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态势及中国的政策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郎一环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08,30(12):1778-1783
石油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在地缘政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世界石油供给与消费的地理分布及空间运输通道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形成的基本条件,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对三者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是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决定因素。未来石油地缘政治格局的演变呈多极化趋势。对格局演变影响力较大的国家、国际组织和地区组织主要有美国、OPEC、俄罗斯等,他们共同控制着石油世界。发展中消费大国的影响力正在成长,已经对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较大的冲击。为应对石油地缘政治格局演变的影响,中国需要制订石油地缘政治战略规划,应对“一超多极”格局下复杂多变的国际关系;以多元化利用国外石油资源,减少对个别地区的依赖,分散风险,应对石油供应安全风险;充分发挥中国地缘政治优势,在上合组织框架内加强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能源合作;加强与亚太地区主要石油消费国(日、韩、印)的合作,共同应对石油供应安全挑战;加大深海油气、非常规油气的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应对未来油气资源短缺。  相似文献   

2.
我国民营石油企业发展的契机、难点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活跃在国内外石油市场的民营石油企业,利用自身管理机制和运作模式的独特优势.在石油行业的上游、中游、下游以坚韧不拔的态度求生存,避渐地发展壮大、成熟起来了.现如今,当国家的宏观政策进行调整,市场格局发生变化之时,他们怎样才能抓住机遇,迅速发展?本文对民营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稳定的能源供应是一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中国对石油需求量的大幅提升,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也在持续上升,石油进口通道的安全及格局问题便显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现阶段有关新的北极石油战略通道对现有中国石油进口通道格局影响的研究还很少。本文在分析总结中国石油进口通道格局现状和北极通道开发趋势的基础上,采用因子分析法,结合适当的定性分析,对北极通道的吸引力进行探讨,得到北极通道影响下中国石油进口通道格局的变化趋势,即北极通道将成为中国石油进口通道之一,并分担7.06%的石油进口运输量。由此提出的面向北极通道中国应采取的相关战略措施,有利于中国尽早适应石油进口通道格局的发展变化,确保未来石油的安全供应。  相似文献   

4.
高油价时代的国际石油地缘政治与中国石油贸易格局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运成  陈志斌 《资源科学》2007,29(1):172-177
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石油资源的争夺愈演愈烈,油价也一路攀高。高油价的背后,反映的是国际石油地缘政治格局以及世界石油市场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变化。当前国际石油地缘政治格局是美国主导、供给方(OPEC、俄罗斯为代表的Non-OPEC、非洲)三分天下的局面。其特点是:除政治、军事手段外,各国还通过争夺石油定价权、进口多元化、石油民族主义、建立战略储备、石油期货等方式来保证石油安全。目前中国每年进口石油的数量与金额不断增加,屡创新高。2005年原油进口达到1.27×108t,对外依存度达到45%,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并且进口数量与对外依存度在未来还将进一步增加,到2030年有可能达到60%。如何保障石油安全已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问题。通过对历年来进口石油的数据统计分析,作者认为要保证中国的石油战略安全,应着重处理好3方面的地缘政治关系:与俄罗斯和中亚的关系;与美国的关系;与日本和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并从国家战略层面这一角度提出化解石油安全的具体措施。包括:①发挥上海合作组织的地缘政治优势;②构建多元化的石油供应战略格局;③建立石油战略储备;④利用石油期货等金融工具规避价格风险。  相似文献   

5.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中国石油进口运输安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岩  王礼茂 《资源科学》2008,30(12):1784-1790
稳定的能源供应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石油进口中存在的过分依赖海路、航线单一等问题是能源运输安全的薄弱环节,是威胁国内能源稳定供应的潜在隐患。本文根据1993年以来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和进口来源数据,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分析了中国进口石油线路周边国家与中国之间的石油地缘政治态势,并对东南亚、东北亚、南亚和中亚等重点区域运输线路的地缘政治格局及其对中国石油运输安全的影响进行了探讨。本文的基本结论是:中国石油进口运输安全方面的确存在过度依赖海运和马六甲海峡航道的风险,但目前情势是可控的;作为新兴的石油消费市场,中国对既有的国际石油产销格局的影响并不必然构成冲击,可以通过协调国家关系,以良好的参与者姿态逐渐融入国际石油市场;中国未来较为理想的石油运输格局是形成东部沿海、西北、东北和西南四个能源进口方向,实现进口来源多元化、“海陆并重”、风险分散的进口运输格局。  相似文献   

