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人类所有的全都丰富的科学知识,都是许多世纪以来物资世界认识史的产物、科学与思维发展的产物。认识,这是由不知到知,由比较不完全的知到较完全的知,由认识现象到认识本质,进而揭露自然与社会的规律性的复杂过程。社会历史的实践在科学认识的发展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郑小夏 《山东教育》2005,(17):43-44
假说是科学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以已有的事实材料和认识为依据对未知事物或规律的推测性论断。假说也是科学探究的核心要素,科学探究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不断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的过程.离开了假说的探究式教学,虽然也能让学生体会探究过程的某一环节,但探究过程最精彩的片断——假说的提出却没有放出应有的光彩,就不可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科学探究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一、物理假说及其基本特征 在科学哲学中,假说是一个最具模糊性的概念,科学哲学史上关于假说的各种定义之间常常是充满歧义的。然而,假说作为科学的发展形式,在研究过程中,对其给予比较确定的定义是必要的。在一般意义上,假说就是依据一定的科学根据,对研究对象的存在、本质及其规律性的假定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4.
演讲,也称讲演,演说,即面对广大听众,以口头语言为主要形式,就某一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或阐述某一事理,是将言语、情感、姿态诸方面进行综合的口语交际形式。 著名的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在演讲邀请赛闭幕式上即席讲话》的开头说得好:“演讲是科学,演讲是艺术,演讲是武器。什么是科学?科学是对客观事物的规律的认识。演讲没有规律性吗?不是的。它是有规律的,所以说它是科学;演讲不仅诉诸人类逻辑思维,而且是  相似文献   

5.
科学假说是架在事实与科学理论之间的桥梁,也是从一个理论发展到另一个理论的桥梁。从“大陆漂移说”的出现到“海底扩张说”的形成,直到“板块构造说”的提出,构成了地质学革命的三部曲,开创了人类认识地球的新纪元。“板块构造说”的形成有力地证明了科学假说的延伸是人类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更是揭示事物本质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成人高等教育认识上的飞跃田明人们对成人教育地位和作用的认识,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而是依赖于社会生产力和国民经济发展,在社会实践中逐渐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是在社会实践中,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知之不多到...  相似文献   

7.
在很多形式逻辑教材中,都有专门的章节讲假说。显然,人们注意到了这种思维形式在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这种认识总是受着实践水平、占有材料、思维能力、研究方法的限制,因而往往难以一下子就认清事物的本来面目。特别是事物的规律性和因果联系,不是凭着人的感官能够直接认识的。在社会实践中,对于一些未能解释的现象或者一时不能解决的问题,就会产生疑问,想知道“为什么”,因此往往去搜求种种理由来试图说明某一现象或某一问题。这个时候的想法是很初  相似文献   

8.
数学学习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要认识的数学知识虽然是人类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新的、未知的,他们学习时仍然要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过程。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倡导的:“学习数学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  相似文献   

9.
数学学习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所要认识的数学知识虽然是人类已知的,但对学生来说,却是新的、未知的,他们学习时仍然要经历一个由不知到知的过程。正如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所倡导的:“学习数学惟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  相似文献   

10.
1问题的提出科学概念是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脑中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抽象,它来自于客观现实,又高于客观事实。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虽然概念教学不是教学活动的全部内容,但却是根本和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而科学概念的学习过程,虽不像科学史上建立科学概念那样曲折漫长,但也是分阶段的,是极其复杂的,需要经历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从模糊到精确、从简单到系统的发展过程。在科学课堂上,教师经常以给出定义的形式直接讲解某一概念,然后进行举例或应用。这是比较普遍的概念教学方式,它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忽视了学生的认…  相似文献   

11.
一、模拟实验的意义 所谓模拟实验,就是根据相似理论,先设计与自然事物、自然现象及其发展变化过程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对模型的实验和研究,间接地认识原型事物的性质和规律性。 模拟实验具有科学实验和科学模型的双重特性。一方面,它是主体以实物仪器、器材为中介与客观事物发生相互作用;另一方面,实验者所直接研究的对象并非原型事物本身,而是用来代替它们的特制的物质模型。所以,模拟实验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实验,是科学  相似文献   

