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00年的美国总统大选,表面上让人难以捉摸,其实,一切都在法制轨道上运行,留下了深深的法制轨迹.
按照1787年宪法"总统任期四年"的规定,美国的大选年极易确定.从1792年华盛顿当选第二届总统迄今,只要能被4整除的年份即为大选年.但宪法仅规定:"国会得决定各州选出选举人的时期以及他们投票的日子;投票日期全国一律",[1]而并未确定一个固定的日期.因此,大选日变化较大.华盛顿当选时,各州指定总统选举人的日期、选举人投票的日期,为原邦联时期的国会所规定.从1792-1844年,大选日多在大选年的12月第一周举行[2].1845年,国会通过一条法令,把全国的大选日固定在大选年的"11月第一个星期一之后的第一个星期二"[3],1848年11月7日,辉格党人泰勒成为第一位在统一的大选日当选的总统.这一关于大选日的规定至今维持不变. 相似文献
2.
不少人将奥巴马称为"互联网总统",强调互联网在总统大选中的作用。在2008年的总统大选中,奥巴马究竟是如何利用网络拉拢选民,最终步入白宫。网络在总统大选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优势和作用,这是本文主要要阐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美国总统选举中,新媒体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以其高度互动性、社会参与性、私人化、自主性及享乐潜力的特点.在多层次影响着美国大选。本文将根据议程设置理论展开分析.认为新媒体不仅成为候选人针对选民的新型宣传工具、筹措竞选资金的重要平台以及帮助候选人和选民之间加强互动关系的重要途径.而且对于美国选举政治文化而言.在新媒体的作用之下.美国总统大选中政治市场化程度空前提高。然而.对于低投票率的美国总统大选而言.新媒体的作用并非是能够无限扩大的。 相似文献
4.
2008年11月4日,随着奥巴马以明显优势战胜麦凯恩,成为美国首位非洲裔总统,历时两年之久的美国总统大选终于落下帷幕。有关选举的报道引发了民众极大的关注与兴趣,同时媒体的选举报道本身也显示出一些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博客在当今社会的影响力已经不容忽视,在政治生活中它的影响力更是为许多政治家所关注。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还没有正式开始,各种类型的私人博客或者社团博客早已经挖空心思为各可能是候选人的政治家们传播政治观点和主张,树立美好形象。 相似文献
6.
媒介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演变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对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而政治作为社会的神经中枢,对这种影响自然更加敏感。 相似文献
7.
8.
媒介的发展与人类社会的演变紧密地交织在一起。媒介作为信息传递、交流的工具和手段,对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极其深刻的影响。而政治作为社会的神经中枢,对这种影响自然更加敏感。正如麦克卢汉所说:“一切传播媒介都在彻底地改造我们,它们在私人生活、政治、经济、伦理和社会各方面的影响是如此地普遍深入,以至于我们的一切都与之接触,受其影响,为其改变。“而政治作为社会的神经中枢,对这 相似文献
9.
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可以作为一个审视美国媒介与政治之间功能性依赖的窗口。本文考察了美国大选中对阵双方采取的各种政治传播策略,特别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传播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阵营和共和党候选人麦凯恩阵营利用“软宣传”的方式,在媒体上使出了各种招数,以形成时自己有利的舆论环境和竞选氛围,这成为当下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媒体政治传播个案。 相似文献
10.
从1789年华盛顿任第一届总统迄今,美国的两党政治已运行了211年.从1861年首任共和党总统林肯上台算起,民主、共和两党轮流执政也经历140个春秋.两百多年来,政坛脸谱不断更迭,或当政,或在野,双方唇枪舌剑,充满了对峙;然而,在两党不断变化的内外政策之中也有某种定数,有某种趋同的轨迹.解析这种对峙与趋同,对于认识美国的两党政治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美国总统电视辩论竞选的历史谈起 ,论述了电视辩论对美国总统竞选和电视传媒的重要性 ,指出电视辩论既有好的一面 ,也有显在的缺陷 ,为电视机构带来滚滚财源的同时 ,也凸现了其负面意义。文章最后还论述了面对网络的挑战 ,电视辩论形式必须创新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不少人将奥巴马称为互联网总统,强调其胜利归功于善用互联网。这种说法容易导致将社会变迁简单归因于某种媒介技术的采纳与应用。本文通过一系列实证数据的分析,破除有关的迷思(myth),说明互联网应用并非奥巴马取胜的决定因素。进而分析了奥巴马在选举过程中主要采纳了哪些互联网应用,以及从哪些方面来认识互联网给奥巴马带来的帮助,给美国总统选举带来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网络公关:话语权争夺和网络舆论引导——以美国总统大选中奥巴马的网络公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公关的实质即话语权的争夺和对网络舆论的引导.当前各种公关活动依靠网络媒体的传播优势取得了空前成功,但同时也带来了各种潜在的隐患. 相似文献
14.
浅析网络媒介素养及其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过程中,对网络的利与弊的争论也从来没有停止过.网络既具有正面影响也具有负面的效应,基于这种复杂性,如何教育青少年正确的使用网络,全面的认识网络,即进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就显的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已经成为企业和组织获取竞争对手情报的主要来源之一.建立基于Web的竞争对手情报自动获取系统已成为企业的迫切需求.在竞争对手情报自动获取系统中,商业机构名的识别是基础,它为竞争对手的标识和进一步情报抽取提供了依据.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机构名识别新方法.该方法考虑了商业机构名与其上下文之间的语义关联性,通过语义标注和隐马尔可夫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商业机构名识别.我们以互联网上的真实中文网页为数据集对提出的识别算法进行了性能评估,并从召回率、准确率和F指标三个方面与CHMM(基于层叠隐马尔可夫模型的机构名识别算法)、MEM(基于最大熵模型的机构名识别算法)以及SVM(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机构名识别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算法改善了商业机构名识别效果,并且具有很好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16.
17.
石威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2020,(4):136-148
1918年北京政府第二届国会召开,总统、副总统选举成为重要议题,与总统选举的顺利不同,副总统选举过程异常坎坷.由于南北政权的对立以及北洋内部派系的冲突,副总统问题成为各方争论的焦点.安福系为贯彻段祺瑞的主战意志支持曹锟为副总统候选人,却遭到了交通系的阻拦,交通系希望通过缓选副总统解决南北问题,因而全力破坏安福系的选举,... 相似文献
18.
网络新闻编辑的特性与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传统媒体编辑相比,网络新闻编辑活动,有其自身的特性和规律.本文结合网络新闻编辑所具有的相关特性,对其编辑活动规律做了多维思考,为网络新闻编辑的实践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9.
网络信息言论自由的法律界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信息言论主体的匿名性、载体的复杂性、内容的多样性与网络信息言论的互动性使网络信息言论自由对传统言论制约制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根据限制网络信息言论自由的公共利益原则、最小限制原则、事后限制原则、明显且即刻的危险原则、特别权衡原则与法律规定明确、限制精确原则提出了网络信息言论自由的若干法律界限。 相似文献
20.
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系统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大学生上网的危害性和原因的分析,引发对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系统教育的思考,从而明确提出大学生上网急需全社会特别是学校的指导和教育,更包括大学生的自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