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虹 《教育导刊》2002,(8):30-30
一天,一个家长向我说起,“我这孩子嘴特贵”。我一愣,“怎么嘴特贵?”家长解释说:“孩子平时不太爱说话,说什么也吱吱呜呜地说不清楚,我们总觉得她不如同龄的孩子表达能力好,幼儿园的老师也跟我们说过这个问题,我们做家长的挺着急,你说我们该怎么做?”  相似文献   

2.
人们一谈起孩子的学习,总是“课本”、“课本”的不离嘴。常有家长朋友问我:孩子总是嚷嚷买课外书,你说,这三四年级的孩子了,总看“闲书”行不行? 正好前不久读到一位四年级学生写给报社编辑的一封信。我们先来听听孩子的心声——今天,我读了《少年儿童有奖命题征文作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孩子们的消费热也在一天天增高。什么奇要什么,什么新玩什么,什么好吃什么,什么名牌穿什么。只要孩子高兴、开心、愿意,家长们从不吝啬。我认为,对于孩子的消费欲,家长应根据教育要求、家庭经济情况和孩子的个性爱好,有目的地加以引导才行。一、孩子的消费要有计划性。有时看到这种情况:家长领着孩子从街上回来,孩子噘着嘴,两只脚踢踏着走,一看便知,孩子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但有时还会看到,孩子手里拿着称心的玩具,边走边玩,非常开心。可是后面的家长却噘着嘴数落孩子:“这么贵的东西,偏要买,这个月别想买别的东西了。”  相似文献   

4.
一位家长对我讲:“考试时我孩子常算错,他不是不懂呀!”我问她:“睡觉前,你孩子把自己的衣袜放在哪里?”家长:“乱扔,第二天早晨乱找.”我笑了:“乱和错常在一块发生!”家长也笑了:“这孩子就是乱,也缺乏耐力.”  相似文献   

5.
别用橡皮     
周浩是我儿子的同班同学,学习成绩在全年级一直数一数二,在同学们中有“东方不败”之称,而且他的品行也非常好,多次被评为省、市“三好学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这孩子简直把我们这些当家长的羡慕得舌头都长长了。在一次家长会上,周浩的父亲介绍了他的教子经验,归纳起来竟然只有四个字:别用橡皮。他说周浩不是神童,天资并不出众。上小学时做作业时常出错,错了就用橡皮擦掉重写,可孩子特不长记性,再做作业还犯同样的错误。老周磨破了嘴,操碎了心,但孩子一点感觉也没有,还嫌他哐罗嗦,结果是不该忘的照忘,不该错的照错。后来…  相似文献   

6.
家长,一家之长.掌管孩子的教育大权。在教育受重视的今天,家长也是一个不小的职位。所以我突发奇想,如果我是家长呢?如果我是家长,我一定会做一个懒家长,何为“懒”呢?首先,对于孩子的生活我是不会多动手的。早晨,我让孩子自己穿衣服、叠被。晚上,我会让孩子自己铺被。随着孩子越长越大,我这家长也会越来越“懒”。  相似文献   

7.
孩子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环境中,产生心理负担,是完全正常的。这时,就需要家长做好孩子的心理疏导工作,帮助他们卸下思想上的包袱。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首先要理解孩于,然后以孩子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疏导。下面谈谈我对两件事的处理方法,和家长们交流。在第一天的家长陪伴半日活动中发生了这样一件小事。户外活动后,老师准备发糖了。我带孩子去洗手,回来时看见老师正拿着一个小布熊亲旁边小朋友的脸,一个一个亲过去。我的孩子立刻不高兴了,生气地噘着嘴。我心里很明白,连忙问他:“怎么不高兴了?”孩子委屈地说:“老师不喜欢我。…  相似文献   

8.
儿子放学回来,撅着嘴,一声不响地坐在书桌前。“又是怎么啦,才开学几天?”我走过去问。儿子委屈地说:“妈,今天评班干部,我又没评上!”又是这个老问题。作为家长,又是教师,我不能不替孩子考虑这个问题。公平地讲,儿子各方面表现不错:成绩名列前茅,兴趣广泛,人缘也挺好,有一大群好朋友。上个学期,我曾就他是否适合当班干部问题跟他们老师了解过。老师笑笑说,每个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  相似文献   

9.
魏美红 《山东教育》2003,(27):43-43
育家长如何走进我们的教育活动?我们每年五月份都要鼓励家长积极申请“助理教师”职位。我们把“入选”的家长编排到班级和老师身边,让家长和老师一起制作教具,和孩子一起游戏,一起上课——意在让家长直接参与到教师组织教育活动的全部过程中来。每个教师都要做好“助理教师”的指导工作,这也是对教师自身素质的一次考验。毛毛妈妈在协助老师组织孩子们“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后,感慨地说:“一个简单的字,一句短短的诗歌,经老师的嘴一念,在孩子眼里,会变得那么神奇!以前总以为自己的孩子不可教,现在才明白是我们家长不会教,真该好好学学。”孟…  相似文献   

10.
初中孩子,由于特殊的生理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与家长的冲突增多,形成“代沟”。家长怪孩子不听话,孩子怨家长不理解,有的孩子甚至和老师之间也产生矛盾,这样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很不利。考虑到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本刊特从本期增设“心理世界”、“青春关照”等新栏目,以加强孩子与家长、学生与老师的沟通与理解,相互之间消除隔阂,融洽相处。——编者  相似文献   

