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解决问题教学,是追求学生技巧的纯熟,还是能力的发展?显然,后者比前者更有价值,特别是基于终身发展这样的一个目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教学,应该达成发展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交流的能力和评价与反思的能力这样的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用一一列举的策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一一列举的关键就是通过有序列举,以及不遗漏、不重复的列举找到符合要求的所有答案。2.让学生在对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过程的反思和交流中,感受“一一列举”的价值,进一步发展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并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感知列举的基本思考过程和方法,初步积累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相似文献   

3.
生成教学是指在多种预设情况下,关注师生的动态合理的课堂需求,师生一起或动态地达成预设性目标,或动态地进行当堂设计达成生成性目标。任何淡化"预设"的生成教学观念都是不完善的,把意外生成性资源作为生成教学的唯一追求亦是不尽合理的。教学中要从预设、生成、评估三方面来探讨生成教学的有效策略,并积极运用,从而发展师生的个性与潜能,使课堂具有生命气息。  相似文献   

4.
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要求教师转变相关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并且基于新课改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数学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并将其作为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的重要目标和任务。但是就现在而言,很多小学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模式比较单一,很多学生学习的时候都比较被动,这也直接影响了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的提高。随着教育理念和模式的不断创新,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情况和需要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解决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主要针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根据现状分析提出以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5.
要优化数学课堂,实施有效教学,教师应做到精心创设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合理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教学既要有一定的组织性和计划性,又要密切关注课堂的"生成性"。  相似文献   

6.
数学是学生学习的一门基础科目,不论是在小学、初中还是在高中都离不开数学的学习。而解决问题教学又是数学学习的重点,在小学时期做好解决问题教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中,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逻辑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锻炼等。将根据教学经验谈一谈解决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是建立在数学课程特征基础上的。所以,在小学教学中应用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方法非常重要,而解决数学问题即为其目的所在,最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结合教学实践,简要介绍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并详细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以促进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背景下,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构建和谐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个数学教师追求的目标。教师根据事实情况,因事利导,提供"再创造"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自主参与,使学生感受到"再创造"的需要并乐于"再创造",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庄严勤 《考试周刊》2013,(76):79-80
教学活动离不开学生的有效参与,学生是客观存在的社会个体.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提高对教学效能的有效提升起到促进作用.初中生在阶段性的学习实践过程中,逐步积累和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但在学习活动中也表现出了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作者根据新课改的目标要求,对初中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并提出了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0.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这就为数学教学真正落实过程性目标找到了有效的路径.在数学教学中,要有效地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发生、发展与形成的过程,发展数学思维,感悟基本数学思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应用的过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与态度.  相似文献   

11.
周明 《考试周刊》2012,(5):90-91
数学是一门研究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学科。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应将数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学习有效的、活生生的数学,让孩子有更多机会从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从而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当中,关注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行培养,同时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有效的锻炼,能够让学生养成较为理想的数学学习习惯,并且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教师可主要分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并对具体的教学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结合近几年我们到杜郎口中学、徐州一中、北京十一学校、湖北枝江一中、山东济钢高中等全国知名重点学校参观学习的启发,经过我们数学组的几位教研组长讨论,数学组全体教师的试验与探索,按照生本主义的教学观,在数学教学上突出我们学校提出的先看后讲、先议后讲、先练后讲的有效数学教学理念.抓住课前、课中、课后的三点和导学案(预习案)、作业教学的两条主线,  相似文献   

14.
肖中文 《广西教育》2010,(36):80-81
中职学校的数学课要实现有效教学,除了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改革外,还需要讲究教学艺术和策略。本文从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教学方式方法、采用合理的评价策略四方面进行探讨,为数学实现有效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有效教学的理念、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实施,更多的人把目光投向了有效教学,把目光投向了教师的有效教学理念、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手段、有效教学评价等直接关系学生成长的关键要素。本文从有效教学的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有效教学的反思等层面探讨教学有效的新思路。围绕如何实施有效教学重点的研究了课堂,通过准备、实施、评价等一系列的措施,让有效教学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16.
认真审视目前数学教学的现状,无效劳动和低效劳动的现象较为普遍。如何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是每位数学教师都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实施有效数学教学,可以从五个方面着手:把握课程标准的要求,灵活使用教材;调整教师的角色定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改变教学方式,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开发非智力因素,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关注师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7.
数学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教学是师生交往、共同发现、思考、探索、创新、发展的互动过程,是教师的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一般做法是:讲练检  相似文献   

1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教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主要分析了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并提出了优化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生活,这是数学新课程的重要理念。然而曾几何时,这一正确理念被误解为“数学教学生活化”,而流行于数学教育工作者之中。这一“化”就不得了,于是数学教学中用“生活味”干扰“数学味”甚至代替“数学味”的现象不胜枚举,对数学教学的危害令人忧虑。“化”是什么?“化”是从一种性质或状况转变成另一种性质或状况。“化”是一种整体趋势,是一种主流方向。数学教学不可能生活化,这是由数学学科的特点所决定的。我们说数学源于生活,这主要是从根本的意义上说的。原始的数学概念确实来源于生活,但建立在原始数学概念基础之上的数学的发展却主要地直接地起始于数学本身的需要,几何中由已知定理推演出新的定理便是明证。所以,千方百计地寻找所有数学知识直接产生于生活的背景材料而创设生活情境,实现“数学教学生活化”是徒劳的,硬要这样做的恶果是显而易见的。我们说数学用于生活,但也不能因此而提出“数学教学生活化”。事实上,数学教学的“解决问题”中,问题类型除了数学实践活动和应用题这类生活问题外,还有大量的非生活问题——概念题、计算题和证明题,解这类题对于发展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计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将这类题生活化是没有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硬要这样做是荒谬的。况且,从数学知识本身来看,其用于生活往往是滞后的。一些当年看来于生活无用的数学知识,后来却被证明在生活中大有可为。所以,让学生学习非生活化的数学知识,解决非生活数学问题很有必要,对此,数学教师于教学中在时间和精力上必须提供足够的保证。本文作者对“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联系”的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本期另外两篇小学数学教学类的文章也与这一问题紧密相关,请读者注意阅读,一定会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20.
综合实践课是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之一,综合实践课在教学中实现生活化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并且能够将所学习的知识与实际进行联系,在生活中获得知识,将知识运用到生活中,让学生的教学不只是单一存在于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与大自然接触的机会,走出课堂,走进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