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长会是沟通学校和家庭共同教育孩子的桥梁,是双方取长补短的好机会。但现实中的家长会却常常变了味,成了教师的告状会、家长的受训会、学生的遭罪会。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我们决定采取以下措施:一方面,我们首先对传统的家长会进行改革和创新,努力把家长会开成学生喜欢、家家庭共同探讨对孩子的教育管理上,使之成为共同教育学生、促其发展的交流会,而不是告状会、批判会。再次,改革家长会的形式,采取丰富多彩的研讨模式、联欢模式、讲座模式。家长会采取家长主持,家长有关教育方面的热点问题及有争议的社会教育现象,拿到…  相似文献   

2.
学校家长会在展示学校教育、获取家长理解和支持、挖掘家长资源、吸纳家长参与学校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受内容单一、参与主体错位、形式呆板、次数偏少、会后缺少总结和落实等问题的影响,在实践中家长会并未能发挥预期作用,甚至给教师、家长和学生都带来诸多不良后果。教师可从与家长建立平等关系、丰富家长会内容、创新家长会形式等方面作出改进,以使家长会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为了组织一份材料,我以"如何召开家长会"为题进行了一次调研,很多创新的家长会模式引起了我的兴趣。比如,菜单式家长会,即学校对家校工作进行梳理,找出家长可能比较关注的问题,然后以明确的纸质形式告知家长,让家长确定家长会的主题;又如,订单式家长会,即学校开家长会前的功课做得很足,先是在家长中广泛征集家长的关注点,然后由学校整理共性问题,确定家长会的主题;还有的学校,不断尝试家长会的"去会议化",以家长沙龙、家长论坛的形式开展,达到家校之间的真正平等交流。  相似文献   

4.
改变传统家长会"独角戏"召开模式,将"参与式研讨模式"引入家长会,把家长会建立在多边活动的基础上,将家长会开成家长们探究、交流、合作的沙龙,并通过校讯通、班级QQ群等沟通平台,延伸家庭教育链条,实现新课程背景下教育观念的超越!  相似文献   

5.
家长会是老师和家长相互交流的平台,通过家长和教师的及时沟通,共同寻找最佳教育方法和途径的有效渠道.主要针对学生家长在孩子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困惑,通过微型家长会、分类家长会、分层家长会、全员导师制家长会、四方会谈家长会等形式与家长进行交流,同时也要把学校及个人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介绍给家长和学生们.让他们对先进的教...  相似文献   

6.
“讨论式家长会”是指针对教育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在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家长间展开相互交流、探讨、对话的家长会形式。它与传统家长会的区别在于:1#传统家长会的内容由教师独自确定,内容单一“;讨论式家长会”的内容由教师和家长共同确定,内容丰富。2#传统家长会中教师当主角唱独角戏,家长当配角被动听“;讨论式家长会”中,家长与教师同为主角,都带着问题有备而来,有话要说。3#传统家长会中,教师台上讲,家长台下听“;讨论式家长会”上,教师与家长相邻而坐,平等对话。“讨论式家长会”的具体步骤是:1#会前,教师根据平日观察、与家长的交流,找…  相似文献   

7.
龚振 《师道》2003,(3):20-21
据调查,大部分家长害怕学校开家长会,学生更是以“今夜有暴风雨”来形容开家长会时的感受。究其原因,传统家长会一成不变的形式、报忧不报喜的内容、不被尊重的感受,是造成家长会如此尴尬境地的主要因素。要想使家长会真正成为学校与家庭联系的桥梁,我想,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形式,给家长会变变脸。一、变只有家长参加为学生与家长一起参加过去,我们的家长会往往只请家长参加,成为老师的告密会、家长的挨批会。家长来时心怀忐忑,特别是后进生的家长,总有一种低人一等的感觉,走时常常是满腔怒火,急于回家收拾孩子。学生在家更是不安…  相似文献   

8.
幼儿教育要贯彻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必须取得家长的密切配合。开家长会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从小班到大班,我们每学期都召开家长会,会上采用不同的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向家长汇报幼儿在园的情况,使家长对幼儿教育有个全面的了解。家长也感到每参加一次家长会都会有新的收获。我们向家长汇报的内容和形式有:  相似文献   

9.
所谓“三位一体”式家长会是指教师、家长、学生共同参加的并由学生主持的家长会。目前,绝大多数家长会都是由教师召集,全体或部分家长参加的。这样的家长会往往使教育成为教育者情感上的单向需求,会形成比较严重的负面影响。而“三位一体”式家长会则能使教育更加立体化,使教师、家长、学生都扮演双重角色———他们既是教育者也是被教育者,其职能既有区分又有联系。因为在这里,学生的言行往往能促使教师和家长改进教育方法,最终为学生的进步创设更加民主的和谐的目标统一的理想教育环境,以一次“三位一体”式家长会为例:一、研讨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拿什么样的“家长会”给家长、学生呢?笔者认为将家长会转化为家长、学生易于接受的沟通形式,才能达到开家长会的目的。因此,必须改变思想认识,改变操作方法,改变家长会感情基调,改变家长会模式,这是开好家长会的“四驾马车”。1思想认识的改变  相似文献   

