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会适应能力是高校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高等教育提倡素质教育所重视的工作内容。根据当今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现状,探讨了社会实践活动对于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意义,提出了如何在新时期下创新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从概念和结构上剖析老年人数字信息生态适应能力,可丰富相关学科领域研究内容,为老年人数字信息生态适应能力的深入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为多路径全方位提升老年人数字信息生态适应能力、提高老年人与数字信息生态环境的和谐度提供理论指导。[方法/过程]首先,提出老年人数字信息生态适应能力概念并对其要点进行解析,构建概念模型;其次,根据适应对象的组成将老年人数字信息生态适应能力划分为4个构面,并对各个构面及其组成要素的概念与作用进行分析;最后,采用专家咨询法探究各个构面及其要素的主次关系。[结果/结论]老年人数字信息生态适应能力是指为顺应数字信息生态环境变化,老年数字信息人进行数字信息行为的适应性改变,以达到数字信息行为与数字信息生态环境相和谐的能力。老年人数字信息生态适应能力可划分为数字信息本体适应能力、数字信息技术适应能力、数字信息制度适应能力、数字信息场景适应能力4个构面,每个能力构面又有多个能力要素,不同能力构面和能力要素的重要程度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地方院校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问卷,对728名地方院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心理适应能力差的学生占总数的65.385%;女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得分显著低于男生;本科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得分显著低于专科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得分均显著低于理科生和艺术生。结论:地方院校应针对大学生的性别、学历、年级和学科等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4.
李俊茹 《科教文汇》2014,(4):187-189
目的:分析地方:校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的特点,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问卷,对728名地方:校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心理适应能力差的学生占总数的65.385%;女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得分显著低于男生;本科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得分显著低于专科生;不同年级大学生心理适应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文科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得分均显著低于理科生和艺术生。结论:地方:校应针对大学生的性别、学历、年级和学科等特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5.
组织学习是企业提升其经济绩效、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基于438份来自中国企业的有效问卷以及与14位中国企业经理的深度访谈结果,探讨了组织学习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学习可以通过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从而显著提升企业经济绩效.特别地,适应能力包括企业对市场环境以及非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企业非市场适应能力的提高也有助于企业市场适应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高校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中有 《内江科技》2007,28(9):162-163
体育教学在学校教育中具有促进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本文通过体育教学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系、学校体育对提高社会适应的作用的研究,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适应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对照的方法,通过自测健康量表、容纳他人量表及被他人容纳所容纳量表来分析拓展训练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了解户外拓展训练对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影响及影响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因素,为改善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唐晓彤 《内江科技》2011,32(11):64-65
在对浙江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体育锻炼在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中的作用及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现状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期更好地利用体育锻炼这一手段促进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了解和把握大学新生适应能力和入校后适应的主观感受,是开展大学生管理工作和引导大学生完善自我提供重要依据。调查表明,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加强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并注意不同性别大学生影响适应能力因素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21,(27)
目的探讨大专毕业护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职业适应能力的现状及相关性。方法:采用调查的研究方法,对2018年6月-2020年6月的大专毕业护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包括一般资料、采用未来时间洞察力量表评定个体对未来时间的认知情感体验和行动倾向,采用职业适应能力量表测量个体的职业适应能力。结果:共调查了480名大专毕业护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为(2.81±0.64)分,职业适应能力得分为(5.19±1.02)分,相关研究得出,大专毕业护生未来时间洞察力与职业适应能力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大专毕业护生未来时间洞察力处于中等水平,职业适应能力处于中低水平。因此,在护理教学实践中应着重培养大专毕业护生未来时间洞察力、职业适应能力,以提高大专毕业护生未来洞察力,改善其职业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和把握大学新生适应能力和入校后适应的主观感受,是开展大学生管理工作和引导大学生完善自我提供重要依据.调查表明,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加强大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并注意不同性别大学生影响适应能力因素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体育课程的五个学习领域出发,讨论了学生社会适应能力与体育课程的关系、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并从社会学角度分析了中小学体育教学的本质即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最后阐述了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就大学生而言,社会适应能力的强弱关系着其个人能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关系着社会能否科学发展。大学是培养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校大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阶段性特征,提出应重视对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并探索创建“四个结合”的培养模式,从而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创业资源获取与新企业绩效间关系的结论不一致,表明现有文献在深入揭示创业资源获取对新企业绩效作用机理方面还显不足.本文结合资源基础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以新创企业为研究对象,从适应能力视角研究了不同类型创业资源获取、适应能力与新企业绩效间的关系,并利用调节路径分析方法来检验假设.实证结果显示,新企业运营资源获取分别与适应能力和新企业绩效具有倒U形关系,适应能力在运营资源获取与新企业绩效的倒U形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传导作用;而新企业知识资源获取分别与适应能力和新企业绩效具有U形关系,适应能力在知识资源获取与新企业绩效的U形关系中起到了中介传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培养是大学生人格培育体系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面和研究领域,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者,明确新生适应能力的维度,并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培养模式具有现实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文从经验角度出发,拟对大学新生适应能力的维度及其培养途径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6.
我国贫困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其适应能力的强弱反映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现阶段我国贫困大学生的适应能力不够理想。只有进一步完善国家相关资助政策,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诚信意识和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拓展勤工助学岗位,从根本上提高当代贫困大学生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西部地区的中小企业为调查对象,对社会资本对中小企业成长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部社会资本对企业资源获取能力有显著的直接影响,内部社会资本对企业环境适应能力有显著的直接影响,资源获取能力对企业环境适应能力有显著的直接影响,环境适应能力对企业成长绩效有显著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8.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在百年不遇的大变局背景下,培养创业者的适应能力是促进新创企业生存和发展,提升创业质量的重要途径。因此,本文围绕创业者认知适应能力这一核心概念,通过对6位创业者的半结构化访谈,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揭示了认知适应能力各维度在创业情境下的具体内涵、自我发展机制和相互影响过程。案例分析发现,认知适应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其各个维度在自我进化的同时相互影响,共同提升创业者的认知适应能力。本文拓展了认知适应能力形成机制的框架,更为细致地回答了创业者如何培养认知适应能力这一关键问题,弥补了现有理论的不足。同时,通过关注微观复杂适应系统的内部逻辑,从个体认知层面丰富了创业微观基础研究的理论成果,推动了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在微观研究领域的应用,对于解释更高层次的企业行为发挥了奠基性作用。此外,研究结论也可以为创业者和创业教育工作者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19.
运用实验、问卷、数理统计等多种方法对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和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进行了调查研究,通过实施拓展训练教学,分析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在实验前后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拓展训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激发学生的潜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满足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肖丽娟 《科教文汇》2013,(19):152-153
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工作实际,主要就高职院校体育教学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