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运用文献资料法等研究奥林匹克教育的意义及其推广。奥林匹克运动的精髓是教育,奥林匹克教育的内涵极其丰富,在当今体育社会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国际奥委会在全球大力推广奥林匹克教育,并以奥林匹克运动为方式,以奥林匹克教育计划为手段,以奥林匹克博物馆为载体,以各国奥委会为基础,以国际奥林匹克学院为课题。对在我国推广奥林匹克教育的建议:实施奥林匹克教育计划;建设新的中国体育博物馆(中国奥林匹克博物馆);成立国家奥林匹克学院;利用南京青奥会契机普及奥林匹克教育;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体育(中国体育)与教育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刘霖  付群 《湖北体育科技》2022,(12):1077-1082
中国体育博物馆作为我国体育博物馆的典型代表,对其发展历程的研究可为我国其他体育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积极的理论参考和经验指导。采用文献资料、个案分析等方法,分析了中国体育博物馆发展的经验及短板,为我国体育博物馆的高质量发展作出重要启示。研究表明,中国体育博物馆具有丰富多样的体育藏品、锐意创新的在线展厅、与时俱进的口述历史、积极探索的合作联盟、始终坚守的社会功能和持续发展的学术科研;存在短板包括:问题频发的馆舍建筑、相对匮乏的专业人才、开发尚浅的藏品价值、推进乏力的教育功能、应用滞后的媒体传播。提出措施:应重视馆舍建筑设计、打造专业人才队伍、深化藏品价值挖掘、持续创新合作模式、强化社会教育功能、丰富媒体传播手段等。  相似文献   

3.
新时期,我国体育博物馆的功能释放受到制约,主要原因是因为体育博物馆尚未建立有效的功能释放工作机制,体育博物馆的功能缺乏必要的宣传和对大众有效的引导,体育博物馆的建设未建立长期的发展规划,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体育博物馆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应有功能的发挥。研究认为,构建体育博物馆功能释放的工作机制、设计博物馆总体长期规划、实施有针对性的体育博物馆功能释放的政策支持将会使我国体育博物馆的功能得到有效释放。  相似文献   

4.
综合运用历史学、体育学、博物馆学等相关理论与方法,通过对第一手资料的分析,梳理中国体育类博物馆产生和发展的曲折历程,并总结其历史经验。研究认为,中国体育类博物馆的产生发展共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中国体育类博物馆的滥觞期,其标志性事件是1940年国民体育大会上首次提出筹设"中央体育卫生博物馆"的建议并形成提案。第二阶段为中国国内体育类博物馆的兴起期,其标志性事件是随着改革开放后体育事业的腾飞和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举办,中国体育博物馆的酝酿、筹备、建馆及开馆。第三阶段是中国国内体育类博物馆的发展期,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中国进入新时代,在党中央提出文化大发展和建设体育强国目标下,各地体育博物馆在短时间内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呈现出地方政府、地方体育部门、体育组织、企业、高校、民间开办各类体育博物馆的热潮。  相似文献   

5.
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国家旅游局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四家联合主办,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体育博物馆、中国奥林匹克博物馆、安徽省体育局和芜湖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3年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将于2013年10月在安徽芜湖市举行。本次博览会首次将体育文化和体育旅游两个博览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一并举行,目的是宣传十七届六中全会以来体育事业在推进我国  相似文献   

6.
关于中国体育博物馆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0年9月22日正式建成开馆至今 ,中国体育博物馆已走过整整十年历程。这十年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步伐的加快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 ,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世纪 ,中国体育博物馆如何在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中求生存、求发展 ,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一、影响和制约中国体育博物馆发展的因素1.文物征集缺乏正常畅通的渠道博物馆文物藏品的征集是博物馆的基本业务工作 ,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 ,中国体育博物馆的文物征集缺乏正常畅通的渠道。古代体育文物征集的主要渠道包括考古发掘、野外…  相似文献   

7.
中国国家体育博物馆(中国奥林匹克博物馆)是全国唯一全面反映中国体育历史文化的大型综合性体育博物馆;是中国奥委会所属唯一的中国奥林匹克博物馆,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国家级体育综合类大型博物馆,为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为了进一步弘扬奥林匹克精神,推动体育文化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场馆建设步伐的加快,中国体育博物馆已经在首都北郊拔地而起。目前,体育博物馆的土建工程已进入封顶阶段,预计一九九○年第二季度便可交付使用。这样,有关中国体育博物馆的各项筹备工作也将全面展开。为此,做为参与筹备中国体育博物馆建馆工作的人员,想就目前以及今后所面临的中国体育博物馆的建设问题,提出一些我  相似文献   

