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学史上,“沈宋体”被视为律诗定型的标志,其实并不确切。唐代律诗的成熟定型,经历了漫长的律化过程,沈、宋之前的四杰作出了最重要的贡献,与沈、宋同时的章四友也发挥了共同的作用。沈、宋的律诗创作实践,主要表现为在律诗体制建设中的体式全面性与格律的进一步精密化。同时,沈、宋律诗的价值除外在的形式方面以外,更重要的在于抒情内质的建构。再,在沈、宋的全部创作中,亦并不局限于律体,而是创作了大量古体诗,同样以其浓郁情感性表现构成丰富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2.
律诗排序例说湖北宜昌县鸦鹊岭高中杜支万就打乱顺序后的律诗进行排序用传统的训练、考试题型,许多考生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解题技巧,往往无从下手。笔者试解一题,以期对教师和考生有所帮助。下面是唐朝许浑的七律《咸阳城东楼》,但顺序已经打乱,其正确的顺序是()...  相似文献   

3.
平仄是律诗格律要求的重要因素。平仄要依据一定的规则,并形成了四种平仄格式,可运用“填充法”、“推演法”和“口诀法”来掌握并学会运用律诗的平仄格式。  相似文献   

4.
律诗兴起于齐梁,成型于唐代,盛唐律诗多高华流丽、绝尘脱俗之作.杜甫开始改造盛唐律诗,杜牧继承并发展了杜甫.杜牧律诗突破盛唐律诗的工稳典丽,故意打破常规,在律诗中以己意为主,大量运用虚词、单句、拗句,并融入大量议论,使得其律诗创作更加灵动自然,议论横生,在艺术表现的形式和内容上均有极大的拓展,对宋诗有着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杜甫律诗疑问句的运用及其审美功能韩晓光杜甫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气象宠盖宇宙,法律细入毫芒”,[1]“尽得古今之体势。向兼人人之所独专”,[2]被誉为“千古以来,一人而已”。[3]在他的创作中最能体现他艺术成就的是律诗。他一生共创作了近千首律...  相似文献   

6.
许浑生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浑与杜牧、李商隐、温庭筠同为晚唐诗人之“铮铮者”(明胡应麟《诗薮·外编》卷四)。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长期以来,对于他的生平和创作的研究,非但不及社、李,而且也不及温。八十年代以来,情况稍有改变,出现了谭优学《唐诗人行年考续集·许浑行年考》(下称《谭考》)和《唐才子传校笺·许浑》笺(下称《谭笺》)、董乃斌《唐诗人许浑生平考索》(下称《董考》。见《文史》26辑)等颇有影响的文章。这些文章取得了一些成绩,却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本文拟就其中的几个问题,说说个人的看法。(一)生年和初游吴越许浑生年,闻…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变格”的概念及其规则和与之相关的“三仄调”问题,继之探讨了律诗的“失粘”“失对”现象,最后得出了律诗从格律上看可分为严式和宽式两类的结论。  相似文献   

8.
许浑是晚唐一位优秀而颇受争议的诗人,不少诗家从“气体”角度研究许浑诗歌,其中不乏以“气格卑弱”、“气未深厚”加以评价,这实属不当。许浑诗歌无处不充满“气”,包含作者的人格情志之“气”、声律的抑扬顿挫之“气”、结构的整密严谨之“气”、辞句的工整精切之“气”。  相似文献   

