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0级的强烈地震。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全国各主流媒体迅速对此次地震造成的灾害以及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情况予以密集报道。透过这些报道,能够清晰地看到中国新闻媒体的变与不  相似文献   

2.
王玉 《新闻世界》2008,(9):20-21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0级的特大地震。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中,我国新闻媒体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媒体的公信力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3.
本文将从各新闻媒体报道中所显现出的历史意识、历史眼光以及肩负起时代赋予责任的自信三个角度,探讨媒体在"5.12"汶川地震报道中体现出的历史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刘冠华 《今传媒》2014,(4):101-102
近年来中国自然灾害频发,2008年南方雪灾、汶川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2013年四川雅安地震。媒体不可避免地加大对自然灾害的报道,使自然灾害事件的报道备受公众关注。自然灾害事件具有突发性、覆盖面广、危害严重、发生频率高等特点,而且我们只能加强预防和救治,不能消除。面对这种情况,媒体如何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如何报道灾情、引导舆论和进行反思需要讲求一定的报道策略,本文对《人民日报》《华西都市报》《纽约时报》雅安地震的报道进行分析,探析出其报道技巧,希望对新闻媒体今后的自然灾害报道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许光莹  金星 《新闻世界》2010,(6):146-147,149
突发事件以其"突发性"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快速、准确地报道突发事件,成为新闻媒体报道竞争力之一,也是提高主流媒体影响力的"杀手锏"。改革开放以后,政策层面上虽逐渐放宽,但突发性报道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近两年突发事件频发,雪灾、地震、矿难、食品卫生安全等等,不禁让人们重新审视突发事件报道的监视环境、舆论引导、守望社会的职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中国汶川突发8.0级地震。这是新闻媒体应对突发性灾害报道的一次大考。它是对媒体报道能力、反应能力、组织能力、策划能力等综合实力的检验,也最能反映媒体的危机应对机制是否成熟、有效、可行。灾难发生距今已有半个多月的时间,在这次灾害报道中,中国媒体所表现出来的迅速、透明、责任感与人性化,使一向颇有微词的外国媒体对此深表赞赏:新加坡《联合早报》文章中写道:“中国媒体在地震报道中所显示的空前的自由度,  相似文献   

7.
孙继炼 《军事记者》2014,(11):11-12
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是新的舆论生态下一场势在必行、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不同的媒体有不同的功能定位和运营模式,融合之路也自然不同。特别是军队新闻媒体有其特殊性,如何探索出一条符合自身实际的媒体融合之路,厘清融合的战略方向和发展重点,是军队新闻媒体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结合军事电视媒体的特点和近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感到,军队新闻媒体的融合.应该是一条从联合到整合再到融合.循序渐进、务实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围绕新闻媒体赶赴前线报道灾情是“天职”还是“添乱”的争论,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深入一线现场尽快呈现事实真相是记者的使命,报道诸如地震之类的灾难事件更是新闻工作者应尽之职,然而如何在灾难报道中既履行“天职”,又规避“不可为”之事,则是需要新闻媒体思考和把握好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刘广亮 《新闻世界》2013,(12):156-157
雅安地震当天,雅安电视台女主持人陈莹的一张穿婚纱出镜的照片引发关注。不论她的行为是否存在炒作的意图,在天灾面前穿着婚纱报道新闻,吸引了众多人的眼球,在某一个程度上她的确也"红"了。在突发性的灾难面前用如此手段吸引目光是否有违新闻专业主义以及最近的定西地震,媒体对定西地震的媒介态度都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议题。中西方新闻媒体在突发性报道中做出的反应以及报道的异同,更是我国媒体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邱蓬 《声屏世界》2008,(10):18-19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全心投入抗震救灾报道的中国媒体也经历了某种意义上的震动,其震波将在现在和将来影响中国媒体的走向。汶川地震使中国媒体开始学会正确面对各种突发的责任事故和自然灾害,学会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充分发挥新闻媒体基本的信息传播功能。在多种因素形成合力的前提下,汶川地震的新闻报道赢得了党中央的高度褒扬,赢得了广大民众的一致好评,也赢得了国际媒体界同行的尊重。  相似文献   