11.
在实行计划生育的当今中国,家长们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为培养孩子有所长,许多家长可谓倾其所有,甚至于负债为之。但很少有家长关注自己孩子的特“短”(如在思维方式、性格、能力等诸多方面),而针对孩子特短进行必要的投入,使孩子能克服其“短”的更是凤毛麟角。  相似文献   

12.
幼儿园每学期都要向家长开放半日活动,但在活动中出现了一些应该引起家长朋友注意的地方,在此提出五忌,希望能与家长朋友共勉:一忌不守诺言:一般幼儿园总是在一周以前就把举行开放日的活动通知分发到家长手里,以便家长们能协调好工作。孩子们当然希望自己的爸爸妈妈能参加,有的家长因工作忙不能参加,但拗不过孩子的哭闹只好答应了。到了那天,孩子左等右盼,眼睛总是盯着教室门口,结果放学了,还不见家长踪影,当然这半天的课该孩子也没上好,于是孩子嘟着嘴说:“我妈说好要来的,她骗人,会被大灰狼吃掉的。”因此,如果你确实不…  相似文献   

13.
很多家长感叹孩子越大越不听话,越来越难与家长沟通。上海最新一项调查显示:63%的学生认为,心里话只能和同学说而不能与家长沟通;36.4%的学生最讨厌父母没完没了地唠叨。孩子对同学热情、对家长冷漠,也是今天家长们主要的困惑。有专家指出,家长教育的无力化是“权威失灵”的一种表现。那么,家长权威为什么会“失灵”了呢?碰到这种情况,家长和孩子该怎么做?为此,笔者采访了一些家长、孩子和专家,希望能给广大家长们一些启示。家长:孩子越大越难管“我要走出你的世界,你不让,我想让你走进我的世界,你又不来。”这是很多家长和孩子交流时发出的…  相似文献   

14.
我遇到过这么一位家长。他的儿子放学不按时回家,和一群孩子爬到学校的大铁门上玩儿。这是很不安全的!于是我逐一找来了他们的父母,讲孩子行为的危险性。其中有一位家长居然惊喜地对我说:“老师,你说什么?我的孩子爬铁门?真的?他敢爬铁门了!真好,真好!”家长的反应让我一头雾水!也就是这位家长的儿子,读到高年级的时候竟然向他的语文教师提出:“我不写作文、不写日记行吗?我可以用图画来代替!”他的语文老师“慷慨”地答应了。后来,这孩子考上了美院。父亲的“另类”,让儿子也很有个性!父亲希望儿子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也许爬铁门是孩子…  相似文献   

15.
把孩子24小时托付给老师,这种“全天候家教”,已成为当前浙江省温州市民的新时尚。 教育孩子难,家长们都这么说,教育孩子没时间,成了家长们头痛的事。而中小学生又特听老师的话,很服老师管,于是这种“全天侯家教”应运而生。一位司机说,他的孩子年初托付给班主任后,学习进步了,饭也多吃了,身体结实了,让我们家长放心。  相似文献   

16.
一天,我上早班,我班的一位家长在送孩子入园时,责问我:“老师,我的小孩是不是在幼儿园摔跤了,走路怎么一拐一拐的?”听了家长的话,我察看孩子,走路确实是一拐一拐的。对家长的意见,我一方面虚心听取,另一方面把近几天的活动情况简要地向家长作了解释:“我没看见小孩摔跤,也没看到有别的孩子推他,究竟是什么原因我再仔细  相似文献   

17.
对待犯错误的孩子,许多书刊都建议采用“冷处理”的教育方法,教师、家长也很信奉这一条,我在实践中觉得,“冷处理”也有弊端,有位家长对孩子采用“冷处理”,长期下来,孩子已有了无所谓的态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热点”“兴奋点”是进行教育的好机会,不少家长无视孩子的热点,往往失去很多教育机会。孩子也有热门话题,结合孩子的热门话题和孩子聊天也是教育的好时机,如孩子爱下棋,家长就和他下棋,边下棋边教育他要克服马虎的毛病,一马虎全盘皆输,孩子很自然地就接受了教育。孩子爱看电视,家长就可以结合电视节目的情节教育孩子,影视节目中有很多教育因素,家长要抓住机会和孩子讨论,深化教育。有的孩子爱玩,家长就可以结合玩对孩子进行教育。一个孩子爱玩汽车玩具,家长就和孩子一块玩,孩子高兴极了,这时家长说:“这些汽车太落后。”孩子说:“全世界最先进的汽车我这都有。”家长说:“那算什么先进哪,现在世界上的汽车事故那么多,要是能造出不出事故的车多好。”  相似文献   

19.
做幼教工作八年多了,经常听到还没成为家长的朋友说“等我有了孩子,一定要让他学什么学什么”,经常听到家长朋友说“我一定要让我的孩子如何如何”,也经常听到幼教机构这样宣传“我们这儿出去的孩子一定会怎样怎样”,却很少听到“我的孩子特别想做……”或“这个孩子特别适合做……”。  相似文献   

20.
对于孩子们来说,上网是现今“挡也挡不住的诱惑”。许多孩子常常央求父母:“什么时候给我买电脑?”但支持孩子上网的父母并不多,大多数父母担心孩子上网会受到负面影响,也有不少家长由于自己不会上网,因而产生一种对孩子的“失控之感”。然而家长也知道,孩子上网是迟早的事,因为信息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