6.
石油,号称工业血液、世界第一战略物资,具有不可再生性。自从人类选择了石油,它就成了人类政治、经济、军事、战略斗争的核心之一。20世纪发生的三次石油危机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新时期,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和世界石油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未来面对的石油资源竞争压力将大大增加,未来的石油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7.
前言:石油,号称工业血液、世界第一战略物资,具有不可再生性。自从人类选择了石油,它就成了人类政治、经济、军事、战略斗争的核心之一。20世纪发生的三次石油危机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新时期,国际能源地缘政治格局和世界石油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未来面对的石油资源竞争压力将大大增加,未来的石油安全形势更加严峻。  相似文献   

8.
21世纪初世界石油石化工业面临巨大挑战和诸多机逼,从全球格局新变化、优化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等方面,论述新世纪石油石化工业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广义翁氏模型的世界石油供应格局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旭  冯连勇  赵林 《资源科学》2009,31(2):238-242
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使得国内石油产量难以满足发展需要,石油对外依存度越来越高。基于广义翁氏模型对世界石油产量及其供应格局进行预测分析,结果显示:世界常规石油产量高峰大约出现在2021年,峰值产量约为41.9×108t;北美、中南美洲、欧洲、中东、非洲和亚太地区的产量峰值分别是7.3×108t、3.9×108t、8.5×108t、16.1×108t、5.1×108t和3.8×108t;在未来的世界石油供应格局中,石油供应将越来越依赖中东地区,中南美洲和非洲地区的石油产量在未来30年内大体保持稳定,亚太将成为未来石油供需失衡最严重地区,北美和欧洲地区石油产量占全球的比重将持续下降。中国在加强与传统石油大国联系的同时,应积极关注世界石油供应格局变化,进一步拓展与石油生产新兴地区的合作和联系。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世界石油格局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国石油来源多元化和“走出去”的战略正面临:香美国的钳制、日本的竞争、俄罗斯的戒心和周边国家的挑战。因此,我们必须从国家安全高度,综合设计、灵活实施我国石油安全战略。  相似文献   

11.
石油被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血液”、“国家的生命线”等等。可见它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石油,维持现代文明的一切工具,便告瘫痪。然而,石油这种宝贵的资源是怎样生成的?又是由什么物质生成的?生成过程如何?这个问题直到今天仍在研究和探索之中。石油是埋藏在地层中的一种可燃的液体矿产资源,是以液态碳氢化合物为主的复杂的混合物。从地下采出来的石油,没有经过加工提炼成各种产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而石油消费又是中国第二大碳排放源,石油终端利用碳排放存在一定的区域差异。本文按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划分来探讨石油终端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分异及其主导影响因素,对因地制宜制定和引导区域碳减排政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运用变异系数和地理探测器方法,分析2015年中国东、中、西部三大地带的空间分异,并探测了其主导因素和地域类型,再根据探测因子与碳排放耦合程度判断不同类型下的典型省份。研究结果表明:(1)2015年,中国石油终端CO_2排放量呈现东多西少的空间格局,石油终端CO_2排放强度呈现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2)石油终端CO_2排放量在全国层面和三大地带层面的变异系数都要显著高于石油终端CO_2排放强度。在三大地域,石油终端CO_2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均表现为东部地带分异性最强、中部地带最小的基本格局;(3)全国尺度上,影响石油终端CO_2排放量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为柴油消费比、人口规模和人均GDP;影响CO_2排放强度区域分异的主导因素为工业占GDP比重、交通运输业石油消费强度和汽油消费比;(4)主导碳排放的地域类型可以归纳为能源结构指向型、能源强度指向型、产业结构指向型、经济发展水平指向型和人口规模指向型等5种地域类型;(5)研究表明,中国石油终端利用CO_2排放量和排放强度并没有完全按照三大地带呈现明显的地带性特征,减排政策需要因地制宜,具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13.
钻井技术是石油工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也是石油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本文从钻井技术的发展来看石油工业发展趋势。目前石油行业重要的趋势为:石油工业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世界石油在跨国石油公司的推动下形成新的工业格局,这样就更加的凸显技术的作用,技术的创新迫在眉睫,激励石油学子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术和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石油企业的经济结构、经营方式和利益分配格局都将发生变化。建立自我约束机制,完善内部监督体系,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素。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建立健全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和内部监督机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推进两个文明建设,是石油企业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建立和加强石油企业内部监督制约机制的必要性和措施方面作如下探讨。  相似文献   

