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个性与共性     
楚楚同学问:《中国石拱桥》一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对象的特征又是什么?阅读说明文时,对说明对象的确定是方向问题。而对特征的领悟又是内容的问题。因此,在阅读说明文时,这两点是关系到是否读懂的问题。《中国石拱桥》是一篇说明具体事物的说明文。我们循着这个具体的“物”来梳理一下“文”:全文由石拱桥起笔进而着重介绍中国石拱桥,再以赵州桥、卢沟桥为例去剖析中国石拱桥的结构,探究中国石拱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缘此,我们可以初步确定文章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但究竟是一座具体的石拱桥,还是一类石拱桥抑或是所有石拱桥,尚需辨思。我们在细读此文后,可以断定  相似文献   

2.
椭园、抛物线、双曲线统称为二次曲线或园锥截线,因为它们具有共性:在直角坐标系中的方程都是二次的或都可由平面截园锥而得来。但椭园、抛物线、双曲  相似文献   

3.
音乐是共性与个性相互依存的艺术生命体。其共性体现在美学特征和多种表现手段上;其个性则由类型化个性尤其是个体化个性等多种因素构成。缺乏个性的音乐必然一般化、公式化,没有感染力;缺乏共性的音乐则易出现“非音乐化”倾向,也难以为听众所接受。因此,音乐家必须努力寻求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4.
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是小学语文教学深入改革必须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根本问题。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明确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在小学语文教学深入改革的今天,必须正确处理共性和个性的关系,使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小学语文教学改革中,有哪些在共性和个性关系问题的处理上,需要研究探讨的呢?现提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和同志们商讨。  相似文献   

5.
整体与部分、共性与个性是唯物辩证法中的两对重要范畴,也是极易混淆的两对概念。那么,两者有何不同又有何联系呢?本文试结合图例及方法论意义进行简要对比分析说明。一、含义不同世界上的事物是千差万别、无限多样的,又是处在普遍联系之中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而事物的联系也是纷繁复杂、多种多样的。整体与部分又称全局和局部,是客观事物联系的一种形式。整体是指由事物的各内在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及其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指组成有机统一体的各个方面、要素及发展全过程的某一个阶段。如图(一),大圆…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有的学生喜欢长颈鹿,有的学生喜欢乌龟,这些便是他们的独特感受,也是生活经验使然。老黄牛的谦虚、诚实,默默地为人类服务,绝对是一种美德,是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必须具备的美德之一。文以载道,让学生接受或理解老黄牛的这种精神,是学习《比脖子》一文的主要目标。如果说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让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是强调发展个性,那么学习老黄牛的谦虚、为人类服务的精神便是所有学生都应接受的共性。在这里既要保护学生的个性,更不应忽视这个共性。所谓鱼和熊掌必须兼得。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  相似文献   

7.
梁瑞茂 《丽水学院学报》2000,22(5):17-17,38
光的干涉与衍射都是光的波动性的表现 ,都是光在遇到障碍物之后所表现出的光强分布不均匀现象 ,但两者之间既存在着不同的个性 ,同时又存在着相同的共性。由于光是一种波动 ,当遇到障碍物后 ,总是要产生叠加的效应 ,这对光的干涉和衍射来说应该都是相同的。但为什么有些时候表现为光的干涉 ,有些时候表现为光的衍射 ,有些时候干涉与衍射都同时存在着呢 ?对于一个纯干涉问题 (衍射现象可以忽略 ) ,光在传播过程中 ,其波阵面没有受到明显的限制 ,光的传播仍按直线进行。如油膜、肥皂膜、劈尖等干涉 ,光线通过这些障碍物后 ,其光程差是由这些障…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指出:共性和个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有些同志以此为依据,把对于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的理解仅仅局限在矛盾问题或者是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律之内,这显然是不够全面的。我认为,毛泽东同志这段话是在说明把握共  相似文献   

