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工人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逐渐高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指引着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迅速发展。1871年,法国巴黎工人阶级建立的巴黎公社,第一次尝试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19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第二国际建立。二十世纪初,列宁主义诞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相似文献   

2.
毛宏良 《中学历史教学》2007,(1):29-32,77-78
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工人阶级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逐渐高涨。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指引着工人运动沿着正确的道路迅速发展。1871年.法国巴黎工人阶级建立的巴黎公社,第一次尝试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19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工人运动出现了新高潮,第二国际建立。二十世纪初,列宁主义诞生。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相似文献   

3.
中学八、九年级近代史课程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了作为资本主义掘墓者和共产主义社会创造者的无产阶级的世界历史作用。无产阶级的出现和发展壮大是人类社会历史上的重要一页,历史科学应该首先对它加以注意。对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里的状况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进行详细的研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制定科学共产主义理论的出发点。教师在说明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政治地位和经济状况的时候,应该告诉学生:无产阶级不仅仅是一个受苦的阶级,他同时也是一个为谋求自身解放而斗争的阶级。正如列宁所教导,战斗着的无产阶级能够“自已援助自己”。高年级学生应该对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的各种组织形式以及对工人运动从破坏机器到为建立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4.
19世纪90年代后半期是俄国社会民主主义运动“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列宁为在俄国建立无产阶级的革命政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1895年11月,列宁在彼得堡建立了工人阶级解放斗争协会(下称斗争协会),开始实现社会主义和工人运动的结合,成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政党的萌芽。  相似文献   

5.
梁启超的《先秦政治思想史》发表于一九二二年。这时期,中国社会正经历一次新的、深刻的、巨大的变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日益壮大,罢工斗争也日益发展。一九一七年俄国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  相似文献   

6.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工人阶级取得了国家政权,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着手管理整个社会生产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在无产阶级还缺少文化和没有管理经验的条件下,靠什么来建设社会主义和管理生产呢?这是苏维埃政权面临的迫切问题之一。这个问题在俄共(布)党内和非党群众中产生了尖锐的争议。列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从俄国和资本主义世界的历史实际出发、从知识分子的具体情况出发,提出了珍视、利用资本主义创造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奠基人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们亲自参加和领导国际工人运动,1864年共同缔造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第一个联合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简称第一国际)。第一国际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工人运动高涨和国际无产阶级联系加强的历史条件下建立起来的。当时各国工人运动虽处于高涨时期,但是各国工人运动的最大弱点是在组织上或理论上都还不十分成熟,广大工人群众尚未摆脱各种非无产阶级社会主义的思想影响。这些马克思以前的社会主义派别,都“不懂历史运动的唯物基础,不会指出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阶级的作用和意义,而用各种貌似社会主义的什么‘人民’、‘正义’、  相似文献   

8.
今天,当历史的进程已经写出了一个新的、一个历史注定的要推翻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建立工人阶级同所有劳动人民联合的政权的无产阶级革命的时候,研究法国工人阶级(雇傭劳动者)在一七八九年法国社会中所处的地位以及它在革命中所担负的任务是有意义的。法国的工人阶级是随着法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发展而发生发展的。十六世纪初叶新市场(美洲、印度与中国)发现的时候,它就成长了,以后便随着十七世纪法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而发展。然而,一七八九年革命前夜的法国工人阶  相似文献   

9.
工人阶级结构变化是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内部矛盾发展变化的风向标。工人运动是资本主义国家一个重要的政治和社会活动,也是资本主义发展阶段和发展趋势的重要反映。本文旨在探索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结构和工人运动发展的新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当代资本主义世界的发展现状,从中窥探未来工人运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一列宁结合俄国当时工人运动的实际情况与国际工人运动发展的历史经验,在对所谓工人运动自发形成独立的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观点作了详尽分析,系统地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理论。1.在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马克思主义“灌输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针对社会民主党中的经济派主张的应当重视工人运动过程中的自发性的错误思潮,列宁认为,对于工人运动自发性的任何崇拜,对于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任何轻视和任何脱离,都意味着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加强。因此,为克服工人运动的自发性,必须将科学社会主义灌输给工人阶级群众。然而,在工人…  相似文献   

