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郑珍、陈三立与钱锺书,都在其诗歌创作中表现出了取法宋诗讲求学问出处、善于煅炼字句的特点:郑珍诗风奇奥而又平易,因题材不同而手法有异,奇奥的一面接近宋调;陈三立师法郑珍,讲求造字炼句,诗多郁勃之气;钱锺书作诗亦受宋诗影响较多。可以说,近代诗坛的宗宋倾向是诗人在取法前人的基础上追求创作的超越与突破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李希圣是晚清时"晚唐诗派"的代表,以诗歌神似李商隐而著称于近代诗坛;郑孝胥、陈三立同为"同光体"的代表诗人,而"同光体"是继"湖湘派"之后兴起的一个晚清诗坛的主流诗派。李希圣交游广泛,曾与郑孝胥、陈三立交往密切。因此考辨李希圣与郑孝胥、陈三立的交游情况,对廓清李希圣与近代诗坛的关系,以及了解其在近代诗坛的地位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新诗的形成过程中,近代译诗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代文言译诗又作为近代译诗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外国诗歌的引入与传播,对近代译诗的发展与成熟,都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近代文言译诗的主要特征,并从时代语境、文学翻译、民族文化主体性的方面,阐述了近代译诗是历史发生的必然结果;从译诗意识的觉醒和改革动力两个方面,论证了文言译诗对于近代译诗以及新诗发展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陈三立为晚清“同光体”赣派的代表诗人,他特别景仰同乡前辈黄庭坚,以其为学习的对象,他的诗歌创作、诗论、诗评中体现出对黄庭坚诗歌选择与改造的特征,他并热心奖掖乡贤同仁,以振兴江西诗学,成为晚清诗坛接受黄庭坚诗歌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5.
《柳州师专学报》2016,(4):29-31
新乐府诗作为书写时事、讽刺现实、体现民之艰辛的特殊诗体,在这中国近代依然占据着一定位置。行文将从近代新乐府诗的诗歌体式、近代新乐府诗的场面描写以及近代新乐府诗"以史入诗,以诗存史"特点这三方面略论近代新乐府创作的体式与诗史特征。  相似文献   

6.
《宜宾学院学报》2017,(3):30-35
陈三立在清末民国诗坛享有崇高的地位,其诗学理念中有两个重要却未能引起足够重视的话语:"诗者,写忧之具"与"绵邈",前者强调诗的内容、主题和功能,后者偏重表达方式与效果,二者相辅相成。这两种诗学话语带有明显的私人体悟意味和强烈的个性色彩,与其所主张的"存已"思想一脉相承,它们既促成他的诗风面貌,也反映其诗风悲情而具"深""奥"的特质。陈三立清醒地忧伤,隐秘而委婉地低吟与排遣,最终成就一种诗歌与人生相互诠释的经典范式。  相似文献   

7.
严复与"同光体"成员关系密切,他与郑孝胥的交往长达数十年,与陈三立相见较晚但惺惺相惜。严复诗风亦受"同光体"影响,可谓宋诗派外围成员。在政治思想、文学思想上,严复与"同光体"成员也多有契合之处。从严复和郑孝胥、陈三立等"同光体"成员的交往亦可窥见向现代知识分子转型过程中近代士大夫的分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近代陇中诗人王海帆的诗歌从题材和主题内容上大致可分为抒怀诗、咏物怀古诗、记游诗和酬唱诗等四类,其诗歌创作具有较强的揭露、针砭黑暗现实的社会批判精神,表现出了强烈的个性情怀与现实关怀,体现出对社会历史与人生变幻的哲理性思考,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王海帆在近代陇中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近代陇中诗人王海帆的诗歌从题材和主题内容上大致可分为抒怀诗、咏物怀古诗、记游诗和酬唱诗等四类,其诗歌创作具有较强的揭露、针砭黑暗现实的社会批判精神,表现出了强烈的个性情怀与现实关怀,体现出对社会历史与人生变幻的哲理性思考,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王海帆在近代陇中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在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黄遵宪的<日本杂事诗>有其独特意义:一是全面介绍了日本的国势、国情、文化,一改国人此前对东瀛邻国"不屑措意"的狭隘观念;二是广泛考察了中国古代与日本文化交流的情况,反映出一衣带水相邻两国的历代友好交往;三是就<日本杂事诗>自身的艺术价值而言,亦可谓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珍品.  相似文献   

11.
吴嘉纪是清初一位非常优秀的遗民诗人 ,生前身后一直为清人所景仰。但今天 ,人们对他的品性与诗歌存在一些误会与偏见 ,认为他与周亮工、王士等清廷官吏交游唱和 ,渐失本色 ,诗歌走了下坡路。经考辨 ,他一生坚持民族气节 ,品性高洁 ,抱穷守志至终老 ;他秉持儒家诗教精神 ,关心民生疾苦 ,善用白描 ,以高超的诗艺创造了自成一家的“野人体”诗歌 ,有力地彰显了清诗的实绩 ,从而成为清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  相似文献   

