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亮 《教育艺术》2009,(12):7-7
上课铃响了,我像往常一样来到教室.教室里静悄悄的,连空气里都弥漫着考试前的紧张.为了不打破这少有的宁静,我轻手轻脚地走上讲台,然后猛地一声咳嗽,学生显然被吓了一跳,都不约而同地抬起头看着我,不知道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相似文献   

2.
1 背景 课堂上学生学习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思维碰撞,心灵碰撞,情感融和"的动态发展过程,会出现许多意外和惊喜.这里的"意外"当然也包括"错误".教师课前预设的文本方案必然会遭到缘自"互动"的强劲挑战.学生由于已有经验、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差异,其课堂反馈必然丰富而复杂.其间"错误"是每位教师必然遇到的且需直面的学情信息.  相似文献   

3.
郑心合 《教育文汇》2011,(11):30-31
教室第二排中间的那个座位,在多数学生的眼中一直被认为是“金座位”。它不像第一排,距黑板太近,看黑板上的字必须仰视,又不像后几排,距离讲台太远,老师声音稍小时听不清,有时还看不清板书。印象里,坐这个座位的学生,若不是班主任或任课老师的“关系生”,那一定是班里的“前三甲”。然而,不久前班里一次座位调整,让我对“金座位”有了另一层理解。  相似文献   

4.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冲突"不断产生、化解和发展的过程,如何围绕认知冲突展开教学,让认知冲突成为课堂火种,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促使学生在疑惑中探究,在探究中思辨,在思辨中纠错、明理,使课堂呈现教者动情学者入迷、精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教学生阅,教学生读。离开了读,就搞不好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经过不断的反刍、融合、互训、加深、自悟,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6.
每到期末年尾,总免不了写这样或那样“总结”。对这写“总结”不少教师颇有微词:教师从早忙到黑夜,那有时间写?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盘学生,有啥好总结?真的是那样的吗?我倒觉得,总结要写,并且要认真地写,总结因“写”才灵动。  相似文献   

7.
感动是相互的、双向的。在学校管理中校长与教师之间的感动发挥极至,教师的工作热情将最大化。记得2006年3月的一天,六年一班的班主任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被车刮了一下,住进了医院。第二天,星期五的下午,操场上传来练升旗仪式的声音,下周是六年一班负责升旗,班主任不在,是学生自己组织练升旗仪式吗?  相似文献   

8.
上学捡到皮夹子,放学留下抹桌子;上桥帮人推车子,下雨就背小孩子;公交车上让位子,斑马线上扶瞎子。据说这是时下使用频率最高、应用范围最广的中小学生作文套路。笔者前不久在一本教育杂志上看到这一颇具讽刺意味的话语,不禁沉思良久。我们的习作教学历来饱受诟病,  相似文献   

9.
精彩的课堂教学不仅与教师的用心设计、精妙的语言密切相关,同时也少不了教师的精彩开讲、巧妙引入、适时引导、科学延伸。正因如此,教师在教学中能在"巧"字下功夫,课堂的精彩也就"如约而至",可谓是音乐课堂因"巧"而精彩。  相似文献   

10.
本真包含本色和善真两个方面。何谓"本色"?天以蓝,地以黄,山以青,水以绿,虎以猛,人以善,为本色。何谓"善真",这是从人的行为角度而说的,人之初,性本善,人善是做好任何事的前提,善良的才会是真实的,也才会跟美连结起来,构成善、真、美递进式的境界。所以,我们可以说  相似文献   

11.
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遭遇学生打岔的情况。本来行云流水的课堂因“半路杀出的程咬金”而戛然而止,打断了正常的上课进度,也使其他学生的注意力被转移。打岔具有突发性、偶然性的特点,面对学生打岔,如果能巧妙评价,对课堂不仅没有影响,甚至还会意外生成亮点。那么如何恰当评价,巧作引导,变意外为精彩呢?结合课堂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12.
数学就其本质而言是一种思维,数学课堂的根本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应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这也是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本人近几年来坚持通过开放性"变"式数学教学活动,力求做到思维迁移具有深刻性、发展性和创造性,变式训练  相似文献   

13.
精彩之一: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共融只有教师主导,没有学生主体,课堂提问易流于满堂问;只有学生主体,没有教师主导,课堂提问或许就是一盘散沙,而且可能陷入比较危险的境地。因此,提问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主体性与教师主导性的有机融合。为此,在具体的课堂提问中,必须寻求学生主体前提下的教师主导作用,或者说教师主导下的学生主体落实的具体路径。一般来说,学生参与课堂提问的方式主要有: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教师点名回答问题、学生集体回答问题、学  相似文献   

14.
曾经看过这样一组漫画,第一幅图:妈妈对要上学的孩子说:路上小心!第二幅图:孩子一路上边走边想着妈妈刚刚跟他说过的这句话:路上小心!第三幅图:这个牢记妈妈说过的话的孩子还是摔倒了。第四幅图:摔疼了的孩子终于明白妈妈说这句话的原因。他自己爬起来后就提醒自己:路上小心!结果很顺利地到达了,这组漫画不禁让我联想到在平时教学中,我会不会也像这位妈妈一样给孩子许多的叮嘱,而学生也像这位听话的孩子把这些叮嘱都牢记于心,但真正能理解其中含义的又有几个?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教师不能像这位“妈妈”一样,一味的叮嘱学生:“不要犯错”。黑格尔说过“错误本身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环节”,也许让他们经历过错误才得到的东西对他们而言更是一种财富。那么,如何对待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错误呢?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阐述一下:  相似文献   

15.
请不要告诉我,让我先试一试。多么熟悉的声音。这与等等,快出来了同样反映出学生尝试活动带来的幸福。实践出真知,尝试是先导这一教育理念已植根于我的教学活动中。拜读了《人民教育》2011年第  相似文献   

16.
去年五月我为一年级老师上示范课“数数”。前半堂课既照着我预设的思路进行.又有意料外的惊喜。可就在我逐步把课堂推向高潮时,因为设置了一道趣味题而出现了一个始料未及的学生“添乱”的场面。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本是学生最直观的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借助语文课本进行大量的语文实践活动,从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在老师眼里,学生出现错误时也常常谈错色变。当学生发言出现错误的答案时,老师要么快刀斩乱麻,或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再接二连三换学生回答,直至满意为止。正因为如此,学生不敢在课堂上发言,失去了许多学习的机会。学生哪能不犯错?出错是学生的权利,有了学生的错误,我们才能及时地找到教学症结所在。在教学中,老师应把学生的差错看成是难得的问题资源,并且加以运用,让枯燥的数学课堂焕发出它应有的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教师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充当课堂的主人,在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教师要做到不被教材、不被经验、不被教案所束缚,善于倾听课堂中学生的不同意见,及时捕捉课堂中的“意外”,引导学生去尝试、发现,去拓展、探索,去反思、推导,亲身参与思维活动,经历知识的建构过程。因为往往“意外”也能生成精彩。  相似文献   

20.
课堂上仍有不少教师对“错误”敬而远之,敷衍塞责。事实上,由于受知识、经验、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必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障碍,进而产生一些“错误”甚至“荒谬”的信息,这很正常。如果我们能及时捕捉这些“错误”信息,便能推动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血有肉、绚丽多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