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现代新儒学面临双重困境和儒学多极化时代到来的背景下,李承贵的"人文儒学"以"人文主义"为基底,上承原始儒家学说之人文特质,援引西方人文主义传统试图构建新的儒家形而上学。"人文儒学"是近年来"复兴儒学运动"之一种,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儒学复兴路向的新展开。不过,总的看来,"人文儒学"成为儒学本体形态的可能性不大,形上建构也并非儒学切实可行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2.
试就唐末五代散文的儒学内蕴和艺术特质作一番细致的考察 ,以期给它恰如其分的定位和合理的评价 ,从而消除“唐末无文”的糊涂认识  相似文献   

3.
东汉末年统治者对儒学的提倡,学校教育和建安七子受儒学的影响等历史事实,决定了儒学在汉末和建安七子思想中仍据主导地位.这种儒学是以古文经学为主体的,与前此的儒学相比,表现出适应时代之要求的新特质.  相似文献   

4.
在儒学价值的现代重释中,传统儒学如何关切现实人生成为现代新儒家们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回顾近百年来现代儒学的基本创生历程,大致体现为三种不同的儒学价值重构范式:一是从生命生活的角度重构儒学对于现实人生的意义;二是从心性本体的角度阐释儒学的道德形上特质;三是从宗教精神的角度提升儒学对于现实人生的终极关切.从总体来看,三者尽管范式和路向不同,但却表征了现代新儒家们在挖掘儒学的当代人文价值层面共同的精神蕲向,即只有通过对传统儒学的“民族性”、“超越性”和“地方性”价值的人文阐扬,才能凸显现代性背景下传统儒学对于现实人生的独特价值意蕴.  相似文献   

5.
●您能先谈一下您的治学经历吗 ?■可以。我是从研究明治维新史开始的。明治维新是日本近代化的开始。我试图从经济、文化、思想等各个角度搞清楚中日走上不同道路的原因。在日本明治维新研究中 ,我注意到了日本儒学在其中的作用。遂写有《日中儒学的比较》 ( 1 988年 )。该书主要探讨了前近代中日两国儒学的异同以及日本儒学的特质。该书对日本儒学特质的概括与“早期儒学”概念的提出 ,颇得中日学界的首肯。在该书的写作中 ,我注意到 ,在漫长的历史中 ,源自中国的儒学思想曾对日本文化的各个领域 (政治、法律、道德、宗教、 文学、史学等 …  相似文献   

6.
李翔海先生是现代新儒学研究的知名学者,其学术成果不乏真知灼见,自成一家之言。先生对现代新儒家概念的辨析、对现代新儒学理论特质的探索、对现代新儒学发展历程的研究,深化了人们对现代新儒学的理性认知。从一定程度上说,现代新儒学研究成为理解先生思想的一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7.
从1898来华工作到1930年归国,庄士敦在华时间长达30余年,长期的在华生活使得庄士敦对儒家思想产生了浓厚兴趣,甚至按《论语》“士志于道”之意为自己取字“志道”。1934年,庄士敦出版演讲集《儒学与近代中国》,在这部书中,庄士敦站在捍卫儒学的立场,系统论述了对儒学的认知,尤其对儒家教育思想、孝道、祖先崇拜进行了深刻剖析;同时,对儒学是否为宗教及儒学的特质等论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8.
墨学是先秦时期与儒学齐名的“显学”,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两个系统:儒学代表上层社会精英文化,墨学代表下层平民文化。尽管如此,在先秦时代,墨学仍然以其鲜明的特质独树一帜,同样成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源中的突出代表。由于它代表着劳动人民的利益,似乎不入主流,随着汉代“罢黜百家”之后的数千年。  相似文献   

9.
胡才龙 《上海教育》2009,(12):60-61
学校的文化建设必然带来它的建设成果,成为或显性或隐性的学校文化。我校在构建并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正在逐步积淀儒学特质的学校文化,正在不断开发与之匹配的校本课程和物化环境。目前我们已经开发了《大成殿》《儒家名言录》《风骚百首详析》《孟子笔法赏析》《古文笔法详析》等校本课程,师生在感悟儒学文化中形成的心得也已汇编成文集,  相似文献   

