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林 《华章》2008,(21)
刘禹锡是我国中晚唐时期的著名诗人,也是唐代仅有的几位唯物主义思想家之一.但是,他的诗歌与佛教特别是禅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试图探索刘禹锡诗歌中禅宗思想的具体体现,以及刘禹锡援禅论诗的诗论观.  相似文献   

2.
宋人对黄巢起义以前的唐代藩镇割据与唐末五代藩镇割据的认识不同。对黄巢起义以前的藩镇割据多持肯定态度,认为其具有保卫京师、抵御外辱的积极作用,并且是宋人解决边疆危机、改造地方军事体制的借鉴对象。但对唐末五代藩镇的历史作用基本上是持否定态度的,认为其是唐朝灭亡、五代动乱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3.
黄静 《武陵学刊》2022,(6):90-95
刘禹锡文集中保存着大量的诗歌自注文献。刘禹锡的诗歌自注,具有中唐诗歌自注叙事性与纪实性的特点,交代了诗歌的创作背景,提供了刘禹锡生平经历的细节,补充了史载文献的不足,记录了贬谪期间当地的风土民俗、社会关系等。它还反映出刘禹锡诗歌精于用字、用典等特点。刘诗自注体现了诗人强烈的读者意识与传世意识。透过自注,读者既可以考察刘禹锡之创作、行迹,还可以更为全面地了解刘禹锡的文学观念以及诗歌的内涵。可以说刘禹锡的诗歌自注,不仅提供了诗人自我表达的渠道与途径,同时又有效地避免了读者理解的偏差与误读,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唐诗僧皎然在其诗论专著《诗式》、《诗议》、《评论》中,极力提倡自然的美学准则,对当时以及后世的诗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幼年即得皎然作诗指点的刘禹锡,在继承皎然诗论中自然美学趣向的同时,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对其进行了一定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诗歌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5.
中唐杰出诗人刘禹锡在诗歌体式、主题及语言等方面进行着创新,展现了诗歌的陌生化魅力。  相似文献   

6.
7.
宋人对李白及其诗歌的接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宋代笔记为依据,研究宋人对李白及其诗歌的接受。首先,探讨笔记的内涵;其次,对宋代笔记概况作一概括。在此基础上,对宋人对李白及其诗歌的接受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宋代笔记中对李白的肯定集中在其主体的才气方面,而对他的否定则主要集中在其诗之思想内容方面。此外还对宋代的李杜优劣论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8.
刘禹锡在永贞革新后,被贬谪朗州、连州、夔州、和州等地二十三年,在漫长的谪居生活中,他亲身感受到巴蜀吴越等地奇异的土风民俗,由此而创作大量优秀的民俗风情诗歌,形象地描绘异彩纷呈的民俗生活事象,展示了一幅幅丰富多彩、神奇迷人的风俗画卷,为人们了解唐人的社会文化生活,开启了一扇五彩斑斓、引人入胜的窗口,具有很高的民俗审美和民俗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柳宗元与刘禹锡同为公元793年的进士,仕宦经历大体相似,政治观点,哲学观点相通,在长期的交往中结下了患难与共的生死友谊,这睦都反映在他们的诗酬唱之中。  相似文献   

10.
刘禹锡写过不少讽刺诗,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毛泽东受过刘禹锡讽刺诗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圈阅、批注刘禹锡的讽刺诗;(二)引用刘禹锡的诗歌;(三)"桃花涛"的影响.毛泽东的忧国情怀和斗争精神与刘禹锡有相契合之处,凶而,容易与刘禹锡的作品产牛共鸣.这表明,刘禹锡讽刺诗对后世的影响除了因诗歌语言的经典性外,更重要的还在于其讽刺精神对后世具有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宋初词坛,柳永对词的贡献最为卓著,主要表现在:打破小令一统词坛的局面,以赋为词的铺叙手法的运用.词的语言的进一步通俗化和口语化。  相似文献   

12.
柳诗在宋代的接受与宋代的诗学思想有着紧密关联,诗学思想与人格境界之"平淡"追求,深深的影响了柳宗元诗歌在宋代的传播过程。宋代对柳宗元诗歌的接受主要从"陶柳"诗风异同论、"韩柳"诗风不同论、柳诗深得"骚学"论等三条路径展开的。  相似文献   

