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的主体性,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征。而传统教学往往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制约了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抹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以下是笔者就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做的一些探讨。一、把教学内容问题化"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语文课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善于设疑,把教学内容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逆向思维,顾名思义就是从问题的反面去考虑问题的思维形式。由于地理教科书向学生介绍一般的地理常识时,描述性的内容较多,使平时教学极易形成教师读、学生听,或教师讲、学生看的一言堂现象。我们在教学中,如能积极引导学生逆向思维,就很容易地调动起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课堂"活"起来。  相似文献   

3.
在新的教育教学形式下,要求教师还课堂给学生,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呢?经过实践.我觉得主体探究“三段式”教学法,能最大限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地理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生的自我成长。"追问"不仅能体现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做到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学,而且为学生思维逻辑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但在当前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对"追问"的不重视、"追问"的缺失、"追问"的随意性等一系列问题,没能使"追问"在教学中发挥出真正的作用。本文意在呈现"追问"的价值,并分析地理课堂中"追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对策,以期从"追问"角度对地理课堂的教学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正在新课改的创新活动中,教师们往往把打破思维定势当做创新的重要前提。参与公开课的教师为了出彩,往往走非常规路线,课堂知识结构大幅度调整,教学手段变化多样。但"穿新鞋,走老路"现象屡屡出现,究其原因,是教师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没有真正领会新课程的创新精神。"如何打破思维定势创新教学","破除定势进行新的教学建构"是教学研讨中的高频率话  相似文献   

6.
双互动四统一教学范式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教学过程中,课堂显性和课外隐性互动为多项双边互动,教师的"教与导"和学生的"学与习"之间、学习的主客体作用之间、传统与现代教育技术之间、课堂教学与评价检测之间要统一综合运用到教学课堂中。构建有效思维课堂"的教育教学主张,主题倡导课堂教学是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的有效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双互动四统一教学范式对构建有效思维课堂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当前中小学课堂上存在这样的现象,如课堂意义不足,为"功利"而学多,培养学生的兴趣、情感和思维少;教学过程丧失,学生被告诉的多,自主发现和真正理解的少……最后导致学生体验不深切,思考不深入,理解不深透,不能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初中地理课堂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意义和能动性,让学生联系生活主动探究,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思维碰撞、智慧生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精彩之一: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共融只有教师主导,没有学生主体,课堂提问易流于满堂问;只有学生主体,没有教师主导,课堂提问或许就是一盘散沙,而且可能陷入比较危险的境地。因此,提问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有机融合。为此,在具体的课堂提问中,必须寻求学生主体前提下的教师主导作用,或者说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落实的具体路径。一般来说,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方式主要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教师点名回答问题、学生集体回答问题、学  相似文献   

9.
陈锁仁 《考试周刊》2014,(59):128-128
<正>一、课堂上教师应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教育观念的转变是课程改革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的思维始终受教师思维的影响,否则就责备学生不配合、乱插嘴,学生的奇思妙想在教师眼中常常不被重视。在课堂上教师拥有相当大的话语霸权和知识霸权,课堂出现问题,教师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应担负的职责,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而是认为学生不听话,不守纪律。二、"有序开放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教育家赫尔巴特把教学关系归结为"学为主体、教为主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改革强调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的引导,应该重视将学生放在课堂的主体位置,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语文教学重视工具性,更具有人文性。因此,语文教学不仅重视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的提高,还关注学生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本文试论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的方法策略,探究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教学设计是对课堂教学的计划和预设。许多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课堂表现不放心,怕学生课堂上犯错,所以一遍遍地重复讲解和示范,没有给学生思考和回味的空间,只是力图通过教师的替代思维来展现自身教学的完美。还有些教师上课总是喜欢让个别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问题,通过好学生的替代思维使教师顺利完成教学。  相似文献   

12.
当前课堂对话存在对话内容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重视认知型对话、忽视其他类型对话,强调课堂对话中的"言说"、忽视"倾听",重视"师生对话"、忽视"生生对话"等问题。需要教师从明确课堂对话的目标、重视课堂对话的教育性,理清课堂对话的主体、重视"生生对话"在课堂对话中的价值,设计课堂对话的内容、重视课堂对话在促进学生思维发展中的作用,组织课堂对话的形式、重视课堂对话中的"倾听"四个方面予以努力,以实现课堂对话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倡导突出学生主体、促进课堂民主、激发学生兴趣。但是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还是存在话语权缺失的现象,分析其原因,主要有教师控制课堂话语权,赋予学生虚假话语权,对学生话语权的分配欠缺公平;学生主体性缺失,交际能力缺乏,学习热情消退。要解决这种现象,需要精练教师话语;归还学生主体性的地位;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相似文献   

14.
进行主体性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主体性。在系统整体的教学活动中,显性教学主体(教师与学生)和隐性教学主体共同构成教学主体,且相互影响和制约。隐性教学主体主要包括教育行政管理者、教学理论工作者等,他们在其活动中存在抑制教师主体性的诸多问题。教师的主体性对学生主体性乃至教育教学都有重大影响,因此必须努力解决这些问题,以便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5.
把学生当做阅读课堂的主人,才能真正唤起学生阅读的激情.课堂中采用的"自主、合作、探究"型学习方式,促进了师生互动.形成活跃的教学氛围,教学要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性,鼓励学生与作品对话;学生之间的对话.真正做到师生互动.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放手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活动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衡量课堂教学效率的标尺。课堂上学生思维活跃,其学习效率就会很高。在教学中,我把学生放在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位置上,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以积极的状态投入课堂学习之中;让他们的整个身心都得到解放,并在教师的引导、帮助和促进下,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李万川 《中国教师》2013,(Z1):195-195
一、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走进新课程后,地理教师积极学习新课程理念,并自觉地将新课程理念转变为有效的教学行为。1.教师角色转变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2.教学方法改变改变了过去的教师满堂灌、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传统教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不同班级学生的不同情  相似文献   

18.
教学活动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重视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设计及课堂中应留足学生思维空间,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体系,关注学生思维的培养,让学习真正发生。  相似文献   

19.
正课堂提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本文就当前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有效性缺失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几点策略,以期为初中语文教学改革提供帮助。一、初中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的误区(一)提问目的不明确教师的提问没有目的,教师设计的问题之间缺少关联,教师随意提问、"流水问"的现象较多,使教学变得没有秩序。有的教师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将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出  相似文献   

20.
群体思维和个体思维是课堂教学中两种常见的思维方式.群体思维着眼于课堂整体,重视教师权威及其对课堂教学的控制,容易导致忽视学生的个性与主体性;个体思维聚焦学生个体差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主张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但易使教学异化为个体化、竞争性的学习过程.这两种思维的对立和紧张本质上反映了课堂教学中"集体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