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发展的角度来考察,科学技术发展可分为 阶段或三种历史形态,即经验科学和生存技术、物性科学和物化技术、人性科学和人化技术,并着重分析了第二种形态的危机和向第三种形态转化的趋势,指出以人的科学为核心的整体性的人性科学是以人和自然关系的本质和规律为对象,使相应的技术成为直接服务于人性完善和升华的技术。  相似文献   

2.
从软件的属性来讲,似乎软件属于技术范畴,但从软件向科学转化的途径和条件来说,软件是技术向科学转化进程中的中间产物,而它也促使了技术向科学转化,转化途径表现出了科学与技术一体化趋势下的科学的技术化。  相似文献   

3.
本质和现象之间能否辩证转化?在已出版的哲学教科书、著作和文章中,几乎都未从涉及。在哲学史上,曾有过激烈的争论,从古希腊哲学到黑格尔,都没能正确解决这一问题。马克思和恩格斯虽然没有直接提出本质和现象的辩证转化,但在他们的著作中,都表达了这个思想。列宁明确地提出了这一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地解决了这个问题: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往返流动,是其间辩证转化的重要特征;本质和现象之间的对立,只在一定的范围内才具有绝对意义,超出一定范围,无疑是相对的;人的认识是从现象到本质,又从本质到现象的转化过程,这种过程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现象的辩证转化在思维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4.
在人工智能背景下,高校劳动教育的开展遵循价值从重复性向创造性转化、形式从人体劳动向智慧劳动转化,以及评价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化等方向。但高校劳动教育也面临劳动理念淡化导致学生劳动热情减弱、人工智能挤占传统劳动教育的时间、技术至上理念异化劳动教育的本质,以及劳动教育的场域逐渐狭窄化等问题。为了顺应人工智能时代发展对人才的需要,高校劳动教育需要从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劳动价值观、整合劳动教育内容、开展劳动实践活动,以及以人工智能技术实践指导劳动教育等层面着手,以培养出综合型、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  相似文献   

5.
把握新课标的特点,完成从传统科学观向新科学观的转变,对于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各项目标是至关重要的。这里拟以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7-9年级)课程标准》为例,探讨新课程对科学本质有哪些新认识。科学课程以对科学本质认识的下列认识为基础:“自然界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科学是认识自然最有效的途径。科学知识反映了人类对自然本质的认识,对自然现象具有解释和预见的功能。科学可以转化为技术,变成改变世界的物质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是以多样统一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探究活动。科学探究不仅涉及逻辑推理…  相似文献   

6.
科学教育不仅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和获取科学知识的方法,而且还要进行科学本质教育。让学生理解科学的本质,是科学教育的中心任务之一。通过对一个科学课探究性学习活动案例进行评析,说明探究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科学本质,为科学本质教育提供了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7.
教学本质问题是教学论的核心问题。正因为如此,教学本质问题历来备受人们关注。然而,有目共睹的是,时至今日,这个问题依然悬而未决。笔者认为,问题的症结就在于人们对“本质”这一哲学范畴作了形而上学的思考,未能充分利用唯物辩证法这一方法论武器来揭示其内涵。 从辩证唯物主义看,事物的本质不是单要素的,而是不同规定性的统一。对之可作以下几点理解:(1)本质是一事物现实存在的根据、基础,一事物的本质向它的对立面转化,这个事物也就随之消亡。(2)本质不同于事物的现象,它是事物内有的、较为稳定的东西。(3)本质是…  相似文献   

8.
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它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去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科学探索精神。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首要环节,而“问题情景”的创设是该环节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张静 《辅导员》2014,(14):154-154
转化思想是数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从已知领域发展,通过数学元素之间向未知领域转化,将未知的、陌生的、复杂的问题通过演绎归纳等方法转化为已知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从中找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解决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中,许多新知识的形成是随着新问题的解决而产生的,我们一般是将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将难解问题转化为易解问题,将未解问题转化为已解问题,将抽象问题转化为直观问题,将不规范的问题转化为规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恩格斯站在科学前列,建构了总体唯物主义自组织理论,创立了自然辩证法新哲学学科,这是继达尔文之后,对解决生命的本质和劳动在类人猿向人转化中的决定作用做出的独特的科学哲学贡献,列宁继续循着恩格斯的彻底唯物主义路线,对核时代唯物主义世界观做出重大发展,推动唯物辩证法迈入新阶段,当前,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我国科学哲学正经历着最好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1.
江泽民根据新的历史时期我国教育及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的新情况 ,对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作了精辟的论述 ,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思想 ,主要内容包括 :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加速科学技术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坚持教育与科学研究相结合 ,提高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能力 ;坚持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实质。  相似文献   

12.
浅论政治辅导员在素质教育中的突出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的本质是素质教育,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经济全球化等为素质教育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政治辅导员在引导大学生全面成材和实施素质教育中应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部大开发的实质是区域发展问题 ,在现代文明和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条件下 ,知识已成为生产力的内在要素 ,知识经济表面凸现出来的是科学与技术 ,而知识经济的根本在于人的创造力量 ;劳动者的受教育程度、科学文化素质以及职业技术水平是决定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基础条件。提高对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重要性的认识 ,分析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采取有效措施 ,搞好人力资源开发 ,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强大的人力资源 ,可以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科技哲学面临的三大前沿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作为以现代科技变化发展规律和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技哲学,无论是从推进现代科技良性运行和创新发展的迫切需要,还是从自身学科体系建设的迫切需要来看,科技哲学尤须下功夫分析现代科技与科学伦理的内在关系、虚拟时空与现实时空的内在关系、科学精神与科学方法的内在关系三大前沿问题,提出具有理论创新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的研究成果,以积极引导人们建立与现代科技良性运行和创新发展相适应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同时也改变了工人生产剩余价值的形式,第三次科技革命后,新的劳动方式的出现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剥削的本质,反而加深了对工人的剥削,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去分析技术进步与剩余价值产生的关系对我国当今的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科技创新与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建设与发展中的核心工作,是提高高等学校教学、科研、社会服务能力与水平的基础。本文论述了理工类高等院校的发展现状,并就理工类高等院校在科技创新、学科建设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认为理工类高等院校应当在发展中抓住重点,办出特色,加强优势学科科技创新能力,并提高科研产出质量,走内涵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长足进步,哲学与经济学的联姻,人的本质不再从单纯的理性思辩去思考。通过对人的本质、技术的本质的剖析,阐述了二者的密切联系技术的本质是人的本质的表现形式。技术的发展于人的本质的发展无愧于一把双刃剑。惟有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趋利避害,人的本质的发展方能被推至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8.
论科学发展观与现阶段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新型社会发展观,其核心内容是坚持以人为本,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未来。促进和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践行科学发展观是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文章从分析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入手,对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关系加以论述和阐释,进而对如何以科学发展观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9.
科学技术的灵魂是创新。发展中国的科学技术、推动中国社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自主创新。坚持自主创新是科学技术的本质所在,是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源动力、社会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净化学术环境、防止学术腐败的有力措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国科学技术能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始于 15世纪 ,至今已经历了三个阶段 ,并出现了三次大的浪潮。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可见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的国际化 ,它表现为生产的国际化、贸易的自由化、金融一体化、跨国公司全球化以及科学技术世界化 ,经济全球化虽源于资本主义 ,但必将终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