10.
由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儒学研究所和韩国安东大学退溪学研究所联合举办的“中韩儒学研讨会”,于1993年8月在济南举行。来自两国的50多位学者参加了会议,共收到论文20余篇。与会学者研讨的主要问题有: 一关于儒学的历史沿革谢祥皓认为,儒学发端于古代礼制,春秋末孔于是奠基者。汉代儒学之所以被抬到“独尊”的位置,正在于它适应了封建统治势力的政治需要。宋明理学的出现,标志着儒学的深化与更加成熟,这是社会现实对各种思想的选择和儒学同佛、道进行抗争的必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的本质差异,决定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中,必然要以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儒学为指导,二者的共容性又决定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然要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作为文化基础;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又必然要弘扬传统文化,建立传统文化的继承体系。这需要真正认清儒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共容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以儒学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改造。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虞氏家学产生的历史背景,认为:虞氏家学具有"重视儒学研究,兼涉史学等领域;家教严格,树立忠义门风;不尚武"等特质。其形成原因为:严格把持门风,世代崇文,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3.
岳天雷 《丹东师专学报》2013,(4):F0002-F0002,F0003
在当今儒学文化复兴之际,海内外研究儒学的专家颇多,其中做出重要贡献的也不少。但真正能够建构起完备的、周延的儒学思想体系的,当推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原所长崔大华研究员。崔先生学识渊博,功力深厚,先后出版《儒学引论》(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和《儒学的现代命运》(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两部巨著。这是他积二十年之功,对儒学思想结构、发展历程、理论特质、儒家传统、生活方式、现代命运等问题进行全方位研究的成果。观点新颖,多有创获,自成体系。这两部巨著不仅标志着崔先生新儒学观的完整建构,而且在儒学研究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儒学一直是中国传统化的主流,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对西方基督教的存在形态为标准来论衡宗教。因而对于中国化这样一个极富特质且历史悠久的化传统竟然没有宗教而迷惑不解,现代新儒家提出儒学是中国宗教即儒教的说法。儒学是否是儒教,是否具有宗教法。本试图就此略作探析。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以来,宋志明提出"五个向度"的构想,将现代新儒学研究从"述"的层面转向"论"的视阈。基于现代性向度、全球化向度、本体论向度、价值论向度、民族精神向度的深度考察,他从宏观上廓清了新儒学的理论特质和整体风貌。总的来说,"五个向度"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标志着新儒学研究的新展开。  相似文献   

16.
李波  赵丽 《文教资料》2008,(2):68-69
司马迁是弘扬儒学的功臣,在<史记>中记载了中国最早的一部儒学史.它可分为三个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学;秦汉之际的儒学;西汉前期的儒学.纵而观之,他的写作始终围绕着两个重点:一、儒学与六艺的关系;二、儒学在各个时代的不同遭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职生共情、特质愤怒与宽恕的关系.方法:采用人际反应指数问卷、特质愤怒量表与宽恕量表对两所高职院校高职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情、观点采择与宽恕他人、宽恕均呈正相关,与特质愤怒呈负相关;共情关注与自我宽恕呈负相关,与宽恕他人呈正相关;自我宽恕、宽恕他人与特质愤怒呈负相关;共情对于宽恕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特质愤怒对宽恕的自我宽恕、宽恕他人的调节作用大小不同,对于宽恕他人的调节作用更大,而对自我宽恕调节作用较小.结论:共情与特质愤怒对宽恕有显著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新时期小说作品和作家创作心理、创作过程,认为无不契入儒文化精神的特质。儒文化和作家自我意识的互补照映,构成了中国新文学的一种独特现象——新儒学文学。  相似文献   

19.
周恩来的人格精神与传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周恩来对传统文化慎思而明辨的科学态度,挖掘了周恩来关于传统文化的两面性、区分精华与糟粕的标准以及学习古代和外国的东西要把它溶化在我们创作中的比较系统的精辟论述;认为周恩来人格精神的东方特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即:“大同理想”、儒学中关于道德践履精神以及“君子和而不同”的价值取向;对近来学术界提出的关于传统文化对周恩来人格精神的负面影响问题提出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20.
儒学评价的限度*[匈牙利]巴拿波斯·卡桑格著毛曦译儒学尽管曾在一段时间面临被驱逐和受反对的境遇,然而还是存活了下来。它的幸存要感谢传统的力量和帮它存在的社会经济条件。在确定儒学的历史地位时,还没有什么根本性的东西使人认定它是进步的还是守旧的。这种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