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人心理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他们需要释放压力和紧张,而博客逐渐成为人们寻求心理救赎的方式之一。博客写作的心理救赎是双重的,其一是博客作者运用博客尽情宣泄情绪和展现个性,并以此引起关注,以求获得名利,来寻求现实生活中心理疾病的疗救;其二是博客读者通过阅读他人博客,以求获得自我认同,并以此来释放压力、表达自我、肯定自我。  相似文献   

2.
王晓燕 《文教资料》2013,(16):11-13
小说家拉德克里夫·霍尔的《孤寂深渊》被誉为女同性恋文学的"圣经"。通过描写女主人公斯蒂芬·戈登的成长经历、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作品向我们展示了女同性恋者寻求身份认同的艰难过程。居住空间作为人的生存方式,与自我身份认同之间存在内在、深层的联系。作品居住空间的变化恰当地诠释了女同性恋者在当时社会受到的身份困惑、身份焦虑和自我的身份认同。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孤寂深渊》,解读斯蒂芬居住空间的转移与她身份认同之间存在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3.
进城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是社会建构与自我建构共同作用的产物。在社会互动中,农民工子女身份通过社会表征、社会认同等方式被社会群体建构,同时通过农民工子女自我表征和自我身份认同等方式主动建构。在此过程中,教师的支配性社会表征、争端性社会表征和无约束性社会表征对进城农民工子女的身份认同有着不同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4.
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导向和现实需求。近30年来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政策导向经历了由弱到强、由一般倡导到强烈主张的过程。但政策导向与实际影响并不一致,其中一个核心影响因素便是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身份认同问题,包括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自我认同和公共认同。自我认同中的价值认同既包括学校自身的利益价值的“小我”考量,同时还有履行国家和社会责任等的“大我”担当。自我认同程度还取决于对开展教师教育的功能与作用的可达成度的认知;公共认同中政府认同与其他社会认同有时并不同步,前者较高,后者则取决于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目标实现度和社会期待达成度。不论是自我认同还是公共认同,都需寻求对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基础与优势的共同认知。并将此真正转化为举办教师教育的实践优势与特色,其路向是守正创新。  相似文献   

5.
我国有宗教信仰的人数在飞速增长,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试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这一群体,通过对宗教信仰者的分析,发现其成为信徒的四个心理学动因,分别是满足强好奇心、获得归属需要、寻求自我认同和实现心理调节。并据此提出引导宗教异化现象的四个角度,即普及宗教知识、提供社会支持、建立自我认同和引导调节方式。  相似文献   

6.
对精英高校大学生集聚的某网络社群民族志和案例资料进行扎根理论分析,结果发现:由于陷入专业选择和理想规划之惑、学业和求职就业之困,当事人的自我认同相继破碎,面临成年初始期的自我同一性危机;其后在家庭期待、现实生活情境、网络社群等条件干预下,他们选择转换赛道、自我调整以寻求学习的乐趣、逃离现有评价体系等策略来应对困境,在协调多重现实中艰难重塑自我认同。改善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高等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的文化衔接,或许能有效消解自我认同建构的体制性障碍。  相似文献   

7.
21世纪以来,台湾散文趋向以不同方式寻求身份认同路径与主体性建构。“寻根”书写是其中至为重要的表现。创作主体通过文化寻根书写,融合传统文化价值追索、生命意义探究及精神救赎等丰富内涵,寻求自我精神与民族文化精神的融合与认同,既对台湾社会民族新文化精神的铸造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应注意批判以话语和认同重构为目的的台湾文学史重释写作中所包含的扭曲史观与认同错位倾向。  相似文献   

8.
建构能动的自我:教育改革中教师身份的自我认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师角色由以往被动执行者转变为变革主体的过程中,教师身份的自我觉醒与认同是一个核心因素。但是,近十年来,教师在教育变革中存在种种不适,甚至畏惧教育变革,自我认同未被唤醒或者迷失。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需要通过对内用力的自我修炼与对外表达的叙事研究来建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所特有的认同问题是一个关涉人的存在论根基的重要问题。在马克思看来,劳动不仅能够通过确证人的本质力量建构起人的内在同一性,还能使个体基于一定的社会关系完成自我区分,因而是建构人的自我认同的合理方式。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产品的异化、数字劳动过程的异己化和劳动关系的数字化使得通过劳动建构认同的可能性被遮蔽。基于此,必须通过重塑劳动自主意识、合理管控数字资本等方式为推动数字经济现代化的构建提供前提,进而为数字劳动认同的解蔽提供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自我呈现是指策略性的表现自我以寻求社会认同的方式,主要形式包括微信个人信息和朋友圈的自我呈现。作为高校学生工作管理者,通过关注和解读学生的微信信息,可获取一手的学生动态,及时掌握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细致的研判。本文通过抽样调查发现:大学生群体中,男同学自我呈现的学业和社会导向较高,女同学自我呈现的情感和生活导向较高;女同学整体自我呈现程度高于男同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