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媛青 《丽水学院学报》2005,27(4):40-41,75
网络作品作为一个新兴领域,要在我国做大做强,当务之急是强化全社会对网络作品著作权保护的法律意识,建立和完善著作权法律体系,采取有力措施打击下载和转载网络原创作品等侵权行为,促进网络作品市场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数字学习资源建设涉及大量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和其他资料的存储、传输和复制,因而面临作品使用许可困境,即著作权交易成本过高和作品许可使用成本过高。数字学习资源主要是学术作品的集合。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降低数字学习资源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成本,学术作品的著作权管理方式,不仅需要从个人管理转向集体管理,而且需要一个专门面向学术作品的集体管理形式。建立以高校为依托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同时也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和高校组织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3.
戏仿作品著作权侵权问题,一直是著作权法中的一个比较重要且疑难的问题,本文从《无极》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争议入手,着重分析戏仿作品的特征及其存在的理论基础,基于中国的国情,戏仿作品有可能涉及侵犯原作作者的著作权,应当根据情况分别予以适度保护。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教材的著作权受《著作权法》保护。根据《著作权法》关于作品著作权归属的规定.具体分析了高等学校教材作品著作权的一般归属以及合作作品、职务作品、汇编作品和委托作品等的特定归属。  相似文献   

5.
作者对作品的控制是保障作者合法权益的基础,构成著作权自治的前提。时代背景下效率价值的考量使得著作权法对著作权、著作权人倍加青睐,与此同时对作者关注却不足。法制偏见、合同失衡、力量差异下的著作权自治引发作品脱离作者控制成为现实,在作者弱势地位形成、作品商业化逐利态势下,著作权自治引发的风险显著,著作权法公正性评价有失公允。虽不能因此认为著作权结果主义和自治失败,但对之予以纠偏成为必要。从立法上认可作者对作品的初始控制和远程守望,加之合理的著作权自治规制,有助于缓解著作权自治的遗憾。因此,应确保对作者和作品加以关注,构建作者与作品之间的稳定价值结构,以促进著作权制度对文学、艺术、科学长足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著作权登记制度的时代根基发生了为充分很大的变革。建立著作权登记制度不仅仅对作者享有著作权起初步证明作用,还具有发表原创作品与培育出版业的创新能力、建立作品数据库、营造精品创作的社会环境、为构建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提供条件等配置文化创新资源功能。为充分发挥著作权登记制度的功能,每个学科或行业在相应的大学设立一个创意院,受理该学科或行业的作品登记,使该大学或高校成为该学科或行业的共同体。《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应将"相关权"改为"演绎权",增加著作权登记制度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著作权合同是作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以实现的法律形式,它作为著作权当事人之间设立、变更和消灭著作权法律关系的一种协议,使得作者的著作权得以具体实现;使作品通过各种方式的使用和广泛传播而得以发挥其社会效益、使使用者在作品使用中获取经济收益并弥补使用作品的耗资。因而著作权合同是作品创作者和传播者实现和维护各自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手段,也是司法机关维护作品使用秩序、严肃合同纪律的重要法律依据。为了正确订立和履行著作权合同,有必要研究和掌握著作权合同的法律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前摄影作品著作权侵权案件的侵权认定比例较高,由于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常采取固定的模式,在判决中缺乏对摄影作品独创性、摄影作品受著作权保护的范围的明确认定,导致著作权保护内容无限扩张、公共领域被侵占。因此,应将摄影作品中的公共元素排除在著作权的保护范围之外,以利于公共摄影作品的及时传播。  相似文献   

9.
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对人类现有的法律制度构成了挑战。由于网络上传播的大量信息是著作权保护的客体,所以著作权制度受到网络最为强烈的冲击,著作权制度正在网络环境下经历必要的调整。本文从网络作品著作权归属入手,在明确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和"合理使用"的基础上,阐明对网络作品的侵权责任,并建议建立著作权的集体管理制度以解决网络作品著作权纠纷。  相似文献   

10.
网络技术的发展给作品的创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给著作权保护带来了挑战。技术创新背景下,网络作品著作权保护面临作品传播隐蔽和侵权行为认定难等困境,造成这些困境的主要原因是著作权立法不够完善、著作权侵权案件界定的合理边界认定不清晰和缺乏与现代技术相应的著作权保护法律体系。破解网络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可通过完善立法、优化司法保护理念、建构“法律+技术”的综合治理模式等对策来应对。  相似文献   

