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有极高的成就,鲁迅先生认为在它产生之前,我国小说之中还没有一部足称讽刺之书,在它出现之后,亦鲜有以公心讽世之书如《儒林外史》者(《中国小说史略》),所以讽刺之说从《儒林外史》而后就可谓之绝唱(《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对它做了极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葛小丽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初中生版)》2011,(10):19-22
《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写得最精彩的一处,小说通过对范进中举前前后后各类人物表演的叙写,挖掘到了人物的灵魂深处。它不但讽刺了科举制外在的种种弊端,而且还将锐利的笔端深入到被科举制度所折磨和毒害的人物的灵魂深处。对科举制度的批判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 相似文献
5.
最近,著名武汉作家晓苏推出了他的又一新作——短篇小说集《吊带衫》(山东文艺出版社2007年11月版),堪称当下校园讽刺小说的新收获。十年前的1998年,晓苏出版了第一部大学生活小说——长篇小说《大学故事》,以“审丑”的视角与“黑色幽默”的笔调描写世纪末怪诞离奇的大学校园生活景观, 相似文献
6.
对晓苏来说,他的大学校园题材小说并不等同于一般的校园小说,特别是不同于那种青春版的大学生校园小说。立足于审丑是晓苏校园小说的基本特点。作为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摇篮或场所,高校肩负着教育的重任,因此也是振兴民族的希望所在。在美丽的高校校园里,不乏一曲曲充满昂奋基调的奋进之歌,不乏众多清新亮丽的精彩画面。然而,缘于特殊的写作视角,这些不是晓苏小说的主要关注点。相对于对校园生活的歌颂,晓苏更着意于校园问题的曝光。 相似文献
7.
短篇小说是小说队列里的轻骑兵。因为短.写来不是很难;因为短.读来也快。相对于长篇,他似乎不需要宏大的骨架.也不需要精细的构思。但读晓苏先生的近作《吊带衫》.你会改变对短篇小说的成见。 相似文献
8.
海外作家袁劲梅在作品中一直很自觉地对“国民性”进行反思。她是在中国和美国文化比较的基础上反思中国问题的。因此,我们才能比较清楚地认识自己文化中的精粹与糟粕。本文主要着眼于她的中短篇小说集《月过女墙》,分别从“文化、文明、人性”三个方面来论述她的反思性。 相似文献
9.
董书存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0,23(1):130-132
白先勇用其悲天怜人的如椽之笔深入到“台北人”悲苦的现实命运中。在今昔荣辱、物是人非、命运无常的变迁中,表达了人世沧桑的悲凉之感,历史兴亡的伤怀之情,为这些“台北人”和逝去的时代唱出了一曲无尽哀婉的悲歌。 相似文献
10.
董书存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0,29(1):65-68
白先勇用其悲天怜人的大椽之笔深入到“台北人”悲苦的现实命运中,在今昔荣辱、物是人非、命运无常的变迁中,表达了人世沧桑的悲凉之感、历史兴亡的伤怀之情,为这些”台北人”和逝去的时代唱出了一曲无尽哀婉的悲歌。 相似文献
11.
白先勇作为旅美华人作家,在台湾及海外文坛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短篇小说集《台北人》是白先勇小说创作的成熟之作,其中中包了含丰富的历史内容、深刻的认识价值以及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作品中真正能够令读者印象深刻的则是浓郁的感伤主义色彩。他的每一篇作品,几乎都流露出隐藏在心中的无限哀愁和悲悯情怀。正是这种悲悯情怀使得他的作品成为经典之作,使读者能够从深层次领悟人生的意义及人存在的本质。 相似文献
12.
曾静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22,(4):9-13+25
作为旅居海外的70后作家,张惠雯的写作善于通过寻常人事的日常生活来发掘人性中的善与美。张惠雯的新作《飞鸟和池鱼》中所收入的短篇小说,大多以还乡为主题。作为叙事者的还乡人,他们循着回忆的足迹,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在叙述与追忆、寻找与失去、道德伦理与个体欲望、公共场域与私人空间等多重张力当中,通过与故地、故人、故我的三重探寻来关注人心、人性的变化,道出人生无法避免的生活境遇。 相似文献
13.
哲学家唐君毅先生曾在《人生之体验》一书中说:"在你人生之行程中,每一段生活,都可以使你觉永生,然而处处亦都可以使你死……然而这一切,都是于你于我,同样之渺茫。现在不可知的未来!这渺茫的未来!你将遭遇什么命运?这不可知的命运!而你现在真是一无所知,你根本不知有未来、 相似文献
14.
刘加谷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4,(3)
肖军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老作家之一,是三十年代活跃于左翼文坛的东北作家群的杰出代表。然而,由于这位作家政治上曾蒙受不白之冤,研究其人其作品的,为数甚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肖军政治上得到彻底平反,其主要作品先后重新出版,研究文章也慢慢多了起来。党和人民充分肯定,肖军同志“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是一位有民族气节的革命作家。为人民做过不少有益的工作。”(中共中央组识部、宣传部批复的《关于肖军同志的复查结论》)研究者们一致 相似文献
15.
16.
王丽娟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9):11-13
美国华裔小说家哈金2009年发表的短篇小说集《落地》以十二个独立的故事分别讲述了一群生活在纽约法拉盛区的华人新移民的生活经历。尽管故事中的人物身份,背景不同但都经历着落地生根之痛。本文从写作主题和写作技巧两方面对作品进行评析。在主题上,作品围绕移民的生活状态展开揭示华人新移民精神世界的孤寂感,错位感和落差感;在形式层面,悬而未决的结尾,带有双关含义的标题均具有隐喻意义,凸显第一代新移民的生存难题,深化主题。 相似文献
17.
李善修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5)
《野蔷薇》是茅盾的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它收集了《创造》、《自杀》、《诗与散文》、《一个女性》和《昙》等五个短篇。《野蔷薇》产生于大革命失败后的一九二八——二九年间,这是我国现代史上非常黑暗和反动的时期。在那“混浊的社会里”,存在着带刺的野蔷薇似的人生。对此,作者不是采取不承认主义以进行无聊的自欺,也不是徒有憎恨而进行消极的空谈,他是本着“凝视现实、分析现实、揭露现实”的态度,坚决要把那些刺拔掉。他说:“如果我的作品尚能稍尽拔刺的功用,那即使伤了手,我亦欣然”。《野蔷薇》中的五篇小说,反映的都是大革命失败后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在描写的过程中,它们“都穿上了恋爱的外 相似文献
18.
19.
弗里德里希·葛奥格·容格(FriedrichGeorgJünger)的德语短篇小说《纽扣》讲述了一对夫妇因一颗纽扣而引起的悲剧故事。本文将通过对主要人物性格和内心世界的分析,对小说的潜文本进行发掘,揭示“沉默”这一表象下所隐藏的人性,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对交流的渴求,以及第三方“上帝”在这一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冰雪美人》是莫言作于2000年的一部短篇小说,它通过描写主人公孟喜喜因为长得太漂亮,加上她那独特的傲立于冰雪的性格而引起我们这个社会群体的嫉妒和排挤,最终被人们用冷漠和鄙视无情地“杀害”了的悲惨遭遇,表现了传统观念在现代文明社会中根深蒂固的影响。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