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愈诗歌,以古体诗最具特色,历代备受推重;然近体律诗也颇具个性,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尤其七律一体,继承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传统,写自己贬官历程的悲惨遭遇与愤激情怀,具有不平则鸣的抗争精神,且以文为诗,对七律艺术有重大开拓;而五律平实、沉稳,或清丽芊绵,或繁缛藻饰,其联句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其五排对仗工整、厚重典雅,开后世“白战体”先声。  相似文献   

2.
吴振华 《宜春学院学报》2011,33(11):91-94,96
韩愈诗歌,以古体诗最具特色,历代备受推重;然近体律诗也颇具个性,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尤其七律一体,继承杜甫沉郁顿挫的艺术传统,写自己贬官历程的悲惨遭遇与愤激情怀,具有不平则鸣的抗争精神,且以文为诗,对七律艺术有重大开拓;而五律平实、沉稳,或清丽芊绵,或繁缛藻饰,其联句规模宏大、气势恢弘,其五排对仗工整、厚重典雅,开后世"白战体"先声。  相似文献   

3.
面对日益衰落的晚唐,许浑用铮铮的文字和情怀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皇帝昏庸荒淫等丑恶现象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在幽艳诗风盛行的诗坛上举起了一面批判现实主义的旗帜。  相似文献   

4.
许浑的怀古咏史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注重时空的塑造,不仅历史时空和现实时空相互交融渗透,而且时间感与空间感也相互生成转换;注重情与思的融合,使得哲理不至于沦为说教,使言情不流于肤浅;注重意境与意象的创造,将诗人的感伤情怀一唱三叹地表现出来,极富哀婉缅邈的美感。  相似文献   

5.
在晚唐诗歌发展史上,许浑是最饱受争议的一位诗人,从唐宋学人对许浑的批评中可窥见一斑:褒扬中夹杂贬抑。许浑的诗,在获得极高评价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否定的声音。唐宋对许浑毁誉参半的评论,拉开了长达千年的许诗优劣之争。这反映了文学风气的转变,以及文学思想的多元性。  相似文献   

6.
许浑的怀古咏史诗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注重时空的塑造,不仅历史时空和现实时空相互交融渗透,而且时间感与空间感也相互生成转换;注重情与思的融合,使得哲理不至于沦为说教,使言情不流于肤浅;注重意境与意象的创造,将诗人的感伤情怀一唱三叹地表现出来,极富哀婉缅邈的美感。  相似文献   

7.
苏舜钦律诗多写景、交游、感怀,涉及时事较少,风格平夷妥帖。五律多用比兴手法,七律工于写景状物。五律七律皆注重声律对仗,善用虚字斡旋,艺术性较高,受到后人较多称赏。  相似文献   

8.
律诗是我国古典诗歌最重要的形式之一,而对偶作为律诗必须遵守的一条重要规则,对律诗的审美功能及情感表现等具有重要的影响。对偶具有对称对比之美及智性快乐两种美学功能,但以诗而言,它们毕竟还只是较低层次的美感。从深层情感表现角度来看,对偶以它高度对称的两句为一个结构单位、综合表达一个共同的意识的特性能使情感表现稳定有力和适度强化。除此之外,对偶的美学功能还表现在它对律诗的境界创造方面:诗的性质本身,总是竭力能在总的时间运动的框架中,融进 多的空间艺术的因素,这在律诗中表现尤为突出。律诗这种十分凝并短小而又极谨严的格徒本,如此狭窄的区间和容量,对于诗的时间运动业说无论如何是十分局促的,作为一种补充,律诗在诗的空间发展现方面超过了我们所知的任何一种诗体;而对偶艺术是律诗突破线性运动,向空间性艺术转换、创造诗的艺术境界的一种重要方式。  相似文献   

9.
许浑是晚唐一位优秀而颇受争议的诗人,不少诗家认为他“气体卑弱”,实属不当。许浑诗歌无处不充满“气”,其中包含作者的人格情志之“气”、声律的抑扬顿挫之“气”、结构的缜密严谨之“气”、辞句的工整精切之“气”。  相似文献   

