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设置教学空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发言、乐于发言、善于发言,不仅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也是提高学习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
李晓玲 《文教资料》2010,(34):61-62
农村中学的学生由于心理和能力的原因,在课堂上发言不积极主动.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应采取策略激发学生发言的热情: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方式多样,促其开口;授之以渔,使其会说;尊重鼓励,使其要说。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人际交往作用的过程。教学过程中传递的信息要为学生接受、加工、顺应或同化,需要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相互间展开平等而充分的多向交往。只有当师生间的垂直交往与学生间的水平交往的渠道都畅通无阻时,学生的认知主体性才能充分发挥,教学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交往能否顺利与和谐,交际能力的强弱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展开讨论。一、从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角度出发,把课堂交际能力训练内容具体化为三个"学会"1.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倾听他人发言包括倾听教师讲课和倾听同学发言。这就要求学生积极做  相似文献   

4.
上课时学生发言要先举手,能否有发言机会,取决于老师是否恩准,如不举手就发言属于违反纪律,我们管这叫做“乱插嘴”、“接下茬”。老师对学生不举手就发言向来持否定态度,并采取严厉的措施加以惩戒,甚至有学生三次不举,手就发言便被逐出教室。但是,这样的纪律要求是否合适,我觉得很值得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朗读能力是每个小学生必须具有的。然而,现在农村小学的阅读教学,多耗低效。学生发言不踊跃,举手寥寥无几。发言时,吞吞吐吐,语无伦次,词不达意。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加强朗读有助于小学生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向进 《时代教育》2007,(8Z):107-107
从一年级起就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堂发言能力,建构高效课堂.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结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主要可以采用以下策略:[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1.语言表达能力教弱。表现为不能自如地通过音调、节奏、言语来表现、渲染情绪、情感。教学语言不够简洁,会经常无意识重复学生的发言。对既能起到激励作用,又能启发学生理解的教学语言的研究、开发不够。  相似文献   

8.
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一书中,有这么一段文字:在教室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然而,大多数教师却仍然以学生的"发言"为中心来了解他们的想法,而并不认真地对待"倾听"。如果我们希望在课堂上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言语表现能力,那么,与其鼓励他们发言,不如培养其倾听的能力。这看起来好像偏离了主题,  相似文献   

9.
梁健 《广东教育》2005,(5):58-58
新课程研讨课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学生在争取发言,高高举起的手就像伸长了的鹅脖子。他们有的单腿跪在凳上举手,有的干脆站直了身体举手,嘴里还嚷着:“我来,我来!”当一个学生被叫起来发言时,随即会响起其他学生失望的叹气声.接下来,有的学生与同桌“交流切磋”,有的开始搞小动作,注意力全不在发言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10.
谢嗣极 《宁夏教育》2006,(7):140-140
课堂对话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师生与文本对话。对话的课堂,对教师的要求更高。首先,课堂必须是真正民主的课堂,学生享有充分的说话权利,教师不能以任何借口剥夺学生说话的权利。其次,尊重学生,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学生的表达,可能语言哆唆,条理不清,甚至漏洞百出,这就更需要教师耐心倾听,仔细筛选,适当点拔,听完之后要做准确而简要的概括。如果学生的发言对自己有帮助,要告诉全班学生,让他们知道,倾听别人的发言可以得到启发,受到教益;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为学生做个耐心倾听的表率。再次,要吃透教材。学生提问的积极性一旦激发出来,常常会提出一些预想不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宋玉梅 《甘肃教育》2009,(22):62-62
由于学生的心理素质、认知水平、分析概括及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在发言时会出现很多的错误。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发言时仔细聆听、用心领会、适当引导、精心设计以表扬和鼓励为主的评价语言,力求使评价恰到好处。本文对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发言的评价技巧浅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学生的课堂发言对课堂教学效益关系极大。积极踊跃的课堂发言,能够畅通师生交流,促进教学反馈,利于教师引导点拨,利于培养学生质疑思辨、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能力。然而,在大量的课堂调查中发现,学生课堂发言主动性不容乐观,尤其是随着年级的升高,  相似文献   

13.
采用现象学的方式收集资料,研究学生的发言体验.学生的发言体验与学生对待发言的态度紧密相关,两者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影响学生课堂发言行为的主要因素有文化因素、教师因素、学生因素、问题的特点和班级容量等.关注学生的课堂体验有助于建立学生主动学习、师生互动对话的课堂.关注学生发言体验有助于探寻和建构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动力情境、建构学生主动发言的课堂文化以及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文化.  相似文献   

14.
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从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布鲁姆的“掌握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到我国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原则”、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法”、顾泠沅的“青浦经验”,这些成功的教学经验都印证了对学生参与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其中,课堂发言至关重要,教师通过发言了解学生对课的理解程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根据教学实际,我尝试从心理入手,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行整体的训练。一、创设语境,鼓励学生敢说在以往的数学课堂上,部分学生不大敢发言,特别是高年级的学生,其原因是由  相似文献   

16.
课堂“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应当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相似文献   

17.
我的一位同行朋友写了一篇章:《影响学生上课发言的原因及对策》,认真读过之后,觉得有两个问题。首先,题目是“影响学生发言的……”,中讲的却仅限于学生回答教师提问是否积极。发言是一个大概念,回答提问只是发言之一种。仅仅分析回答提问这一种发言,不足以回应题目中提出的发言问题。  相似文献   

18.
李波 《考试周刊》2013,(88):43-43
现在一种流行的语文教学方法.就是提出一个涵盖全文或一部分文字的问题。让学生看书后小组讨论,课堂发言,在学生发言时老师随时点评。但这有时会形成一个误解,误认为学生发言,老师跟着说说,就叫以学生为主体。从形式看,这确实是以学生为主体,可老师的本质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从而形成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假现象,如何走出这种误区,笔者有以下几种看法。  相似文献   

19.
课堂发言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启发学生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许多老师也认识到课堂发言的重要性,但有时也为课堂“启而不发”而苦恼,特别是在上研究课、公开课时,更是因课堂发言不积极而陷入尴尬。学生为什么不愿意发言呢?这其中有很多复杂的心理因素。学生并不是不愿意发言。小学低年级学生在课堂上都抢着发言,只要老师提出问题,大家就齐刷刷地把手举起,有的为引起老师的注意,甚至站起来。到了小学高年级,由于学生的个性、情感发生变化,评价能力有显著的提高,课堂发言也考虑…  相似文献   

20.
董娟 《小学生》2010,(4):66-67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全方位、高质量、多层次地主动参与、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一味追求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总想让学生多发言,活跃课堂气氛,却无形中忽略了倾听的重要性,其实,倾听比发言更重要。“听”是人们一切语言交际活动中最重要、最基础的环节,是人们获取信息、求得知识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