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抵语文阅卷老师皆为文化人之故罢,抑或国人不堪物质生活的竞逐与市俗的喧扰而生发回归传统的寻根冲动罢,总之,近年遴选出的高考佳作多了些悠悠古韵,淡雅书香。不铺秦砖,就添汉瓦;不说唐风,就道宋月。或感叹文化,或文化感叹,以引发思古之幽情,彰显文化之底蕴。  相似文献   

2.
终于来到游人聚集的“天涯石”前。礁石前碧海蓝天,银帆点点,一望无垠。游客们纷纷从不同方位、不同角度拍照留念。从内陆一路南奔,来到传说中的“天涯海角”,怎么能不十分激动!看罢,感叹罢,逗留一会儿,我们开始返回,却发现带团的两位导游一直悠闲地坐在景区门口。  相似文献   

3.
《仙台》一文主要是通过藤野先生的语言、行动来表现他的高贵品质和作者的感念之情的。围绕这一中心,作者还通过对留学日本时所见所闻所感的记叙,表达了中国留学生受人歧视的感喟和对清末政治腐败的感愤之情。文章开头作者便发出感叹:“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以此领起...  相似文献   

4.
城市文化名片是现代城市软实力的重要载体,对于现代区域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目前寿县城市文化定位中存在的问题,打造新的寿县城市文化名片十分有必罢。结合寿县及淮河流域历史文化发展脉络,提出寿县为“淮河流域第一历吏文化名城”的概念,并就这一概念的必要性、理由及内涵做了简单阐述。  相似文献   

5.
近年,随着文论界学者向文化批评、文化研究或文化学的大举拓展,文学理论在日益扩张中大有走向无边无涯之势。相对于以意识形态批评为己任而“替天行道”的“大文论”的风行,以作家作品读者为基本对象的“文学本位”研究似乎走到了尽头。于是,“文学理论已然终结”或“文学理论已经死亡”之“新说”应运而生,甚至有急先锋向“文学理论”这一学科本身发难,质疑它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存在的合法性,怀疑它的身份。  相似文献   

6.
《论语·八佾》记载:孔子有感于时势,很想发掘夏商二代的礼乐文化传统,“斟酌损益,以为世制”。但他最后终于只能发出意味深长的感叹:“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这给历史留下的启示是多方面的——一、中国文化传统中经典和经典解释的地位任何民族的文化,都是具有传统的文化。没有文化就没有传统的形成,而没有传统,也就没  相似文献   

7.
从艺术文化、革命文化、经济文化、生态文化四个方面介绍赣南文化之美,为学生发现、提炼家乡文化之美提供一套操作性强的研究模式,引导学生综合运用“访谈法”“调查法”关注和参与家乡文化生活,深入认识家乡文化之美,创作诗歌颂扬家乡之美,增进对家乡的文化认同,继而实现提升文化审美鉴赏能力的核心目标。  相似文献   

8.
“这是自然艺术的世界,木之根的艺术。”重庆市松藻矿务局打通一矿运输队职工陈华,用业余时间创作根雕艺术作品,看罢的人们为此感叹:“爱好能成才,爱好也能充实生活。”1987年,爱好“根雕艺术”的陈华,以“打造艺术人生、打造生活时尚、打造自我素质”为方向,成为矿区赫赫有名的“根雕”奇人,从而带动了矿区职工群众文化生活的健康发展。提起他创作,他的每一件作品都是一个故事,洋溢着生活中的苦与乐,蕴含着自己的成长与企业文化分不开的纽带关系。为寻找理想的树根原料,他风里来雨里去,饱一顿饿一顿是常事,走遍了矿区100多平方公里的山山水…  相似文献   

