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对于女的教育是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在教育过程中,最值得关注的是父母对子女的家庭教养方式。近年来非智力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日益受到人们重视,性格作为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纪成部分,对儿童的发展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20世纪40年代迄今,国内外心理学家运用实证研究探索发现家庭的养育方式与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发展水平、学业成绩等有极显著的关系。笔者通过在教学实践中对学生的观察和研究也证明:家庭教养方式与子女英语成绩密切相关,子女成绩差主要受家长期望过高、家庭教育环境不适、教养方式方法不当、对非智力因素重视不够等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建 《考试周刊》2013,(1):122-123
作者从非智力的因素对人成长的重要作用入手,针对智力落后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培智学校实际体育教学工作,提出智力落后儿童非智力因素培养的方法、手段、注意事项,最终得出结论,在培智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重视对智力落后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四至六年级儿童家庭教养方式与儿童心理健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学四至六年级的儿童即9-12岁左右的儿童,是孩子一生发展最重要的关键期之一,小学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对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小学中高年级儿童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家庭错误的养育方式有关。因此,家长应掌握正确的育儿理论和育儿方式,为创设和谐的、民主的家庭氛围作出努力,以促进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韩红良 《考试周刊》2012,(44):39-40
非智力因素主要指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完成学习任务起着激发、维护、定向、调节的作用,可以说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关键因素。在学生智力程度和智力水平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6.
袁志忠 《教育》2015,(7):48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学习成绩是学生的智力水平和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情况下,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相当,此时非智力因素对学习结果的影响就显现出来。数据表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习成绩的贡献率分别为22%和59%。因而,调动和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学业成长功效显著,研究中学生化学学习中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确有必要。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取决于智力  相似文献   

7.
曹晓刚 《教育导刊》2004,(11X):52-55
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对108名16岁以下失足学生的成长历程、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进行过专门的调查。结果表明,失足学生家长教育子女多采用两种方法:45%的家长采用所谓“严管”,即“不听话就打”的严约束不教育的方式,失足学生普遍认为这种方式对他们“收效甚微”;25%的家长采用无力的说教,对孩子的教育缺乏针对性,结果也是孩子听不进去。父母的教养观念、方式、态度和行为是儿童行为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父母恰当的教养方式能加强管教效果。否则,容易  相似文献   

8.
人的学习和成长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互相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英语教学的成败主要取决于学习者。学生的智力因素固然重要,而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亦不容忽视。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必须注重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对智力而言的。学生的学习过程包含一系列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一类是有关学习本身的,如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另一类是有关学习动力的,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前者是智力因素,而后者是非智力因素。在发展儿童智力的同时也应注意对他们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提高又能促进智力的发展。这是因为非智力因素能够补偿智力上的某些弱点,而且在智力活动中,由于非智力因素的参加,从而使活动取得成功。电教媒体用于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有其独特的功能,尤其是对学习的动机、兴趣、良好的行为习…  相似文献   

10.
文叶 《考试周刊》2014,(26):56-56
<正>非智力因素主要指需要、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个性等。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完成学习任务起着激发、维护、定向、调节的作用,可以说是学生成长和成才的关键因素。在学生智力程度和智力水平基本确定的情况下,加强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发挥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作用,在日常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学生学习的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谈谈体会。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1.
陈永兵 《文教资料》2008,(11):93-94
儿童发展领域存在大量持有不同观点的理论,它们探讨儿童本身以及他们如何发展等问题.关于儿童发展的研究不可能提供绝对的真理,因为研究者们对他们的观察结果往往很难达成一致.此外,儿童是复杂的:他们的成长有生理方面、智力方面、情感方面和社会性方面的不同内容.没有一个理论能够对此做出全面的解释.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儿童教育的第一步是要正确识别孩子的气质,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本文对儿童气质的有关理论做简要的评述,并谈谈孩子的气质如何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和作用。一个人的成长,如果非智力心理品质发展不良,他的智力发展就会受到阻碍。为此,我们对小班幼儿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从常规教育,到学习兴趣、意志品质的培养进行了探索和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一、非智力因素与学生学习成绩的关系   研究表明:中学生的智力因素是相对稳定的,而非智力因素的可塑性很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而又以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   丛立新调查发现,智力中等而非智力因素优秀者其成绩可与智力较高者相当。张履祥、钱含芬的研究把中学生分为四种类型: A型,智力较好,非智力因素优秀,学习成绩优良; B型,智力较好,非智力因素欠缺,成绩不良; C型,智力较差,非智力因素优秀,学习成绩优良; D型,智力较差,非智力因素不良,学习成绩差。李洪玉、阴国恩也对…  相似文献   

14.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除了智力因素的作用外,还取决于人的智力以外的心理因素,即非智力因素。小学科学课程作为小学阶段基础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开发和培养非智力因素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价方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小学科学课程的核心理念有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德才兼备的科学课教师对学生的兴趣、动机、情感、性格等方面起到积极的影响。我们应该善于利用科学课程独特的优势,在开发学生智力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精神生活。  相似文献   

15.
在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是密切相关的。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智力上的成就依赖于性格上的伟大。”个性特点是非智力因素中的核心问题,因此个性特点与智力发展的关系、个性特点与学习的关系是许多心理学家所关注的问题。研究结论为:1.智力的发展与个性的发展具有显著性相关,良好的个性有助于智力的发展。智力的发展又为发展完美的个性奠定了基础。2.智商分数高的儿童大多数具有性格趋于外向、乐于交往、活泼开朗、情绪稳定等个性特点。3.对3组差异性检验结果做一纵向分析可以看出,智商分数差别越大,个性特点的差异水平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16.
非智力因素是指除了智力与能力以外的全部心理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与性格五个方面。心理学研究和教育实践表明,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和机遇是决定一个学生学业成就的三大要素,当智力和机遇的条件等同时,非智力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它直接决定着学生个体能否脱颖而出,关乎着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高等职业院校应适应社会需要,创新教育观念,高度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谐发展,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学生智力的发展除了先天素质外,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这些非知力因素都想着促进和强化的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非智力因素可以推动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消极的非智力因素会阻碍智力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在重视学生智力发展的同时,还应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怎样在教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笔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创造力是智力因素与其它非智力因素的综合表现,有了创造性的思维或智力,不一定能成为创造性人才。创造性人才不仅需要创造性智力,还要有创造性品格,即需要非智力因素(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大量研究表明,在智力因素相近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可能成为影响学生成长和创造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环境,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的社会化进程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尤其是在儿童性格养成方面。从分析《爸爸去哪儿》中的郭涛父子、林志颖父子、王岳伦父女等五位家长对于孩子的不同教养方式,进一步探讨家长教养方式不同对儿童性格养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现代学习理论把学习过程建立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统一基础上,突出非智力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实践也证明,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可起到激发、维持、加强智力因素的作用,促进学业成长;不良的非智力因素阻碍学业成长.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智力水平大体相同,非智力因素则会对学习效果起决定作用.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也含有智力因素的部分).因此,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同学们的成长至关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成才的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