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以下简称“中共”)自成立以来,对民族复兴话语的建构经过了从建党初期的民族复活到新中国建立前的民族解放,再到改革开放后的民族振兴,最后到新世纪和新时代明确提出的民族复兴的变化。而在抗日战争前期,中共提的比较多的是民族解放,这是中共民族复兴话语的时代表达。《红色中华》作为土地革命时期中共中央和中央苏区的机关报,是记录和传播中共民族复兴思想的重要载体,其言论反映了抗战前期中共对于民族复兴的认识,体现了中共围绕民族解放,对民族复兴的目标、主体、道路等方面的深入的思考和积极实践,展现了中共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解放、推进民族国家发展振兴的历史图像。而将《红色中华》与同时代其他报刊的比较,则凸显了中共在抗战前期民族复兴思想的特点及其连续性。  相似文献   

2.
新闻工作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党报是党的喉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时起,就十分重视新闻宣传工作,特别重视党报在思想政治宣传中的主力军作用.土地革命时期以《红色中华》为代表的党报宣传,对当前党的宣传工作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第一,必须充分发挥党报在思想宣传阵地中的引领作用;第二,新闻报道要具有目标性;第三,必须加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的机关报,《红色中华》在创办之初就把舆论监督列为办报的重要取向之一。舆论监督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揭露一些公务人员挥霍享乐的生活态度、敷衍塞责的工作作风,以及漠视文化教育的倾向和封建迷信观念。《红色中华》的舆论监督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展开的,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监督比较彻底,被监督者拥有对等话语权,支撑舆论监督的观念具有明显的相对性。整体而言,《红色中华》起到了绳愆纠谬、指瑕摘疵的作用,在端正政风、树立正气等方面,发挥出其特别的功效。  相似文献   

4.
《红色中华》是中央苏区影响力最大的红色报刊,它的创办与发展始终围绕着为中国共产党的局部执政服务的目的。在中央苏区反腐倡廉运动中,中国共产党借助《红色中华》刊载廉政建设的方针政策和社论,引导苏区的舆论导向;刊载廉政建设的案件信息,强化廉政建设的成效;刊载廉政建设中的正、反面典型,启迪广大干部。在廉政建设的实践中,《红色中华》形成了号召性、人民性和趣味性的报道特色,为革命战争时期党如何利用机关报推进廉政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1939年,国民党顽固派掀起反共高潮,对陕甘宁边区实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为了指导分区的反摩擦斗争和军民建设,时任关中分区党委书记的习仲勋决定创办分委机关报——《关中报》。在习仲勋的关怀与指导下,《关中报》历经十年战火洗礼,有效结合当时党的中心工作,坚持走群众路线,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习仲勋的办报思想对《关中报》的成功创办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对新时代新闻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所创办的第一份中央机关报,也是中央苏区发行量最大、传播最广、影响力最强的一份报刊。它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密切联系中国的革命实践,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及时登载和反映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所产生的最新理论成果,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丰富和发展。《红色中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三个突出特点,即实践性、大众性和曲折性。  相似文献   

7.
《红色中华》是中央苏区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报刊。它及时引导苏区民众选择正确的社会信仰;宣传了党的社会主张和党制定的社会制度;围绕建设苏维埃新社会,充分发挥了中央政府机关报的宣传、动员和批评等功能,成为鼓舞苏区军民进行苏维埃新社会建设的号角,对苏维埃新社会的形成与发展,发挥了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列宁的《哲学笔记》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 ,坚持和发展了实践和认识的观点 ,进一步论证了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唯物辩证法著作 ,是研究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南 ,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红色中华》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是中华苏维埃运动的喉舌,设置了多种法制专栏,因发行量最大、影响最广,起着中央苏区法制宣传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使广大苏区军民认同了新的法律理念,认同了新法制,从而空前拥护新政权,支持新民主主义革命。  相似文献   

10.
《红色中华》是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喉舌”,承担着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思想、路线、方针和政策,在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过程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苏区建设和巩固及激烈的“反围剿”斗争,为了寻求局部执政的合法性、破除负面形象,中国共产党把《红色中华》作为形象塑造的重要窗口。在《红色中华》的宣传和塑造下,中国共产党成功塑造了爱国御辱、先进政党、清正廉洁、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回顾中央苏区时期中国共产党形象塑造的历程,中国共产党积累了一些宝贵历史经验,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塑造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新闻传播活动曾领先于世界,而中国近代的新闻事业却是在外报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古代至近代中国新闻事业出现了长达2500年的断层。邸报(《京报》)在封建社会中的垄断地位及其衍生的手抄报行业、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制度及其造就的报业生存环境和传统文化阻碍了中国本土新型报刊的兴起。  相似文献   

12.
民主革命时期,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中国共产党在列宁民族国家理论的指导下,根据不同历史时期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从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具体国情出发,经过以民族自决为基础的联邦制国家构想和以民族区域自治为主导的联邦制建国模式的艰难探索后。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最终创造性地提出了在单一制国家结构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国家建构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新闻媒体的品质决定其社会功能和传播效应的实现,在当前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品质是新闻媒体的灵魂,是决胜市场的法宝,媒体之间的竞争实质上就是品质的竞争。  相似文献   

14.
埃德加.斯诺所著《西行漫记》一书出版后,很快就在国际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为国内外的中国苏区研究提供了翔实的史料及思想观念。斯诺在书中揭示和阐释了红色中国存在和发展壮大的必然性,中国革命胜利的源泉在于民众,以及中国共产党方针政策的正确性等史学思想,从而得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进步力量的结论,改变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革命斗争的看法,也影响了美国政府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远东战略决策,这对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以及对后来美国中国学的研究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办学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办学思想具有独特性,创造性,多样性,动态性和简约性的特点;研究学校的办学思想,是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繁荣教育思想,培养多规格人才,创办特色学校的需要;确立正确的办学思想应坚持新颖性和操作性相一致、独特性和普遍性相统一,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兼顾,突出特色和全面发展相协调,国际化和民族性相结合等原则。  相似文献   

16.
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可以优化城市旅游环境,加快城市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城市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我国开展创优活动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今后应进一步深化创优活动,加强对创优城市的复核检查,注重突出城市旅游特色,加快中西部地区优秀旅游城市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国内学界对韦努蒂的异化理论存在一定的误读,韦努蒂本人对此做了澄清并进一步修正了他的归化和异化的概念,使之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本文追溯了韦努蒂在归化异化翻译观态度上的转变,在此基础上结合新闻翻译重新探讨了归化异化在新闻翻译中的运用,指出在新闻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不是一对对立的概念,而是统一的,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重叠的,异化的翻译也需要落脚在归化通顺的语言上。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新闻理论继承了毛泽东新闻思想基本观点,突破了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部分时代局限,将维护安定团结、注重社会效益、开发信息资源、正面宣传与新闻批评的关系、新闻改革等方面融入了新的新闻理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新闻思想,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宣传工作实践经验的科学理论总结,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实践指明了道路。  相似文献   

19.
论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红十字会之始”,但实际上,它直接脱胎于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庚子事变时期出现的救济善会、济急善局是带有红十字色彩的救护组织,它们是一种分工合作的关系。通过考察可以发现:济急善局、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上海万国红十字会在组织结构上具有传承性,而救济善会不具此特点,因此,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可由东三省红十字普济善会再前推到济急善局。追溯中国红十字会的起源.可以印证一种“嫁接”理论:红十字会虽系“舶来品”,但中国红十字会却是中国本土的慈善组织“嫁接”红十字会逐渐成长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