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强阅读教学中的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是语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以读为主,兼顾听,说,写能力的训练。语教学的特殊性既有声语言的直观性,决定了教师在备课时除了抓好常规环节外,还必须认真备“读”。  相似文献   

2.
要提高小学语文课的教学质量,抓备课是重要的一环。但是什么才是语文课较为理想的备课呢?本文试图联系语文课的正反两面经验作一些探讨。一、要备读“备读”是什么意思呢?目前有不少老师备语文课,只是满足于将语文书翻翻看看,对照“教学参考资料”、“备课用书”,“教案选集”一类书籍,“熟悉”一番内容。仅仅这样,实际上是够不上“备读”的要求的。所谓“备读”就是教者切忌一不开口,二不经心,务必花一番功夫研读一下教材本身,求其烂熟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评议浅说海原县回民中学解光穆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为了取长补短、相互切磋,提高课堂教学艺术水平,各地、各校常组织语文公开课、观摩课及研究性的听课、评课活动。这类教研活动的主旨在于分析语文教堂教学的成败得失,探求语文教学的方法规律。因此,语文课的...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怎样避免“满堂灌”和“满堂问”,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活起来,窃以为“以读代讲”是个好办法。在学习《凡卡》一文中凡卡回忆和爷爷一块儿砍圣诞树(第13节)时,老师提了一个很意外的问题:“那只野兔被爷爷他们逮住了吗?”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举手者甚众。有...  相似文献   

5.
浅说语文课的结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堂课是一个整体 ,完美的一堂课应是有始有终。在重视一个好的开头的同时 ,还应重视一个好的结尾。结尾至关重要 ,一方面 ,教学内容的概括 ,教学效果的巩固 ,离不开它的作用 ;另一方面 ,学生感知的深化 ,理解的推进 ,知识的拓展 ,情感的延伸 ,记忆的强化 ,也少不了它。缺了它 ,整个教学过程就会流于虎头蛇尾 ,显得松散。优化的教学结尾 ,一要与文章的结尾相契合 ,按照行文思路的必然走向 ,展示其精妙的风采和深邃的内蕴 ;二要利于知识的拓展、深化、巩固和迁移 ,使学生的理解跃上新的台阶。因此 ,结尾内容大致可分二部分。一是梳理归纳。即…  相似文献   

6.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鼓励学生多诵读,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也说:"试想,阅读课上听不见朗朗的书声,也看不见学生潜心地有成效地默读思考,学生只在教师一个一个问题的牵引下,回答一些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阅读的起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应从语文课堂中各种读中得到积累,这对学生理解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的提高,都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麻飒华 《学语文》2006,(1):18-19
在我们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多种举措,应实实在在地得到实施。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注意加强对学生平日诵读的评价。鼓励学生多诵读。”而多年以来,语文朗读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弱化和误区。因此,转变语文朗读教学观念,改革朗读教学方法,真正让语文课“读”占鳌头,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李香 《学周刊C版》2015,(6):66-67
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美感,因此,读作为一种简单而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新课改的春风下绽放出了它的异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师的青睐。语文课的确要读占鳌头,读不通何以理解文章?不理解文章何以感受情感?没有情感的推动,何以能写出作文?因此,语文课要"读"具特色。一、思考读,读通文本"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古人这样谆谆教导我们。但是,读而不思那叫死读书。读中要思,思中有读,才能理解文章。初读课文,一定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带着思考题再读,一遍遍地读,边读边想,最终完成思考题。在读的过程中还可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  相似文献   

11.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此言点到了语文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点。读一篇文章不只是为了了解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要理解文章的旨意、理脉,要体会文章的情致、风格,离开反复的诵读、吟咏又怎样感悟、体会呢?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相似文献   

12.
一、无声胜有声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上读书的时间多了,读的量也足了。但是不经意间,我们的阅读教学又步入了  相似文献   

13.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此言点到了语文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础,读一篇文章不只是为了了解中心思想、段落大意,要理解文章的旨意、理脉,要体会文章的情致、风格,离开反复的诵读、吟咏又怎样感悟去体会呢?所以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那么,该如何引领学生“读”呢?  相似文献   

14.
“一面吟诵,一面体会,是旧时代读书人练基本功的方法”,是语文课区别于其他文科课程的主要标志之一。钱理群教授曾经说:“文学的教育,有时声音极其重要,这声音是对生命的一种触动。文学是感性的,而不是理性的,所以,读让学生感动,用心朗读是感受文学的一个重要方式。”也就是说,文章之美不仅体现在内容和形式上,而且还表现在阅读吟诵的声音上。文章的节奏、韵律、排比、对仗,用情朗读吟诵才能充分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5.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一个人一生中要阅读大量的文字,小学语文学习则是阅读的基础。小学生在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可以借助拼音扩大阅读量,随着年级的升高,更重要的是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如果教师能把这些规律性的东西及时教给学生,他们的阅读能力就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下面我根据自己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解,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按照教科书编排体系,从三方面谈谈我在阅读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6.
多年来.有关语文学科的教学始终是个热热闹闹、争论不休的话题,当我们在层出不穷的新理论、新理念和一个个标新立异的新名词面前迷茫困惑又不得不疲于奔命的时候.总有一种声音让我们清醒,总有一些精辟的话语让我们难忘:  相似文献   

17.
徐爱玲 《教育》2008,(12):56-56
读,看似简单,其实真要读得正确、连贯,把课文读懂,读得有感情,并不那么容易。笔者认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相似文献   

18.
一堂课能否上得成功,这与课前的准备工作做得如何有着密切的关系。认真备好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现在把我在备课中的一些做法提出来,供大家参考,请大家指正。钻研教材内容每备一篇课文,我总是先反复阅读教材(默读、朗读、表情朗读),认真思考作者写了些什么,为什么要写这些;是怎样表达的,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等等问  相似文献   

19.
新修订的初中语文教学大纲(2000年秋季启用),在“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阅读”一项中,明确提出了“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一条。本人认为增列这一条是很高明的,也是很及时的,这是看到了语文教学实际中对课文的“肢解”“割裂”的现象而作出的引导性决策,这也是抓住了课文理解的关键。本人认为,不仅课文理解应如此,就是语文教师的整个备课都应有“整体”意识。  相似文献   

20.
由于对“写字”的认识不足,近年来,学生的写字能力逞下降趋势.《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特别提出加强写字教学,并提出了具体明确的实施建议.我校结合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提高认识、注重指导、降低难度”三个方面去实施,收到写字教学的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