9.
我国体育博物馆产业开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体育博物馆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文化产业开发是体育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认为,随着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对体育博物馆的支持力度以及人民群众对高层次、高品位体育文化需求的普遍增长,体育博物馆在文化产业开发方面机遇与挑战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使得体育博物馆具有巨大的文化资源、显著的教育科研以及众多的附加利益三大优势;而产业开发意识的淡薄、融资渠道的单一、管理体制的不畅及优秀专业人才的匮乏等却使体育博物馆文化产业开发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必须有针对性地强化体育博物馆产业开发的市场意识,并在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下逐步拓宽投融资渠道,大力引进和养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以增强我国体育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后劲,拓宽且丰富体育博物馆多元化的发展内涵.  相似文献   

10.
1940年秋天,国民党政府曾在重庆国民大会上做出决议,中国将修建一座体育博物馆。半个世纪过去了,国民党的这一宿愿成了泡影,真正实现这一目标的是中国共产党。1990年5月,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为坐落在北京亚运村内的中国体育博物馆剪彩。从此,有着几千年体育传统的中华民族,有了一座属于自巳的体育博物馆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成立中国体育经纪人协会的必要性、可行性(合理性和合法性)的探讨,分析了在当前我国成立中国体育经纪人协会的可行性,提出了相关建设方案,并讨论了协会在建设过程中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以期通过该协会对规范我国体育经纪人的从业行为和政府机构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0月15~22日,一年一度的国际体育博物馆和名人堂协会年会在美国莫比尔市美国体育学院体育艺术博物馆和档案馆举行。来自美国、加拿大、中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等50余名体育博物馆负责人、著名运动员、体育作家、艺术家、博物馆设计专家围绕博物馆教育主题,就博物馆如何在推进奥林匹克运动多元化发展方面  相似文献   

13.
由国家体育总局、中国奥委会、国家旅游局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中国体育博物馆、中国奥林匹克博物馆、安徽省体育局和芜湖市人民政府承办的2013年中国体育文化、体育旅游博览会将于2013年10月在安徽芜湖市举行。  相似文献   

14.
清朝末期我国为了御国保种开始对体育进行改革,传统体育遭到冲击,近代体育登上历时舞台。在经历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国时期再到军阀混战到抗体战争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近代体育在战争中艰难的发展着,直到新中国成立我国的现代化体育发展才开始步入正轨,到现在经历了60余年我国由体育发展成了体育强国。随着历史的进步,我国人民的健康需求也不断地变化着,人们对健康观念认识的改变也影响着我国体育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中国体育博物馆获国家体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命名本刊讯1997年6月27日,国家体委在中国体育博物馆举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命名仪式。国家体委副主任刘吉在仪式上代表国家体委党组直读了《关于将中国体育博物馆作为国家体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决定》。《决定》说,国...  相似文献   

16.
第四届世界体育博物馆馆长会议在瑞士举行1997年11月6日-9日。由国际奥委会召开的第四届世界体育博物馆馆长会议在瑞士洛桑的奥林匹克博物馆举行。中国体育博物馆副馆长林淑英副馆长等2人应邀出席。会议主要围绕着体育博物馆的组织与管理。体育博物馆间的交流与...  相似文献   

17.
研究中国体育文博事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探索我国体育文博事业面,临的问题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体育文博事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体育博物馆应转变传统观念,进行适宜改革,使之保持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体育博物馆和中国集邮总公司、北京大学、中国足协联合举办的“为祖国喝彩”展于2001年12月14-16日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堂隆重举行。这次展览主要内容有:中国集邮总公司发行的歌颂伟大祖国的丰功伟绩和有关奥林匹克运动的各种邮品、北大师生自制邮集、中国体育博物馆馆藏的我国体育健儿所获得  相似文献   

19.
因为多年从事体育博物馆和体育展览的陈列工作,所以对于瑞士洛桑的奥林匹克体育博物馆,我早就希望有机会亲眼去看一看,并且曾多次在脑海里对它进行过想象—— 它是什么样的建筑外貌? 它有什么样的陈列风格? 它用什么样的展示技术? 中国将在2008年举办奥运会,中国体育博物馆将要重建新馆,带着对新馆的憧憬和设想,我于2004年的5月来到了洛桑。 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于1993年落成开放。它依山而建,坐落在辽阔碧蓝的日  相似文献   

20.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学校体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作为学校体育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的课余体育训练,经过70年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就,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课余体育训练的制度和竞赛体系,成为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70年来,我国课余体育训练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分散到有序的发展过程,为我国学校体育健康发展和竞技体育人才可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此刻,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