9.
丁杨 《考试周刊》2010,(12):37-38
世界上的各种语言都有差异,然而语言的差异背后还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就是语言的共性与个性。本文试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莫言2009年9月13日在法兰克福"感知中国"论坛上的演讲(以下简称《演讲》),围绕"文学共性与作家个性"问题,生动幽默地论述了新时期以来中国优秀作家取得显著进步的主要路径与文学观念的转变。精彩的演讲往往观点明晰,理路清楚。《演讲》的核心在于,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超越政治,表现全人类的普世价值。近30年来中国当代作家创作出很多具有世界文学品质的优秀作品,是因为他们找到了三个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11.
儿童文学创作既有文学创作的共性,也有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儿童文学创作的共性是,它和成人文学创作一样,也是主体和对象的和谐统一、生命融合。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是由儿童文学的作者和读者的不一致性(主要是读者的特殊性)决定的,儿童文学是成人写给儿童看的文学,读者(儿童)的心理特征、接受程度和审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儿童文学创作。儿童文学创作的个性主要表现在创作主体的二重性、创作对象的限定性、文学形象的特殊性、创作风格的空灵性、语言表达的浅近性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审美感受的个性与共性是美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客观世界的多样性、复杂性,审美主体心理感受的个别性、独特性决定了审美感受的个性.审美感受的共性归根到底是由美的客观性决定的,在共同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共同的心理能力和思维能力从主观方面也决定了审美感受具有共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汉语属性词全体成员的共性是作定语修饰名词、粘着,这个共性也是它与其他词类相区别的个性。属性词内部成员的个性则表现为构造特色、兼类特色、带的特色、加最特色以及功能游移特色等等。  相似文献   

14.
隐喻作为英汉语言中共有的一种常用修辞手段,涵盖了社会生活、语言文化、政治宗教、科学经济的各个领域,它不仅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种语言形式,更成为人类思维和行为的基本模式。西方对于隐喻的研究具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最早的当属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他认为隐喻属于比喻语言,是一种修辞格,仅仅用于诗歌和写作,起  相似文献   

15.
杂志封面是体现杂志的内容、性质、体裁的装饰形象。市场中的杂志琳琅满目,杂志封面的设计也日新月异。作者从实践中归结出杂志封面设计的共性与个性,并举列说明之。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有一定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共性,但仅仅依赖这些共性是远远不够的,起码教学效果不是明显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自觉树立“课标”意识,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机智处理课堂“生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要千方百计以语文学习为载体,放飞孩子的梦想,激发他们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既突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性,也体现了社 会主义本质的共性,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8.
研究性学习包括学科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课中的研究性学习两个方面的内容,尤其是综合实践课中的研究性学习,由于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给学生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天地,所以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个性思维的发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成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亮点。但是,目前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出现两种倾向:即理论上过于神化,具体实践上过于泛化。这一方面不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和深入,另一方面,又与研究性学习的精神和理念背道而驰。研究性学习在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上是有共性的,但在具体实践上又是有其个性存在的。因此,要克服这两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有一定的教学模式,有一定的规律,这就是共性,但仅仅依赖这些共性是远远不够的,起码教学效果不是明显的。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自觉树立“课标”意识,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机智处理课堂“生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要千方百计以语文学习为载体,放飞孩子的梦想,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探求欲望,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让童心、童言、童趣回归课堂。而这些具体的作法,就是语文教学的个性。完美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在遵循教学共性的基础上,淋漓尽致地展示自己的教学个性,这样才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创新人才的共性与个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所谓创新人才 ,即是指那些具有创造性思维 ,又同时具有完善自我实现的目标和被社会与他人接纳的目标的人 ,也就是说 ,这样的人 ,首先应是一个具有完善人格的人 ,缺乏这一点 ,无论在智力、思维上有如何的超常性 ,亦不能成为所谓创新人才 ,因为只有人格 ,才是统一人的各种素质和能力的本质价值。因此 ,随之而来的创新教育 ,其目的在于适应国家社会的要求 ,开发人的能力 ,而且还在于培养作为形成国家和社会主体的人本身 ,这个人本身的中心价值在于其人格 ,而这样的人格内容是多层面的。从非智力因素的角度看主要包括情感、激情、爱好、欲望、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