11.
在现代社会,作品的创作者与著作权主体会分离。法律的直接规定或是通过合同约定,可以让法人或其他组织享有作品的著作权,这样的作品可以统称为非自然人作品。我国的《著作权法》对此类作品进行了规定,但是存在定义模糊,分类标准不清晰,适用范围相互交叉,著作权归属原则不清的问题,实践中很容易产生纠纷。因此立足我国实践,借鉴发达国家有关非自然人作品著作权的归属制度,提出完善我国相关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著作权领域,因权利的归属原则自相矛盾,引发了现实生活中许多的著作权纠纷,廓清著作权权利归属原则,便是一个十分重大的理论问题。以德法为代表的“作者权体系”,一直奉行“创作人为作者原则”,不承认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体现了人格价值观;而以英美为代表的“版权体系”,例外规定了“视为作者原则”,承认雇佣作品,体现了商业价值观;而我国的著作权立法,其价值取向不明,权利归属原则自相矛盾;我国应该取法“作者权体系”,严格确立“创作人为作者原则”,取消有关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的规定,同时创制“雇佣作品法定转让制度”。  相似文献   

13.
谈对著作权客体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著作权客体的界定,学术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试从什么样的东西才是作品?即要成为作品必须具备哪些条件;什么样的作品才是著作权的客体─—即“真正意义的作品”两个方面来阐释对著作权的客体即对“真正意义的作品”的具体理解。  相似文献   

14.
对目前计算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的主流模式——著作权保护模式进行了深入分析,从著作权模式保护软件的范围和权利内容方面入手,对比计算机软件这种特殊的文字作品与著作权保护的传统文字作品的不同特性,指出著作权模式保护软件知识产权的不足。  相似文献   

15.
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带来快捷便利的同时,也使网络作品的知识产权受到了严重侵害,网络侵权已成为著作权侵权案的重灾区。网络著作权应充分利用现行法律法规进行保护;构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明确网络著作权侵权赔偿标准。同时,网络著作权人还可以采取控制接触作品、控制使用作品、保证支付报酬等技术措施,从而保证网络著作权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6.
对著作权法的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新著作权法的出台,是我国著作权制度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是该法仍有值得推敲之处,本文作者从著作权法的规定入手,并借鉴国外先进的立法和学说,对委托作品的著作权、署名权、软件著作权登记与保护以及著作权侵权中的诉讼时效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相应的立法建议,希望能够对我国著作权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一点作用。  相似文献   

17.
信息网络的蓬勃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各类作品及信息的广泛传播与共享,另一方面,也冲击着传统的著作权保护问题。由于网络环境下作品传播简单、著作权保护困难,著作权人的利益受到威胁,因此,网络作品著作权侵权现象亟需一套完整法律的规范和约束。  相似文献   

18.
网络期刊这一新的作品表现形式的出现,对如何适用著作权法提出了新的问题,其中关键性的问题是网络期刊的著作权主体和网络期刊出版者的权利,网络期刊的著作权主体包括网络期刊中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人和网络期刊的著作权人,其中数字化作品的作者是作者,而出版者则是网络期刊的著作权人.并且作者的著作权优先于出版者的著作权.作为作品的传播者,出版者除了享有著作权外,还享有版式设计权、转载、摘编权以及一稿多投禁止权等邻接权.  相似文献   

19.
网络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对人类现有的法律制度构成了挑战。由于网络上传播的大量信息是著作权保护的客体,所以著作权制度受到网络最为强烈的冲击,著作权制度正在网络环境下经历必要的调整。本文从网络作品著作权归属入手,在明确网络著作权的“法定许可”和“合理使用”的基础上,阐明对网络作品的侵权责任,并建议建立著作权的集体管理制度以解决网络作品著作权纠纷。  相似文献   

20.
演绎权之沿革及其理论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演绎权是著作权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财产性权利,是对作品演绎的专有权。演绎权的保护直接关系到演绎作品的创作和利用。在19世纪中期以前,作者的著作权控制主要限于对作品的大量复制。自19世纪中后期以来,英美法院逐渐赋予作者控制其作品被他人再创作的权利,直至系统地限制他人创作演绎作品的自由。当著作权扩张到演绎权时,对演绎权的保护优先关注的是对作者受合法保护的著作权利益的保障。演绎权的设立是著作权扩张史中重要的里程碑。设立演绎权的正当性可以从激励与接近之间平衡的关系加以认识,一方面,需要通过将著作权保护扩张到演绎权从而在更大程度上激励作者创作;另一方面,也需要保障公众对作品接近的权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