10.
许浑诗集《丁卯集》现存诗歌542首,皆格律诗,存在两首残句。系联其诗韵得出16摄27韵,其中阳声韵15个,阴声韵12个,总体上符合《广韵》"同用""独用"规则。许浑诗歌韵例可归纳为绝句、七五律和排句三大类,再根据首句是否入韵细分为12小类。此外,许诗未入韵句的尾字与韵脚字之间往往四声相承,此类现象多达二十处。另有14个韵脚字的读音由于古今语音演变而难以断定,在《广韵》中的读音与其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读音不相同,需依据其意义来确定。  相似文献   

11.
律诗浅谈     
律诗起源于南北朝,经初唐诗人沈俭期和宋之间倡导而趋于定形、成熟。它为古典诗歌提供了一种既严谨又合理的规范,将诗歌的声韵之美发挥到了极致,很快备受诗人们青睐,并为广大读者所喜闻乐诵,为诗歌在唐朝时期的繁荣、鼎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晚唐诗人许浑的籍里,学术界多认定是润州丹阳。考察许浑的诗作,自称是朱方、京口及丁卯桥人。朱方、京口皆古地名,相当于唐润州丹徒县,其所居之地有丁卯桥。即许浑是唐润州丹徒人。  相似文献   

13.
律诗讲究对仗,对仗要求揭露矛盾,这是中国古典诗歌区别于其他国家诗歌的一大特色。中国古诗哲理的表达,到律诗格式的全面成熟时才发展到极致。  相似文献   

14.
晚唐著名诗人许浑曾佐南海幕,《唐才子传》等对此未著一词。近董乃斌、谭优学相继发表《唐诗人许浑生平考索》和《许浑行年考》,就中考证许浑南海之行事。董《考》谓会昌四年(844)秋冬之际,许浑赴南海,会昌六年(846)初春动身北返;谭《考》与董说近似。仍未中肯,故再考之。  相似文献   

15.
试论许浑的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浑是我国晚唐有名的诗人,他的诗歌以对仗工切、词句清丽见长。其诗在他生前,就受到杜牧、殷尧藩、韦庄等著名诗人的称赞。从晚唐到北宋,他的诗歌曾经风靡一时。宋元以后,他的诗歌声誉有所下降。但赞佩他诗歌的,仍然是代不乏人。这样一位有较高艺术成就并在文学史上有一定影响的诗人,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本文试图对他的诗歌作一概括评述。 一 许浑,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大和六年(832)进士,大中三年(849)任监察御史,历睦、郢二州剌史。他的生卒年不详。闻一多先生在《唐诗大系》  相似文献   

16.
刘璋论略     
东汉末年,偏据益州二十余年的统治者刘璋,前人多认为其“暗弱”,然览之史籍,刘璋是“弱”而不是“暗”,在他的统治下,益州的政治、经济、文化都较稳定,并有一定发展。同时,对刘璋迎备入蜀加以分析。通过刘璋这一历史人物,将东汉末年一个特殊的群体——行仁政,但却处于弱势地位的弱势集团,如刘虞集团、陶谦集团等联系起来考虑,探讨对这类集团领导人物的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德智体论略     
德智体的内涵是:德主要是指思想品德和道德;智主要是指智力、智能和智慧;体主要是指肌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德智体三者的相互关系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实施德智体“三育”,必须坚持六条原则.即育人的整体性原则、身心发展的和谐性原则、激发学生的主体性原则、知识的内化原则、教育环境的优化原则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原则。  相似文献   

18.
沈宋论略     
初唐诗人沈期、宋之问长期被视为宫廷诗人,受到不公正对待。他们的应制唱和诗精丽圆润,颇多可诵之作。除了在诗歌格律形式方面外,他们在诗歌题材与内容的开拓、意境的创造、语言的提炼等方面,都为唐诗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因此,他们也应当属于诗歌的革新阵营,是盛唐诗歌的开启者。  相似文献   

19.
终身教育这一理念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提出和研究。本文则是从终身教育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出发。除了从传统的教育学和心理学视角着手,还运用经济学、人口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理论全面探讨和研究终身教育。  相似文献   

20.
七情论略     
“七情”或“七情六欲”,《现代汉语词典》和《汉语成语词典》都没有收录,其实这两个词不仅由来已久,而且至今还是很常用的。早在2000年前的《礼记》一书里,就记载着:“何谓人情?喜、怒、哀、惧、爱、恶、欲,七者弗学而能。”在汉代,也有人说成是“六情”,班固的《白虎通》和《汉书·翼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