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刺绣在服装中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刺绣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不仅在中国传统服饰中得到了广泛应用,而且其民族化、个性化等特点对现代服饰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介绍了刺绣的起源,在中国传统服饰及现代服饰中的运用,及今后在服装中应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服饰文化的大领域中,中国女性服饰与西方以表现人体为美的服饰观念不同,中国女性在服饰上更加喜欢创造一种含而不露的美。这种创造具有极大的装饰性、整体性和轻柔飘逸的美学效果。本文以中国古代女性的社会生活实践及其积淀而成的文化背景和审美心理结构为切入点,对中国女性服饰美及其特征进行了历史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贺晓梅 《职大学报》2013,(1):102-104
汉服是华夏民族的传统服饰,它悠久美丽、博大精深,是中国民族服饰文化艺术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汉服代表着华夏民族厚重的文化根基,是华夏传统文化鲜明的旗帜。民族服饰承载着传播本国本民族文化的重任,确立汉服为华夏民族礼服,有利于弘扬华夏传统文化,华夏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命之根,是中华屹立于世界之本。  相似文献   

4.
"中国元素"已成为一种社会时尚,而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中蕴藏着丰富的中国元素,包含了中国思想、中国艺术、中国节日、中国服饰等。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与融合的时代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应担负起传承中国元素的责任,同时传承中国元素,民族传统体育也加强了自身的发展。通过对中国元素的体育诠释,分析中国元素在民族传统体育中的体现,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对中国元素的传承策略,为民族传统体育树立新的坐标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元文化共同发展和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的时代,各种外来思想、价值观、道德理念等文化元素的进入,各民族文化在不断的交流融合中,兴蒙乡蒙古族妇女服饰也呈现出新的演变态势,主要是日益处于边缘化地位,因此,我们更多地关注民族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6.
作为非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的俾格米人,同世界上其他民族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模式.唯一的信仰、独特的婚俗、简单的住所和服饰等,都是这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存在.而这一切独特的文化存在自始至终都围绕着一个共同中心,即俾格米人唯一的信仰——森林.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服饰文化体系是各族劳动人民情感的表述。白马藏族服饰独特的语言符号和色彩体系,赋予了白马藏族极其强烈的文化内涵,有本民族约定俗成的文化象征意义。白马藏族服饰中太阳、月亮、星星以及鱼形图案经过漫长的历史岁月,综合周边民族图案的各种因素,演化形成了独立的、程式化的表现语言,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独特的服饰符号体系。  相似文献   

8.
周裕兰 《职大学报》2013,(4):40-43,106
藏族服饰不仅承载了藏族的民族习俗、民族信仰和民族心理,还记述了民族形成和发展的历程,围绕着人的生命历程中的关键时刻或时段而形成的仪式或活动,伴随着相关的禁忌等因素形成了专门的服饰,使本就丰富多彩的藏族服饰文化内涵更加具体深刻。  相似文献   

9.
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标识,民族文化的"活的史书",是民族文化"可视化"的缩影,是流动的"活文本"。在民族旅游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民族服饰在民族旅游中作为一种文化资源被消费,民族服饰由原来的文化行为参与到经济行为中来,一方面提升了民族旅游的文化消费品质,另一方面通过民族服饰展示了自己的文化,并获得经济回报。通过对民族旅游与服饰文化资源的关系研究,分析腾冲傈僳族服饰的特点和开发现状,提出民族服饰参与民族旅游的保护性开发策略。  相似文献   

10.
贵州作为苗族的最大聚居地,拥有丰富的苗族服饰文化资源。种类繁多的苗族服饰各具特色,与其他民族相比,苗族服饰的特色着重体现在造型、图案、色彩这三方面。对原有的服饰形态进行改造和重组,是苗族妇女特有的服饰创作手法,在不经意中,这种创作手法正好契合了后现代“解构主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日本的文化是在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才逐渐形成的独有的民族文化。和服作为日本民族的传统服饰,也随着时代的变迁接受着中国及其他国家文化的影响。本文试就日本各个历史时期的和服进行分析,来研究外来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以此来浅究日本文化的模仿性和独创性。  相似文献   

12.
傣族服饰是该民族在历史发展中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见证。其独特的款式,尤其是女性的短衫和筒裙,从当地的动植物和建筑中模仿的花纹以及和当地雨林气候相得益彰的服饰颜色,既是傣族人民智慧的产物,而且蕴含着傣族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内涵,同时还暗含着傣族人民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美学理念。傣族服饰以其特有的样式和亮丽的颜色为民族文化添上了浓墨重一笔。  相似文献   

13.
在泰国北部山地民族中,不同的民族或者同一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地域文化下呈现出差异性,其民族服饰文化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文化内涵和外延,集中体现在服饰视觉语言的多样性和审美文化的差异性上。  相似文献   

14.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元化并存的时代,中华民族这样一个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我们的民族教育既要将西方文化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相结合,又要将国内各少数民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形成多元一体的局面,才能使中华民族文化在多元文化世界中不断更新和发展.本文从民族文化与民族教育的关系,借鉴国外的多元文化教育以及如何利用民族文化发展民族教育三个方面做了阐述,提出了将世界先进文化的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相结合的民族教育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15.
敦煌莫高窟壁画中,白北魏以来历代各族的服饰资料很丰富。笔者注意到,这些珍贵的历代各族服饰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与氐羌有族源关系的民族的,其时代特色和民族特色都比较鲜明。作为一种文化,这些不同时代的氐羌族群服饰既显示出同源异流的特征,又给人这样一种印象:在历史发展进程中,氐羌族群各族在服饰文化方面  相似文献   

16.
人物形象设计作为艺术设计的核心内容构成,在世界设计领域占据重要位置。我国人物形象设计起步相对较晚,尚未形成健全的专业体系,整体发展也相对滞缓,导致现代人物形象设计作品的现状,急功近利、粗糙和浮躁十分鲜明,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和民族精神的作品少之又少。究其原因,包括缺少文化内涵支撑、设计工作者本身不具备文化融合意识、民族个性凸显不足等。因此,本文从传统文化元素入手,通过融入人物妆型、发型、服饰设计,深化人物形象设计的文化底蕴,促进传统文化元素的当代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古代少数民族迁徙与文化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迁徙后 ,由于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 ,往往导致其文化的变迁。住所由游牧向定居过渡 ;饮食在以食肉为主的同时 ,粮食在日常生活中也占有了一定的比例 ;服饰、发式、语言、丧葬习俗、婚姻习俗、宗教信仰等在保持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 ,也深受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一个民族的生存与独立,与她的精神息息相关。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获得幸福、进步、赖以生存的强大动力依据, 是中国现实国情也是世界新潮流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服饰的发展变化始终反映着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需要。兴蒙乡蒙古族妇女服饰的产生、延续、发展、变化都不是偶然出现的,也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由其生存环境、生产、生活方式与水平、价值观念、审美意识、宗教信仰以及民族之间的联系交往的变化积淀而成,并相沿成习。只有充分了解了这些文化的背景、因素和成因,我们才能够真正解释其服饰的发展和变化。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外交思想体现了强烈的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毛泽东认为,世界被压迫被剥削民族的解放事业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有着唇亡齿寒、兴衰与共的关系,同时也是世界反帝斗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支持广大被压迫被剥削民族的解放斗争既符合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原则,也是为了中国的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