11.
张超 《学前教育》2014,(3):48-49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长不仅是幼儿教育的重要资源,更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合作伙伴。只有家长有效地参与幼儿教育,才能使幼儿真正健康成长”。在教育实践工作中,为了充分发挥家长的教育作用,引导家长积极有效地参与到幼儿教育中来,本学期我们重点采取了小型家长研讨会的形式开展家园共育活动。所谓小型家长研讨会指的是针对部分家长或幼儿存在的困惑、问题及需要,教师和家长共同研讨制定家园共育教育策略,从而提高家园共育实效性的家长会形式。  相似文献   

12.
家长会是家校联系的一种常见的方式。传统的家长会总是教师们在上面慷慨激昂地讲,家长在下面毕恭毕敬地听。家长会成了教师们的“一言堂”。这种“居高临下”式的家长会注定了家长和学校、家长和老师之间很难有真正的、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改变家长会的外在组织形式,促进真正的对话和沟通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3.
高琪  张锐 《辽宁教育》2006,(9):26-27
教育的成功是家校双方共同配合的结果,教师在与家长建立良好协作关系的过程中,其中重要的方式是召开家长会。通过家长会,实现与家长的相互理解和支持,共同营造适合学生成长的空间。但在具体的落实上,形式化、告状式、提要求的家长会比较多,学生往往一听开家长会就心情紧张,有时会造成学生与家长的关系紧张,会后也有学生被限制活动,影响到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在目前的教育形势下,应该确立家长是教师合作伙伴的观念,探索适合的家长会形式,使之成为一座,心与心之间的桥,提高家长会的效果。就此,笔者对几种常见的家长会形式进行了探索,以期提高家长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家长会是家校联系的一种常见方式。传统的家长会总是老师们在上面慷慨激昂地讲,家长在下面毕恭毕敬地听。家长会成了老师们的"一言堂"。这种"居高临下"式的家长会模式注定了家长和学校、家长和老师之间很难有真正的、平等的交流和沟通。因此,改变家长会的外在组织形式,促进真正的对话和沟通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15.
杨伟明 《中国德育》2012,(16):74-76
家长会是家校合作的主要形式,是用于教师与家长交流和沟通的最早和最常见的形式之一。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的家长会存在形式呆板、气氛严肃、重智育轻德育等弊端。研究发现,传统家长无法避免学校中心、教师中心、分数中心,有些家长会不仅使教师、家长、学生三方都没有从中获益,甚至恶化学校与家庭的关系,损害了学...  相似文献   

16.
家长会是教师和家长沟通合作的一个平台,对于家校合力促进学生成长具有重要教育价值和意义。传统家长会存在很多弊端,如忽视学生的成长,内容和形式单一,学校话语优先,家长被动参与,主体性缺失等。协同教育视角下的主题家长会可以规避这些弊端。班主任通过与家长交流、协商家长会的主题和方案,了解家长的需求,使家长会的召开更有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最终达到共同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王淑群 《班主任》2002,(6):18-19
家长会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主要形式之一。开好家长会,有利于班主任更好地把握学生,搞好对班级的管理。那么,怎样才能开好家长会呢? 一、要搞好发动工作班主任要根据班级工作的需要和家长们的实际情况,事先搞好发动工作,要将会议的时间、地点、主题等内容事先通知家长,使家长们有备而来。  相似文献   

18.
家长会是班主任联系家长群体的一种有效方式。一般来说,家长会分为“全校家长会”“年级家长会”和“班级家长会”三种形式。我们经常运用的是“班级家长会”的方式。班级家长会按照内容分,一般有“介绍性家长会”和“汇报性家长会”两种。  相似文献   

19.
新形式下开好家长会应注意:首先班主任应该全面了解家长。其次,根据各个家长的不同情况,做好对家长的科学指导。第三就是要不断变换家长会的形式,让家长会开的实实在在而又有现实意义,最后还要重视家长会后的交流延伸。  相似文献   

20.
刘启成  丁玉红 《班主任》2011,(10):48-49
1.家长会应该注重家校沟通交流。家长会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教育者双方相互沟通,共同寻找对孩子实施正确教育的途径。所以家长不只是听众,不是旁观者,他们应是班主任充分借助的教育力量。因此,家长会应该变教师一言堂式为研讨交流式。通过交流,教育者双方可以在思想上达成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