12.
同歧义(ambiguity)一样,模糊(Vagueness)也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属性.它是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及思维都是通过语言来表现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由分析到综合,再到抽象概括的过程。根据事物的本质特性,形成了各个不同的概念,并以语言的形式表达出来。人们只有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和抽象概括,才能逐步认识世界.但是,我们必须意识到,人们所面临的是一个浩繁复杂的大千世界.客观事物形形色色,千变万化,而且事物之间彼此  相似文献   

13.
温雪 《教学与管理》2009,(10):46-47
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内涵 1.科学与人文的涵义 科学,是由一系列概念、判断构成的具有严密逻辑性的包含规律性知识的理论体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果。“科学史之父”萨顿(GeorgeA.L.Sarton)认为,“科学可以定义为人类对自然界的反映。”在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发展进行探索的过程中,不断运用严密的逻辑思维,考察事物产生的依据、过程和结果。  相似文献   

14.
决策(包括教育决策)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之一,是人们在行动之前对行动目标与手段的探索、判断与抉择的过程。它首先是人的主观活动,其效益如何,取决于它是否符合事物的客观规律。使主观符合于客观,就是符合科学的要求,因为科学就是客观规律性的认识。让决策这一主观活动符合客观事物的实际,这就是决策科学化的愿望。什么样的教育决策才能认为是科学的决策呢?教育决策活动包括目标选择和方案选择两部分。因  相似文献   

15.
生物教学中,对高中学生进行思维方法指导,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内容和有效措施。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思维反映的是事物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反映的是事物的规律性。思维是人类认识事物的高级阶段,是在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其外在形式是语言。一个人的思维能力是其智力诸因素中的核心因素,所谓思维能力是指一个人在认识事物和学习知  相似文献   

16.
科学的智慧向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是冯契先生智慧说中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人类认识由无知到知,由知识到智慧的辩证过程中,科学知识既是智慧的基础,又构成了通向智慧的环节。冯先生通过对科学和哲学关系、普遍有效的科学知识何以可能、科学发现的逻辑的论述,揭示了科学知识和智慧相统一、理论化为德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一、训练项目假说思维二、训练导论科学离不开假说,没有假说,就不会产生理论和科学。假说伴随着人类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增长产生发展起来,并开辟了人类由经验到理论的道路,同时它又伴随着理论与科学的产生和发展,与科学相互促进、共同生长,从而使人类的科学知识和人类的理论体系呈现出生机勃勃、异彩纷呈的景象。在科学研究中,假说一方面可以为人们的研究提供线索、充当向导,另一方面还能够为科学理论的建立提供半成品。俄国科学家、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说:“在科学思想的探索中产生科学的假设——这是科学的侦察兵。”恩格斯也指出:“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这些都说明,假说作为科学研究中的一种思维形式,是进行科学发现和科学创造的必要条件。众所周知,没有狄拉克的正电子假说,就不会有相对论性量子  相似文献   

18.
文章学论略     
大家知道,人们对于客观事物规律的认识总有一个由模糊到清晰,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例如,对语言规律——语法的认识就是这样。我们现在讲语法学的建立始自一八九八年的《马氏文通》。其实,古代文献学的研究内容除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之外,很早就有了对语法的认识,有了语法学的萌芽。明、清之前已经出现了有关虚词的文章和专著:唐代刘知几《史通·浮词》,柳宗元《复杜温夫书》都给虚词分了类。明代卢以纬《助语辞》,清  相似文献   

19.
<正>审视当下我国的教育科研,特别是课题研究,出现两个严肃的问题:一个是遍地开花,浅尝辄止;另一个是刻意求新,莫衷一是。问题的根子在于缺少真正的科研精神:实事求是。"实事"是客观事物,"求"就是我们研究,"是"就是客观规律性。"科学"就是要寻找客观规律,从而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教育科学"就是要寻找教育的客观规律,从而理解教育,改造教育,提升教育品质。然而,我们许许多多的课题研究,或多或少,或轻或重,有意无意地偏离了"实事求是"的轨道,追求"高  相似文献   

20.
科学(science)假说是人类认识客观真理的方式,是理论思维和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科学假说思维的基本过程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得出结论。它在解决化学(chemistry)问题特别是在解物质推断题时最常用且最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