9.
许浑是晚唐诗坛上最有争议的作家,后人对其之评价可谓毁誉参半,本文从当时名流对许浑的推许,许诗心态气质之时代特色,对偶声律之精七工稳,以及气象局促,语意重复之弊病等方面作了分析论证,从而得出无论从褒许还是贬许的角度来看,许浑都堪称“晚唐正变之首”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方回诗史叙述与诗史批评论说的一项重要内容,乃厘清诗体演变的脉络并构建其典范谱系.他不仅显现了律诗体制的历史发展轨迹以及唐宋律诗各体之间的源流正变关系,也大致勾勒出古体诗创作在汉、魏、晋、唐、宋诸诗史演进阶段中的沿革承转之情状,并突出强调了“变”而不失其“正”的《离骚》对于诗史创变的示范意义.从中也可看出,方回标“宗”立“祖”,并非崇尚“江西”,实则是想通过梳理、统合诗史各阶段正脉典范以确立具有深厚传统且又有丰富创作实践依据的诗学规范体系,使诗人作家有足够的诗学资源可供酌取,从而在涵咏、师法各体范型的基础上,开辟诗歌创作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1.
方回诗史叙述与诗史批评论说的一项重要内容,乃厘清诗体演变的脉络并构建其典范谱系.他不仅显现了律诗体制的历史发展轨迹以及唐宋律诗各体之间的源流正变关系,也大致勾勒出古体诗创作在汉、魏、晋、唐、宋诸诗史演进阶段中的沿革承转之情状,并突出强调了“变”而不失其“正”的《离骚》对于诗史创变的示范意义.从中也可看出,方回标“宗”立“祖”,并非崇尚“江西”,实则是想通过梳理、统合诗史各阶段正脉典范以确立具有深厚传统且又有丰富创作实践依据的诗学规范体系,使诗人作家有足够的诗学资源可供酌取,从而在涵咏、师法各体范型的基础上,开辟诗歌创作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2.
当今传统诗词创作方兴未艾,出现了持续的“中华诗词热”。但尚有美中不足之处,主要有:在类型方面绝大部分集中在抒情诗和写景状物诗,而少有叙事诗和说理诗;在体制方面仅以律诗、绝句、词为基本样式,远不如古代诗歌体制的丰富:在诗歌的格律方面过于看重一字一句的标准格式,并仍以沿用脱离当今普通话语音的旧诗韵为尚。这些偏向不利于当今诗词创作的进一步繁荣.应予改进。  相似文献   

13.
有的老师在讲授杜甫的《望岳》时,以“首联”、“颔联”、“颈联”、“尾联”诸语引导内容的赏析,当为一处失误。按:“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之说仅属律诗,而《望岳》是一首古诗,借以分析诗作,实有不妥。律诗由古诗发展而来,两者具有严格的界限,不可不慎加区别。谨此,本文即就律诗与古诗的区别试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短暂的隋代在中国诗史上充当了南北朝诗向唐诗过渡的重要纽带。隋人从理论和创作上着手矫正齐梁诗风,并促进了南北诗风的初步融合,尤对近体律诗的形成贡献极大,为后来唐诗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许浑是晚唐一位优秀而颇受争议的诗人,不少诗家认为他“气体卑弱”,实属不当。许浑诗歌无处不充满“气”,其中包含作者的人格情志之“气”、声律的抑扬顿挫之“气”、结构的缜密严谨之“气”、辞句的工整精切之“气”。  相似文献   

16.
试论许浑七言律诗的艺术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浑,字用晦,是晚唐时期一位比较有影响的诗人。他的诗歌,特别是他的七言律诗不仅数量多,而且整练工致、风格清新,思想性与艺术性都比较好。宋代范唏文《对床夜语》云:“李、杜之后,七律当学者,惟许浑而巳。”虽未免偏颇,但许浑七律有着一定的成就却是无疑的。 首先,在七律至“中晚而始备”的过程中,生活在晚唐早期的许浑对七律形式的发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同志在《给胡乔木同志的信》中指出:“诗难,不易学,经历者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为什么呢?在《给陈毅同志谈诗的一封信》中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基于此种原因,毛泽东同志甚至自谦为“还未入门”。毛泽东非常钟爱旧体诗词,用旧体诗词进行创作,他的诗作无一首白话诗。他甚至认为“用白话写诗,几十年来,迄无成功”。(同上)本文拟对毛泽东律诗、律绝的格律作统计、分析,以体味其中的“冷暖”。毛泽东无五律公之于世,本文分析平仄律限于七律。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人许浑在历览名山大川中两次途经商洛,商洛的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其在商洛的创作以恬淡的隐逸诗、闲适诗居多,诗歌风格清新婉丽,语言自然,诗意直白易懂,意象大众化,很少使用令人费解的典故。许浑在商洛的诗歌创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士人的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同时也可以体现出商洛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环境对诗人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律诗平仄的五步推断法刘家忠毛主席在给陈毅谈诗的信中说:“律诗要讲平仄,不讲平仄,即非律诗.”可见,平仄是律诗最重要的格律因素.我们讲律诗的格律,主要就是讲平仄.那么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来说.怎样才能更好地掌握律诗的平仄关系呢?有一种简便易行的方法——五步...  相似文献   

20.
叶洲 《丽水学院学报》2001,23(4):31-33,50
20世纪80年代以来,瓯江流域旧体诗创作异常活跃,但若干作品有失误处。引例摭说格律诗犯孤平现象,同时议及入声字乃辨识古汉语四声的唯一障碍,而解决这一难题江浙人有自己的优势;引例论述律诗对仗中的正对不宜与同义词相对、合掌等混为一谈;探讨复咏手法,并陈言律诗欣赏中产生的困惑;对仗中是否存在动词与名词相对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