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拉斐尔前派是美术史上文艺复兴前绘画精神和象征主义精神得到发扬光大的重要流派,象征维多利亚时代固步自封保守意识的瓦解,也对当今新表现主义等诸多画家产生持续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拉斐尔以一百余幅圣母像闻名于世,他笔下的圣母一反以往宗教画呆板神秘的面孔,形成了人性化、完美化、偶像化、民间化四大特征。  相似文献   

3.
王尔德是英国唯美主义的集大成者,拉斐尔前派作家的生活或作品使其受益匪浅,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王尔德早期的生活和创作之中。拉斐尔前派启发了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强化了其唯美主义生活观,而王尔德则继承了拉斐尔前派肉灵合致、崇拜纯形式及其诗画结合的特点,并使其诗歌带有明显的印象主义特色,而且其诗具有拉斐尔前派仿古的特征。  相似文献   

4.
梁进 《上海教育》2014,(18):80-81
文艺复兴时期的三杰除了达芬奇和米凯朗基罗,还有一位就是拉斐尔。这三位在艺术上高不可仰的艺术伟人出生在几乎同一地区、同一时代,真堪称是历史奇观。拉斐尔·圣齐奥(Raffaello Sanzio,1483~1520),意大利画家、建筑师。在他短短的37年生涯里,给世人留下了三百多幅珍贵的艺术作品,这些伟大的作品奠定了他艺术大师的地位。因为这三杰同居一城,拉斐尔又比达芬奇年轻许多,受过达芬奇的照应,所以他又有达芬奇学生之说。可惜的是天妒英才,  相似文献   

5.
1848年发起的拉斐尔前派是英国艺术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画派之一.拉斐尔前派反对当时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僵化呆板的绘画模式,力求寻找与学院派作品相反的艺术审美感受的突破点,主要采用"自然主义"的写生方法来摆脱学院派绘画程式的束缚,成为西方近代"古典主义"美术向现代艺术演进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从当今的角度看,自然主义的选择使得拉斐尔前派具有反对传统的革新意义,但其选择的古典题材带有浓重的怀旧色彩,显得与革新格格不入,体现出在工业社会冲击之下,人们对传统生活的眷恋,具有浓重的避世色彩和轻微的消极抵抗情绪.  相似文献   

6.
美之永恒——浅议拉斐尔笔下的女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裴章云 《考试周刊》2010,(34):47-48
自古以来,人们就追求美、崇尚美。在"刀耕火种"、"茹毛饮血"的时代,人们就知道把石子或兽牙磨圆润了佩带来装饰自己。"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爱美是人类自我意识进一步觉醒的表现,是人与一般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可以说美是人类追求的永恒目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拉斐尔前派是19世纪中叶英国颇具革新姿态的一个新的画派,它将视觉的焦点锁定在拉斐尔之前的中世纪的艺术中,追求高尚的美,推崇质朴的写实手法,重视艺术的道德教育作用,主张真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提倡直接研究自然物象,并强调艺术的象征性和寓意性.虽然存续时间较短,但它的观念对后世在插画、装饰设计中的影响相当巨大.  相似文献   

8.
圣母一直是西方艺术史中所有画家描绘的主题,每个圣母都被画家赋予这样那样的感情色彩.可为什么拉斐尔的圣母会被誉为历史中的典范,他的圣母为什么会让人如此痴速,本文通过与中世纪圣像画的对比,分析归纳拉斐尔圣母的基本特征,从而更深刻理解拉斐尔的绘画作品,达到观者和艺术创作者的心底的共鸣.  相似文献   

9.
拉斐尔前派是英国唯美主义的开端和奠基石,本文旨在阐述它对唯美主义的开拓意义。  相似文献   

10.
红影 《新读写》2008,(1):49-49
拉斐尔生于意大利的乌比诺。他8岁丧母,11岁丧父,之后跟随养父学画,17岁时就是家乡的“小大师”了。21岁,拉斐尔完成了成名作《圣母的婚礼》,养父对他说:“这个小地方已经容不下你了,去大师云集的佛罗伦萨吧。”  相似文献   

11.
艺术美是艺术家主体在感应外物,汲取丰厚化素养的基础上加工、创造出来的,在艺术美的产生、形成和接受的全过程中,艺术虚构始终处于中心环节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2.
艺术美论析     
艺术美来源于客观现实生活,但不等于生活,它是艺术家创造性劳动的产物。艺术美是艺术的一种重要特性。生活丑与艺术美的审美转换主要有以丑为美和化丑为美两种方式。  相似文献   

13.
论植物造景的艺术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既满足植物与环境在生态适应性上的统一,又要通过艺术构图原理,体现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及人们在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对美的表现方式入手,运用中国传统哲学易理的思想,分析了中国画的意境与神韵的特点、阐述了中国画境界美的形成和构成方式,提出了接触自然、从自然中获得灵感的创作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意境,究其根源是受我国传统哲学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混沌美"的审美趣味的分析,试图折射出我国传统艺术与人们的审美习惯、审美理想和心理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科学美与艺术美的统一性及其对高教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明了科学美与艺术美结合的必要性和统一性,同时,提出了科学美、艺术美融合的意义和若干途径,以期探求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德育、美育的契合点,从而使科学教育、人文教育和艺术教育构成有机整体,以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旷世才女张爱玲是我们熟悉的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作家。她的小说处处可以洞见爱情的虚假、人性的虚伪、亲情的缺失,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残缺现象"。她用残缺、空白的艺术感染着我们,带领着我们走进她所构建的文学世界,去欣赏她作品深处的残缺美。试就张爱玲小说的"残缺美"来探讨其作品所呈现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在文学作品中,意境是一种抒发感情的方式,它的运用充分融合了主观情感和客观情感。作者在创作文学作品的过程中,意境的营造可以陶冶读者的情操,让读者身临其境般地沉浸在作者创设的意境里,深刻体会到作品中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鲜明突出、生动真实的感性形式,自由丰富的多样特点以及比现实生活更美的本质内涵等三个方面论述了艺术审美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历经400余年不衰,至今读来仍给人强烈的美感享受,原因何在?笔者认为是它的冲突艺术的结果:爱与仇恨、情与礼法的矛盾冲突。通过爱战胜仇恨、爱战胜礼法的悲壮故事,讴歌了纯真的爱情与青春的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