12.
广西玉林市"江岸村"苏氏第十六代孙苏宗经(1793-1864),是晚清道同年间最清廉的士人。出任广西地方教育官员时,苏宗经守道安贫,宦囊如洗,创造了宦海"空囊"的廉政新境。清末乱世,地方匪患猖獗,"囊空原不忧强盗",他因之而脱险;即便为太平军捕获,他依旧高歌"贫极还可贺"。这样一股"清风"气尚,既深深影响了同代的晚清人,也是现代知识分子砥砺廉耻的活教材。同时,苏宗经问学不辍,史识独到,个人诗文、学术及其理念,载诸方册,亦是真实呈现晚清岭南地方精英经邦济世的好史料。  相似文献   

13.
涪陵为清代涪州治所,性灵派诗歌大家张问陶与之有着两世因缘:其与元配涪陵周氏的婚姻尽管异常短暂,周氏在婚后二年即告病故,但张问陶却因此得到岳父周兴岱、内兄周廷授等周氏家人多方面的全力支持,从而走过了他人生最为清贫艰难的日子,留下不少天籁自鸣的性情诗;而在张氏既殁三十余载的道光年间,搜其未刻遗稿付诸剞劂,完成了《船山诗草补遗》六卷刊印工作的陈葆森也是涪陵人。涪陵和涪陵人,对于成就一代大诗人的生前身后名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4.
清代著名史学家王鸣盛的组诗《练祁杂咏》六十首,内容极为丰富,艺术成就也较高。组诗为世人展现了绚丽多姿的江南风光和生活画面,诗人的博学、对异族统治的不满和隐逸情怀在组诗里都有所体现。组诗也侧面反映了清代文网并非总是那么严酷。因王鸣盛诗名常被学名所掩,故该组诗后人关注较少,有必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清初由于连年战争,各地防灾抗灾的能力明显减弱。康熙帝作为我国古代较有作为的君王之一,轸念民艰,体恤民生,采用了“积谷备荒、藏富于民”的积极防灾理念,并探索有效的实现途径。透视康熙帝的防灾思想,以史为鉴,对当今我国的防灾救灾活动或可成为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吴伟业的一生可谓憾恨繁多,其历经宦海沉浮、国破家亡、仕清失节等痛苦。面对痛苦,吴伟业采取诗书遣愁、戏曲遣闷、逃禅清悟、翠微忘忧等方式进行解脱。可是他无法超越自己所看重的价值尺度,最终仍是抱愧而终。  相似文献   

17.
南宋文学家晁公遡的不少诗作表现了抗金复国的时代主题,反映了金人的侵略战争和南宋朝廷的妥协投降政策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同时他有更多的作品反映民生疾苦,揭露封建官府的横征暴敛,披露官场内幕和各种社会矛盾,将封建官吏的日常政务引入诗中,对宋诗题材具有明显的开拓。其数量较多的日常题材诗作,富有生活气息,以俗为雅,意趣不凡。在艺术上,晁公遡的诗歌避免了北宋后期诗歌的典奥,风格平易,反映了南宋前期诗歌逐渐走出了江西诗派的樊篱。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杜甫与李白的交游诗,考察了杜甫及盛唐人对李白的评价,从而探讨了李白的“清”的人格精神与诗风追求,我们认为其人格精神与诗风是一致的,二者有机地体现在李白的身上,成为盛唐精神的一大内蕴。  相似文献   

19.
江顺诒系同光时期活跃在杭州的知名诗人,平生屡入诗社,虽不免酬应之作,但始终能彰显"诗中有我"的创作路径。作为屈居下僚的小吏,其诗歌具有浓浓的平民情怀,然从不掩饰求宦之念,坦然抒写于尘世追求高雅的人生志向。作为一名普通知识分子,却能创作出《海上新乐府》之类咏叹新生事物之篇,彰显其"放眼看世界"的胸襟。虽非诗坛大家,却坚守独抒性灵的创作路径,形成了淋漓酣畅的诗歌风格。  相似文献   

20.
徐子苓为清朝重要的文学家,诗文兼工,尤雄于诗笔,著有《敦艮吉斋诗存》,其诗学杜,诗风鸷悍,内容则多取材于现实生活,揭示了晚清社会百姓生活的艰辛与悲凉以及自身生活的困苦与挣扎,同时也表现了诗人不乐仕途却爱交游的率性、真诚的一面。《敦艮吉斋诗存》为徐子苓自定稿,影响深远,后世对其评价极高,因而也奠定了徐子苓在诗坛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