11.
重大突发事件直播:电视媒体的态度与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央电视台对"5·12"汶川特大地震的直播报道是新闻媒体应对重大交发事件的典范,写下了中国电视新闻直播史上感天动地、浓墨重彩的一笔.中央电视台以一种我们从未经历过的快速及时、大信息量、大量现场、长时间的突时的电视直播报道,将汶川地震的情况迅速传遍国内及世界各地.这是一次媒体对重大灾难性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不仅体现了电视媒体在灾难时刻与灾区人民携手并肩的态度.也展示出危机时刻不辱使命的媒体责任.  相似文献   

12.
刘冠华 《新闻世界》2013,(12):131-132
近年来中国自然灾害频发,自然灾害事件具有突发性、覆盖面广、危害严重、发生频率高等特点。面对这种情况,媒体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客观报道灾情、引导舆论和进行反思需要讲求一定的报道策略。本文对《人民日报》《华西都市报》《纽约时报》雅安地震的报道进行分析,总结出其报道策略,希望对新闻媒体今后的自然灾害报道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3.
可以说.这次全国各级媒体关于四川汶川强烈地震的大型新闻报道,堪称近年来,甚至是新中国电视新闻报道有史以来.对突发事件反应最快速、报道最及时、内容最全面、最客观、信息最公开的一次大型战役性报道。笔者不断总结和反思:新闻媒体在报道突发事件的时候,应该把握好什么样的原则呢?  相似文献   

14.
周烨 《新闻爱好者》2011,(22):30-31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对于这两场巨大的灾难而言,中日媒体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翔实的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日本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和中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比较两个媒体在报道观念、内容、方式及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异同,进而通过观察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各自的优劣,为两国媒体在像地震这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提供相互见解和参考,使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方面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5.
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的新闻媒体迅即全力投身于抗震救灾报道,尤其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第一时间对地震灾害进行了详尽的报道,使全世界的人民都目睹了地震的惨烈,听到了同胞们的呼救,感受到心灵的震动。十多亿华夏儿女心系灾区,主要是通过电波关注灾情,关注救援,奉献爱心。本文试就中央两台的抗震救灾报道作一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6.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9级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中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大地震。对于这两场巨大的灾难而言,中日媒体都进行了及时有效翔实的报道。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日本媒体对日本地震的报道和中国媒体对汶川地震的报道,比较两个媒体在报道观念、内容、方式及新闻工作者职业素养方面的异同,进而通过观察中日媒体地震新闻报道各自的优劣,为两国媒体在像地震这样灾难性事件的报道上提供相互见解和参考,使两国媒体在灾难性报道方面能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17.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距今已经一年多了。在这场罕见的自然灾害中,除了受灾的和救灾的人们,恐怕最受关注的就是新闻媒体的报道。这不仅因为灾区内外的人民需要通过各类媒体了解信息.很多人也关注新闻媒体以何种态度、站在怎样的视角去反映这场百年不遇的天灾。从总体上看,国内媒体的报道,既准确真实地反映了灾情灾况,又最大限度地激发出了灾区广大干部群众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无穷斗志.  相似文献   

18.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是指新闻媒体在公众中所具有的信任度。这种公信力来源于新闻媒体在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时是否能够遵循及时、客观、准确的原则。一般来讲,信任是社会生活的基础,“没有人们相互间享有的普遍的信任,社会本身将瓦解。”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是新闻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人民日报>为例,截取地震发生后8天(5.13~5.20)内的相关报道探讨中国的新闻媒体--特别是党报--在关于5·12地震报道中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20.
《新闻前哨》2013,(5):6-6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日前针对受众态度和新闻媒体现状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美国新闻媒体的影响力正在下降。31%的受访者表示,他们不再对某种新闻媒体感兴趣.因为这些媒体要么不再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要么报道得并不详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