13.
“元嘉之治”后,孝武帝刘骏励精图治,延续文帝的劝农政策,强化君主专制权力,力求恢复元嘉繁荣局面。但是孝武帝的上述努力很难使刘宋恢复到“元嘉之治”的治世水平。国家财政体系发生重大改变,朝廷对地方经济控制力减弱,财政状况持续恶化,币制日益混乱,甚至不得不对地方豪强的经济利益做出重大让步。孝武帝去世后,刘宋王朝在残酷的宗室内战中毁灭。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是集学者、才人于一身,融古今中外为一体而又兼善各类著述体裁的一代宗师。钱先生师友中交游最密、酬唱最多的学者皆学宋,濡染相熏,使他偏嗜宋诗。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谈艺录》,就有相当篇幅论述宋代诗人及作品,提出许多超越前贤的创见。而《槐聚诗存》的特色和风格更是与宋诗一脉相承。在此基础上,钱先生以其诗学思想为理论依据,从艺术价值与艺术创新的角度,对宋诗进行了精细的梳理和筛选,编辑成《宋诗选注》,使钱学的思想精髓呈现给读者。由此可见,钱先生对于宋诗的掌握与喜爱以及对于宋诗独特风格和价值的肯定。  相似文献   

15.
魏晋南北朝时,氐族杨定建立的后仇池国位于今甘肃省东南部,处于北魏和刘宋两大势力的夹缝中。为了生存发展,后仇池国分别对这两大势力奉表称臣,过着朝秦暮楚的生活,其目的就是想东食西宿、左右逢源,趁机壮大自己的势力。北魏和刘宋为了相互钳制对方,也尽力拉拢后仇池国,对其实行羁縻政策,双方甚至为争夺仇池而大动干戈,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为灾荒所逼,后仇池国两次对刘宋发动战争,结果招来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16.
从宋代诗话这一宏观视野来看,白居易接受群体庞大而复杂,接受状况全面而具体。传统的伦理批评与宋代崇德尚贤的社会风尚使白居易的品格赢得各阶层的尊重。君主的嘉奖、批评家的赞誉、藏书家的传布、文人群体的追贤、民众的敬爱等,共同营造了浓郁的接受氛围。文人群体的影响接受论、不同阶层的文本接受论、道德及文学批评论等,构成了较为完整的白居易接受体系。此接受呈现出鲜明的时代性、阶段性和地域性,反映出社会文风改革、政治教化、怡情悦性的多重需求,显示出宋人的思辨精神和理性批判,转法华而不为法华转,最终塑成一种新型内省人格和平民气质,召唤着后世的接受与再批评。  相似文献   

17.
北宋时期,以留守官员、世家大族和知识阶层为主体的洛阳士人,在陪都洛阳绝佳山水风光和浓郁文化氛围的吸引与熏陶之下,或追慕先贤集会游乐,或放逸心情纵情山水,或挥毫泼墨潜心著述。这部分人以梅尧臣、欧阳修、司马光、文彦博、程颐、程颢、邵雍等为代表,在洛阳写下了他们的传世之作,在文、史、哲等领域均创作出杰出的成果。在成就其崇高学术地位的同时,也共同缔造了繁盛的洛阳文化,使洛阳成为北宋时期引人注目的文化重心。  相似文献   

18.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的诗坛大家,江湖派的领袖。本文着重论述了他的整合唐宋的诗歌风格论,揭示了他在宋诗学史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9.
宋代悼亡词简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义的悼亡文学所伤悼的对象包括与当事人有关的一切亡者 ,甚至包括凭吊先贤英烈和悼念故国。我们所谓的悼亡词的伤悼对象主要是悼念亡妻以及悼妾、悼妓 (实际上这是悼妻情感的外拓 )。宋代的悼亡词充分发挥了词体“专主情致” ,善于表现创作主体幽微深细之情感的特点 ,在词之腾挪跌宕的章法结构和浓密悲凉的意象组合中委婉曲折地表达了伤悼主体的深悲剧痛和无限怀想。有的悼亡词将悼念亡人与自伤身世打并到一起 ,更增加了伤悼情感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清初河南襄城刘氏以忠孝、诗书传家,其中刘青藜尤有诗名。他年少多才,却遭遇坎坷,一生含悲探经史,以咏史古乐府名世。虽有食荠肠苦之意,终难掩沉郁奇崛豪情,为清初中州诗坛添上了独特的一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