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古代的小说体制有所不同,白话章回小说的源头应为宋元话本,文言古小说的源头则是汉代方士的秘籍。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章回小说往往在读者最激动、最关注的地方来一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种卖关子、吊胃口的方法迫使读者非得读下去不可;  相似文献   

3.
明清章回小说是中国传统小说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在通俗地叙述故事的同时,穿插大量的诗、词、曲等韵文。这些诗、词、曲与中国古代正统的诗、词、曲相比,存在很多不同。它们不仅是我国文学体裁中的独特一支,同时对现代文学作品的创作而言有很大的借鉴意义。该文试从起源、发展、形式、作用、格律等多个方面阐述明清章回小说中的诗、词、曲。  相似文献   

4.
杨家将的故事经历了一个由历史事实到民间流传再到舞台演出最终进入章回小说创作领域的漫长的发展过程,这一点,与《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辞记》等章回小说名著的成书过程基本相同。但杨家将的故事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却一直没有集大成之作,这又与三国故事、梁山故事、取经故事、岳飞故事的情况大不一样,可见杨家将故事的流变过程所体现的传统文化积淀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5.
章回小说从古代诞生起一直延续到当代。它的基本特征是:分章回并给各章各回标目;用整齐的对偶句作章回标题,以概括本章回内容;多以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为描叙对象。具备以上特征的当代长篇小说,图书馆依据《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分类时才可将其归入“I247.4章回小说”类目中。一些图书馆在对当代长篇小说进行分类时,未顾及章回小说的特征,不适当地扩大章回小说的范围,不利于读者检索,未能准确反映当代长篇小说各种样式数量比例的实际。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章回小说,当写到某一事件的紧要处时,往往突然停住,出现了"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字样,读者看到这里,就会产生急于想知道事情结果的心理,这就是求果心理.  相似文献   

7.
明朝和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两个王朝,是中国古代小说最为繁盛的时期。从汉末以来延绵不绝的笔记小说(包括志怪小说与轶事小说),从唐代以来日新月异的传奇小说,从宋代以来流传广泛的话本小说,从元末以来蔚为大观的章回小说,在明清时期无不枝繁叶茂,硕果累累。在中国文...  相似文献   

8.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是章回小说的开山作品,是我国第一部优秀的长篇历史小说,在中国古代小说的灿烂群星中,它独放异彩。自从它问世以来,流传极广,影响很大,几百年来一直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章回小说成因的基础上,论述了宋元时期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宋元话本对章回小说的形成提供了必要条件,阐述了章回小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黄人在一九0四年至一九0七年编撰的<中国文学史>初稿,破天荒地将古代小说纳入文学史的书写范畴,不以"小道"视之,可谓别具慧眼.但是近百年来,一直未受到小说研究者的注意,十分可惜.其实,黄人的<中国文学史>除了可以对鲁迅的<中国小说史略>作出一些修正外,仅就其"明人章回小说"一节而言,在小说的论述方面已卓然成一家之言,并且在小说分类学、小说目录学上具有极重要的贡献与价值.因此,有必要对黄人的<中国文学史·明人章回小说>加以考证论述,并予以高度的肯定.  相似文献   

11.
小说是一种散文体的文学样式,但在中国古代小说文本中,却往往有一些非散文的因素——诸如韵文、骈文之类不时出现于其间,我们可以称之为"特殊语言"。有时,它们虽然也以散文的面貌出现,那就是诸如行话、隐语、俗语、方言、歇后语等。这些"特殊语言",不仅在小说作品叙事或写人时发挥了散文很难达到的特殊作用,有时还能以"代言"的方式展现书中人物的个性特征。更为有趣的是,上述问题又引起了中国古代小说批评者们的高度重视。正因如此,如果我们对这些"特殊语言"视而不见的话,就等于丢掉了中国古代小说"语言艺术"研究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2.
结果期待意识作为一种极富民族特色的审美心理,它对中国古典小说的情节安排、人物形象塑造及大量名续书的出现,都产生了明显影响。同时,它还对中国古典小说特有的章回体形式、宋元话本结构形式、叙述方式及视角、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3.
史传孕育了中国古代小说,又阻碍了它的发展。明末清初出现的续书繁盛现象,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从内容到形式对史传传统的一次强有力的突破。由于续书作者既依傍于名著,又在创作过程中体现了自觉的创作意识,采用了想像和虚构的文学手法,从而为中国古代小说挣脱史传传统的影响做出了贡献。续书是中国古代小说由依傍史实创作走向以想像和虚构为特征的现代小说创作、由群体型创作走向作家个体型创作的一个转折点。这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4.
名著是中国古代小说在域外传播的主流,但它们在不同国家传播的情况不尽相同,一些二三流作品的传播有时超过了其在本土的影响,这是由于中国古代小说域外传播带有随意性、偶然性以及名著文化含量高,传播难度大等原因造成的。中国古代小说对接受国的文学创作有所影响,其中被改编以适应接受国的文化传统是一个很突出的现象。而中国古代小说在译为外文时,除了文学翻译本身的限度,在文化上也存在着不少误解与遗漏,这在非汉字文化圈表现得更明显。由于文化传统与观念的不同,中国古代小说在域外的解读,还产生了许多与本土不同的歧见。  相似文献   

15.
庞金殿 《德州学院学报》2003,19(5):80-82,86
志怪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正式形成并兴盛繁荣,它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有重要地位和价值。而一些中国文学史教材中对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艺术特征却重视不够,论述有失偏颇。本文结合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作品,从三方面简要论述了志怪小说的主要艺术特征,并对其进行辨证,说明志怪小说的艺术特征标志着我国古代文言笔记体小说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方法方面已臻成熟,它在我国古代小说发展史上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天命小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形成了我国古代小说特有的主题、结构和形式,为我国古代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里主要从天命小说的发展历程,阐释天命小说在我国一些重要的历史阶段的发展状况,并根据天命小说的发展历程分析天命小说对我国古代小说发展的意义和局限。  相似文献   

17.
宋元"讲史"中融入诗词韵语对于中国古代长篇白话小说影响较大。它开创了后世长篇白话小说卷首卷尾设诗的形式;"说话"艺人用诗词韵语进行细节描写来增强小说艺术表现力,这对于白话小说的发展是一个重要贡献;其通过诗词韵语说理议论,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以丰富小说故事的内涵,对于后世历史演义小说也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佛教自汉代传入中土后,对中国古典小说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通过小说这一通俗文学形式,佛教在民众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普及。作为代表中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高峰的"三言"就包含许多关于佛教的内容,在佛教文化的影响下,其故事情节具有了类型化的特点,即因果报应型、转世轮回型、色欲考验型以及忍辱受屈型,这些故事类型事实上是一种佛教文化心理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东方朔传》是中国古代杂传中较早出现的一部散传作品,其成书年代当在西汉末至东汉初的一段时间里,当是汇集民间流传的有关东方朔的传说撰写而成,从散见于古献神征引的《东方朔传》佚看,其人物形象与叙事建构的虚构性说明该书具有了一定的小说品格。据此,我们认为,以《东方朔传》为代表的汉魏六朝杂传孕育了小说的胚胎,在中国古代小说的发生史上,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多以第三人称展开全知叙事而缺少第一人称叙事,与西方同时代小说及中国文言小说比较而言这是比较独特的现象。产生这一现象既有小说艺术本身的原因,也与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不无关系。白话小说中的叙述者、接受者及被叙述者的特定性当是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