11.
(一)导言列宁所著“俄国资本主义底发展”一书,於一八九九年初版问世。这是一本杰出的著作,其中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根据大量统计资料的分析,对改革后的俄国,於十九世纪最后三十年来,农业中和工业中资本主义的具体发展方式,作了一个多方面的渊博的说明。同时,列宁此书是战斗性和论战性的。它是为了反对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在俄国革命知识份子和工人阶级当中相当流行过的民粹派观点和“理论”的。民粹派否认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忽视无产阶级这支主要的革命力量。他们硬说,俄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不是通过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工人阶级与农民联盟的革命斗争,而是通过发展农村公社,民粹派把农村公社理想化了,并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的“萌芽”。民粹派对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了激烈的斗争,他们的观点阻碍着俄国革命运动的发展,因此俄国马克思主义者当时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揭露民粹派的观点在科学上不能立足,指出这种观点对革命事业的危害。这一任务,列宁在其所著‘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一书(一八八四年)中出色地完成了。在这本书中,列宁给了民粹派以致命的打击,揭穿了他们假装人民之友,实际上反对人民的本来面目。而在‘俄国资本主义底发展’一书中,列宁则完成了从思想上粉碎民粹派的任务。  相似文献   

12.
[高考导向分析]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是指世界各国工业无产阶级在科学共产主义理论指导下,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历史。主要内容包括:早期的工人运动、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初步发展,垄断资本主义初期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的诞生、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二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等基础知识。本专题的内容在历年高考试题中都有涉及,广大考生在复习中应加以重视。[专题知识体系]依据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自身的发展脉络和资本主义的发展阶段,我们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分解成以下几个阶段加以透视: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初步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前)工人运动是工业革命的直接后果,工业无产阶级从诞生时起便开始了自己的斗争。这一时期典型的工  相似文献   

13.
伟大的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消灭了资本主义制度和其它剥削制度,宣告并在事实上实现了俄国所有民族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原则,消除了各民族间的政治纠纷,及其沙皇政府和俄国资产阶级实行的一些民族对另一些民族的压迫制度。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对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和一切民主斗争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对同俄国相毗邻的中国更具有重大意义。段国十月革命把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引入到世界革命运动的共同反帝斗争洪流中,引入到同俄国胜利了的无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国家正在从事工人运动的无产阶级联盟,使中国人民对…  相似文献   

14.
作为工业革命的发源地和议会民主制的母国,英国产生了近代历史上最早的工人阶级和工人运动。悠久深厚的宪政主义传统不仅支撑起了英国在近代的崛起和强大,同时对近代英国工人阶级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英国工人运动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道路。英国工人阶级的宪政主义传统为英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和平转型中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经历了一场新的革命,使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工人的实际工资和生活水平也都有了较大提高。西方学者依据这些情况,提出了“工人阶级正在消失”;“工人阶级正在‘中间阶级’化”;“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日益接近”。其实质是否认当代资本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对立,美化资本主义制度。一些中学生对此也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正确认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工人阶级生活水平的提高,并透过这一现象,认清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本质,不仅是政治课教学的目的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在时下许多历史复习资料中经常有这样一道选择题:推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最根本因素是A.新文化运动的推动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D.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所给的选项分别从思想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 1.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①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社会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生产出现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②19世纪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  相似文献   

18.
第一章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创立重点掌握:1 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原因:1)皖系军阀的反动统治和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扩大,使民族危机和阶级矛盾目益尖锐。2)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有所增长。随着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以及帝国主义列强在华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壮大。3)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巨大影响下,一些先进分子已开始按照俄国革命的榜样,动员工农群众,进行反帝反封建斗争。(以上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9.
第三章的标题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主要讲述的内容包括资本主义发展壮大,并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同时,广大工人阶级日益觉悟,由自发的反抗斗争逐渐走向有组织、有目标的工人运动,并开始尝试建立自己的政权,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在讲述这一章内容时,需要从宏观上把握这样几个问题:1.在本章内容所涉及的这一历史时期,即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时期,尽管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种种弊端已经开始不断暴露,但资本主义的发展仍然是这一时期社会历史发展的主流.资产阶级通过改革和革命进一步打击了封建生产关系,为资产阶级争得了更多的民主和政治权利,资产阶级政权得以建立并得到巩固,资本主义进一步得到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相似文献   

20.
李大钊是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最先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借助国际力量推动中国工人运动,认识到中国的工人阶级应当团结联合起来反对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李大钊深入到中国工人群众生活中,开展教育和传播马克思主义,领导和组织开展了多地工人运动,促使理论与具体实际有效结合。李大钊参与领导成立多地工会组织,保障工人阶级的利益,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动工人运动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