15.
何一鸣  周灿 《资源科学》2013,35(8):1651-1660
北极资源开发以及航道通行性的提高使北极地区战略意义凸显.本文从石油资源切入,将北极石油在全球市场的无障碍供给设定为虚拟背景,通过核算海运运营成本,基于区位理论勾画运输费用内减线,并利用反向成本比值法等途径分析了中国、美国、欧洲、日本等主要石油进口地区,在选择石油海运进口路线和各路线石油进口配比额度等方面的可能变化.最后,将各区域得出的结论进行整合,从而对北极石油规模开发后全球原油海运格局的总体变化趋势进行有效预期.  相似文献   

16.
国际油价变化及未来趋势判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雷  李江苏  黄园淅  杨波 《资源科学》2011,33(1):158-162
自进入石油时代以来,世界各国经济便开始受到油价波动的巨大挑战。本文的研究表明:1965年-2000年期间,国际油价的波动始终带有明显的政治倾向,而主导这一时期油价波动的是发达国家与石油输出组织国家。发生于1973年的中东十月战争、1979年的伊朗革命和1990年的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正是引发这一时期原油价格大幅上升的三次关键事件。进入21世纪后,国际油价变动开始从政治主导指向转变为经济主导指向,传统的出口与进口二元国际市场结构也被石油出口国、老牌与新兴石油进口国的"三足鼎立"格局所取代,从而引发了一场新的市场利益博弈。1965年-2000年期间,全球石油消费需求增长的近70%来自老牌石油进口国。然而自2001年以来,全球石油消费需求增长的95%则自新兴石油进口国。与此同时,老牌石油进口国需求下降国家数量也从2003年不足10个上升至2008年的17个。随着国际石油市场博弈程度和全球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投机行为最终占据了油价机制的主导地位。其结果造成现行油价高出正常油价1~2倍以上,标志着国际油价进入了高风险期。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石油输出国、老牌与新兴石油进口国的市场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变化。投机成分主导下的风险机制将使世界油价继续处在一个高风险阶段。所不同者,经历了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后,石油市场的消费格局将发生相应变化。此种情况下,国际油价很可能呈现一个相对稳定状态。据此得出的判断是:未来国际油价有可能保持在100美元/桶的范围(按2008年价格计算),其价格变幅大体保持在(80~120)美元/桶之间。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新兴石油进口国,中国应认真对待这一种变化。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众》2010,(9):4-9
<正>墨西哥湾原油泄漏事件,令全世界的人们痛心不已。另外,世界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也引发了关于能源问题的讨论。石油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那么,你对石油的了解到底有多深呢?石油是怎样产生的,它是如何从地底深处被开采出来的?本期特别关注,就将带同学们一起近距离、全方位地了解一下石油及其最新的开采技术。  相似文献   

18.
数据是信息化时代的"新石油"资源,如何利用好这种?新石油?资源需要大数据技术的支持。文章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及其发展历程,概括了当前国内外大数据的发展现状并展望了大数据技术和产业方面的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刘固望  闫强  羊建波 《资源科学》2018,40(3):547-557
各国对石油需求实证研究日益关注,需求预测方法涉及不同形式的模型和估算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限,如适用性有限、误差大、未能体现石油消费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等因素间的内在关联等。本文构建了一套基于交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S”形模型的石油需求预测方法,预测不同发展阶段国家集团以及典型国家未来20多年的石油需求量。结果表明,全球石油需求增速明显放缓,并且在2040年前可能到达峰值,需求量为51.69亿t左右。美英等为代表的后工业化国家的石油需求呈现下降趋势;俄罗斯为代表的工业化晚期国家及以中国为代表的工业化中期国家的石油需求整体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峰值点分别出现在2025年和2030年前后;工业化早期国家和前工业化国家石油需求呈持续增长趋势。全球石油需求的先增后降趋势主要是受汽车能效提高、新能源汽车发展、碳减排约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将对全球石油供需格局乃至地缘政治带来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交通部门“S”形模型的全球石油需求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对石油需求实证研究日益关注,需求预测方法涉及不同形式的模型和估算方法。但这些方法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限,如适用性有限、误差大、未能体现石油消费与经济发展、经济结构等因素间的内在关联等。本文构建了一套基于交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S"形模型的石油需求预测方法,预测不同发展阶段国家集团以及典型国家未来20多年的石油需求量。结果表明,全球石油需求增速明显放缓,并且在2040年前可能到达峰值,需求量为51.69亿t左右。美英等为代表的后工业化国家的石油需求呈现下降趋势;俄罗斯为代表的工业化晚期国家及以中国为代表的工业化中期国家的石油需求整体呈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峰值点分别出现在2025年和2030年前后;工业化早期国家和前工业化国家石油需求呈持续增长趋势。全球石油需求的先增后降趋势主要是受汽车能效提高、新能源汽车发展、碳减排约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这将对全球石油供需格局乃至地缘政治带来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