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践的结合,经历了七十年.“在这个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把革命引向胜利.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三十多年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开始找到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开辟了社会主义建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富于理论创造精神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实现了两次历史性的飞跃.第一次飞跃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到今天,已经历了六十多个春秋。六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发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找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共产党七十几年的历程里,曾经有过几次大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历史的飞跃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突破了无产阶级只能依靠工人武装暴动,夺取中心城市的思想束缚,成功地创立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从而创立了毛泽东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从而推翻了三座大…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正如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在这面旗帜下,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实践进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几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飞跃的杰出代表是毛泽东,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集中党的集体智慧创立的毛泽东思想被公认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飞跃的杰出代表是邓小平,找到了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即邓小平理论。在党和人民集体奋斗中创立的邓小平理论被公认为党…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探索中国自己的生产力发展道路时,明确提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为生产力的发展创造社会条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30年来,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在理论和实践上对改革开放之路的探索,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充分证明了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以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 经验,科学地分析了我国国情特点和所处的发展阶段,适应时代的特点和世界形势的新 变化,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倩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充分显示了社会主义的盎然生机 和活力。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善于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总结和吸取历史经验过程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并不断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9.
井冈山革命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一次历史性飞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开创的井冈山革命道路的伟大实践,为中国人民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探明了前进方向,井冈山精神是中国人民进行革命与建设的无价之宝。  相似文献   

10.
王彪 《丽水学院学报》2002,24(1):1-4,49
中国共产党80年历史中,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两次飞跃都是在历史转折关头实现的,但两次飞跃实现的主观条件和客观基础是不一样的。总结两次飞跃的基本历史经验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群众路线;勇于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1.
党的13大在总结马克思主义和我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时,提出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的论断,对我国革命和我们党的历史,作了高度概括。这一论断包含极丰富内容,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领会,并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教训,以指导正在深入发展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业。本文仅就涉及“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几个问题,谈点个人认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是非常重视理论指导的党。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先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次历史性飞跃,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3.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关系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是一百多年中国各族人民的最强烈的愿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继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正确道路,实现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之后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为在我国实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而做出卓越贡献的当然是邓小平同志。但是,我们也应  相似文献   

14.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通过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与推进、"大跃进"后对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和反思,形成了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积极成果.这些积极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继续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思想动力和智慧源泉.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是从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开始的,是从恢复中共八大路线开始的,是从系统阐释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开始的.这种在总结历史、开辟未来中形成的在恢复、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恢复、坚持的辩证关系,把正在形成和发展之中的邓小平理论同毛泽东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清晰地描绘出一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展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发展脉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样不断地从毛泽东思想那里吸取理论创新的智慧和养料,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构成了既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这些现象及其联系,反复地证明了一个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真理的基本原理,总要依托新的思想载体、新的实现方式,才能实现自身的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永葆其当代价值,延续其旺盛的生命力.同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已经进入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发展的阶段,毛泽东思想的当代价值不仅没有过时,反而由于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到来,日益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相似文献   

15.
70多年来,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实践中找到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第二次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坚持并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从这两次历史性飞跃可以得到几点重要的思想启示。一、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任务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  相似文献   

16.
王庭科在《邓小平的独立自主思想述论》(《四川大学学报<社科版>》1991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研究国际经验和世界形势的基础上,找到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两层含义:一是要  相似文献   

17.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的关键时期,科学判断时代形势,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寻找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开始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其开始的标志主要体现在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和这次飞跃所蕴含的“活的灵魂”两个方面。两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共同促成了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飞跃。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代表党中央向十四大所作的政治报告,在正确总结了14年来伟大实践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对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出了迄今最为系统的科学概括,大会修订的党章明文规定,全党要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来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这标志着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人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开始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和飞跃。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指出:“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这一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已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王蕾娜 《考试周刊》2010,(38):236-237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所实现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同志的名字命名的,是以邓小平同志的科学理论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的指导理论。在这个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邓小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这个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包括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这个理论集中体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的著作以及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