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比较鉴别能力属逻辑思维方式,通俗地讲,比较鉴别能力是比较事物的共同点和它们的差异.同学们认识物理现象是从感知开始的,要区别各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找出各个物理现象和形式的差异,就需要比较鉴别.比较和鉴别的方法广泛运用于解物理习题,通常是进行事物特征的比较,即比较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异同,比较题目阐述物理过程在不同阶段的异同.通过这些比较,进而确定正确的解题思路.有些物理习题,貌似不同,即物理条件不同,而其物理规律却是相同的.解题中,要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相同的处理方法.例1 如右图所示,ad,bd,cd是竖直…  相似文献   

2.
声和光,一个属于机械波,一个属于电磁波,本质属性的不同必然导致它们在各方面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比如声波只能在介质中传播而光波在介质和真空中都能传播,比如打雷时"先见闪电而后闻雷声",再比如门外有人喊话时"闻其声而不见其人",等等.  相似文献   

3.
比较鉴别能力属逻辑思维方式,通俗地讲,比较鉴别能力是比较事物的共同点和它们的差异.学生认识物理现象是从感知开始的,要区别各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找出各个物理现象和形式的差异,就需要比较鉴别.比较和鉴别的方法是中学物理中经常应用的一种科学思维方法,在解答物理习题时广泛运用,通常是进行事物特征的比较,即比较其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异同,比较题目阐述物理过程在不同阶段的异同.通过这些比较,进而确定正确的解题思路.有些物理习题,貌似不同,即物理条件不同,而其物理规律却是相同的.解题中,要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透过现象看本质,寻找相同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4.
谚语与物理     
谚语是群众流传的固定语句,有些谚语简单通俗的反映出一些物理知识.如果老师在讲课中适当地引入一些相关的谚语,一定会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如:  相似文献   

5.
多年教学实践中,颇感头痛的是,初中学生总是很难走出物理现象分析的"想当然". 一、"想当然"现象溯因 1.物理知识本身抽象程度比较高 "物理知识并非是自然界实际存在的物质运动原原本本的照相,而是人们对它们进行思维加工、去伪存真、抽象出纯物理属性,抓住主要矛盾,构造出理想的物理模型和物理环境,进而用它们描述自然界物理现象和物理运动规律的一套理论."[1]物理大纲明确提出"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物理概念是某类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的共同性质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反映,是对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抽象化概括化的思维形式.物理规律是物理现象、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必然趋势及其本质联系的反映,是物理概念的联系和发展.它们是物理学学科的基础,要想正确解释物理现象、真正解决物理问题,必须掌握物理概念与规律.学生之所以这么"想当然",就因为没有完全掌握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6.
思维发展是高中物理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物理"学科特点在于基于外显的物理表象归纳出本质的东西,在不同物理现象和事例归纳的过程中,思维得到提炼和发展.如何有效培养学生高级思维能力呢?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变式"训练是较为有效的方式.一、物理变式训练概述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变式"就是改变物理规律或物理现象的呈现角度或方式等等一些非本质属性的特征,保持物理规律本质属性的稳定性,即换一个角度和切入口调动学生的思维,深化对物理概念的认识.具体实践中变式的途径如图1  相似文献   

7.
一、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物理教学的模拟和仿真情境 诸多物理现象是不能用肉眼看清的,有些现象即使借助最现代化的仪器也很难看到.而利用计算机模拟物理现象,则可以把一个原本无法看到或看清的现象逼真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在讲述天体运动规律时,教师可以通过CAI技术化宏观为微观,让学生感受发射人造卫星时那激动人心的画面:通过Flash动画真实地展现同步卫星、极地卫星等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及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8.
一、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地位 (一 )实验是认识物理现象和规律的基础 中学生学习物理,主要是认识基本的物理现象及其规律.这存在着一个由直观感觉到抽象思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实验则是他们学习物理的主要方法之一.物理学家通过物理实验去发现新的物理现象,探索新的物理规律;中学生则通过实验认识对于他们是新的但科学上早已研究清楚的知识.按一定教学目的而设计的教学实验,可让物理现象集中地、突出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帮助学生获得正确而巩固的物理知识,从而更好地运用于实践. 认识物理现象需要实验.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虽然也见到过一些…  相似文献   

9.
声和光,一个属于机械波,一个属于电磁波,本质属性的不同必然导致它们在各方面都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比如声波只能在介质中传播而光波在介质和真空中都能传播。比如打雷时“先见闪电而后闻雷声”,再比如门外有人喊话时“闻其声而不见其人”,等等。声和光,又好似波家族的一对“双子”,具有波的一切共有特性,在传播、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方面又具有惊人相似之处。因此,有些特点很容易混淆,有些现象常常被忽视。笔者对此谈谈自己的看法,与老师们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0.
物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就是把客观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性在头脑中反映出来,它可以是一个具体的物理现象,一个物理过程或一个具体的物理命题.通过物理思维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原有认识结构中,或发展原有的认识结构储存在大脑中,如被认为是错的,则被否定、排斥.  相似文献   

11.
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实验探究 ,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教材说明】人们接收外界信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通过声音的传播 .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 ,而对声现象的了解也易于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 ,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初步的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以及应用物理规律解释物理现象的能力等 .从学生兴趣出发来设计教材的结构 ,这是把“声现象”作为本套教材第一章的初衷 .为了实现课程目标 ,本章教材安排了若干随堂实验探究…  相似文献   

12.
<正>物理学习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涉及一定条件下寻求最佳结果或讨论其物理过程范围的问题,此类问题通常难度较大技巧性强。所谓临界问题是指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某种物理现象转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称为临界状态。至于是"出现"还是"不出现",需视具体问题而定。极值问题则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3.
欧健生 《湖南教育》2009,(10):51-52
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现象的科学,物理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声现象、热现象、光的反射现象、光的折射现象、惯性现象、磁现象、电现象、电磁感应现象等,因此物理现象教学是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到底该如何把复杂而深奥的物理现象的有关知识、原理深入浅出地教给学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这些物理现象的本质,发现物理规律并用这些规律去解释各种物理现象,是笔者多年来一直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将研究的物理对象或物理过程通过抽象、理想化、简化、类比等方法形成物理模型。这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对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处理,从而寻找出反映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的内在本质及内在规律,达到认识自然的目的。一、对物理现象的"建模"物理学中的光线、质点、点电荷、单摆、弹  相似文献   

15.
一、使用CAI课件的优势 (一)应用CAI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形象、理想化 应用CAI可以实现从微观向宏观的转移.物理现象中有很多是很难或干脆不能用肉眼看清的,有些甚至借助最现代的仪器也很难看到.利用计算机的模拟我们可以把一个无法看到或看清的现象呈现到学生前面.像原子物理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把中子、铀核等用不同颜色区别,让中子撞击铀核,伴随着一声巨响,看到裂变过程,当学生受此震撼时,其内容自然记忆深刻.应用CAI技术可以直观地解释一些物理现象和规律,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6.
临界问题是指当某种物理现象(或物理状态)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另一物理状态)的转折状态叫临界状态.可理解成"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某种物理现象转化为另一种物理现象的转折状态称为临界状态.至于是"出现"还是"不出现”,需视具体问题而定.极值问题则是在满足一定的条件下,某物理量出现极大值或极小值的情况.临界问题往往是和极值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动力学中的临界和极值是物理中的常见题型,同学们在刚刚学过的必修1中匀变速运动规律、共点力平衡、牛顿运动定律中部涉及到临界和极值问题.  相似文献   

17.
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本质属性的一种抽象表达,是在大量观察实验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思维方法,把一些事物共同的本质特征加以概括而形成的.物理概念不仅是物理基础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整个物理知识体系的支撑点,更是构成物理规律、建立物理公式和完善物理理论的基础和前  相似文献   

18.
物理论述题是对某些物理现象的一般规律或对某一物理问题的特殊规律进行论述、证明的一种题型。要求学生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平时加强对论述题的分析和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解决物理问题时存在的:表达不清、叙述无理、论证无据等各种问题,学会使用本学科的语言来表达问题,进行交流,培养分析、逻辑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9.
物理上的等效方法是指从事物间的等同效果出发,来学习和研究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规律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也是分析物理问题和解决物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一般地说,等效法就是在某种特定意义上,在得证结果相同的前提下,把实际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或物理问题,转化为理想的、简单的、等效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或物理问题来研究和处理。  相似文献   

20.
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知,一般始于对物理现象的感性认识,而感性认识则来源于物理实验和生活、生产中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因此,在物理教学中,应该特别重视实验教学。然而,由于中学物理实验条件有限,有些教学大纲要求的实验无法开设。应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不仅能模拟(或再现)各类物理现象和物理实验,而且还能通过各种手段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漫长或瞬间的物理过程变为可控的、有序的演示过程,可以使学生完整、清晰、形象地感知物理现象,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教学难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