9.
李霞 《今日教育》2012,(2):38-39
当前是一个文化大繁荣、大开放的时代,而学校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承之地,就应该“以文化之”。于是乎。许多学校将开展的一切工作和活动都冠以文化的名义,什么“儒雅文化”“孝亲文化”“国学经典文化”“名人(郑板桥、刘邦等)文化”“廉政文化”“陶瓷文化”……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0.
“伏羲文化”与“李氏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伏羲文化”与“李氏文化”同为陇右文化之大宗 ,二者实有较为密切之关系 ,但至今尚未见有人予以明确揭示。找出二者的契合点 ,对于“伏羲文化”与“李氏文化” (尤其是后者 )的研究走向深入 ,对于旅游事业的深入开展 ,都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二者的契合点在于虎图腾。换言之 ,李氏文化应源出于以虎图腾为中心的伏羲文化。  相似文献   

11.
移植与翻译:翻译中的大小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信 《宜宾学院学报》2010,10(1):107-110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不能将文本孤立于文化之外,而应从“跨文化”的角度对其进行诠释。“文化”有“大文化”与“小文化”之分,前者以移植为佳,后者以翻译为妙,目的是保存文化的多元性和实现成功的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12.
田磊  吴传会 《初中生辅导》2011,(27):2+49-F0002,F0003
秦淮河是南京文化的摇篮,这晕被臀为“六朝烟月之区,金粉荟萃之所”,兼柯十代繁华之地,被后人称为“中国第一历史文化私河”。  相似文献   

13.
话说“草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草根”一词频频见诸报刊。特别是今年暑期.“超级女声”、“莱卡好男儿”、“雪碧我行我秀”、“梦想中国”等“全民选秀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草根”更是流行于民间.成了大众流行语.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势。例如:  相似文献   

14.
马经义在川大研究生院作了一次讲座后,川大BBS,蓝色星空“红楼版”上炸开了锅。红迷们热议着这个“学识渊博,口齿清晰,长得端正帅气”的小马哥—“第一次见到这么帅的主讲人,第一次见到这么年轻、满腹诗书又不失幽默的主讲人。”“与马先生交谈,感叹于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涉猎之广,钦佩于他温文尔雅的言谈举止,  相似文献   

15.
有一段话是我经常用的,这是东汉时期张仲景写的书中的一段话,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一千七百多年,于今天仍然有益。他说当时很多有文化的人都不注意健康,追逐名利地位荣誉,巴结有权势的人,对此,他这样评价:“崇饰其末,忽弃其本”(重视外部而忽视根本),“华其外而悴其内”(外表豪华,打扮时髦,但是里面健康出了问题)。他感叹道:“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他又说:“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  相似文献   

16.
三、文化问题之大在当前语境下,“文化问题之大”除了以上说从文本到语境到文化的思路外,后现代文明中新技术应用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信息技术——新媒体使文化与产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形成所谓“文化工业”或“文化经济”。如法国文化部长杰克·朗在  相似文献   

17.
文化的教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固然是“内涵相对稳定与窄小的”专业化概念 ,但更应是关涉着人类“生活样式”之塑造和人生“意义之网”之编织的生活化概念。立足人类“生活样式”塑造和人生“意义之网”编织的文化解读 ,将给我们教育与文化关系的认识提供一个新的支点 ,即文化的教育思考。这一思考 ,不单关涉到教育理念的设定、教育构成要素的文化解释 ,还将推进我们教育文化学的学科建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丰富着人类文明理论宝库。文明在文化中生成。在人类文明新形态文化生成中,有三个基本面向:在文化思想上,马克思主义所揭示的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历史性、社会性、实践性和主体性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之魂;在文化根脉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民为邦本”“以义制利”“和为达道”“天人合一”赋予人类文明形态以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之根;在文化使命上,为应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共产党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人类文明发展新航向,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文化路向。  相似文献   

19.
学界提及“巴蜀文化”者,多将巴与蜀一以概之,却皆重在“蜀文化”的研究。考察史料,“巴蜀文化”应有更为明确的区分,或以古蜀文化、古巴文化、狭义巴蜀文化、广义巴蜀文化各自为题更为客观。对古蜀文化的研究应着眼于春秋及以上,瞩目于“蜀”,关心古蜀、南亚、黄河流域三者之间的交流,此或是未来古蜀文化研究重点之一。蜀地出土文物与现存文献之间的联系亟待打通,就三星堆而言,其“青铜神树”与《山海经》文献记载之“神乌扶桑”之间或有着亟待解开的隐秘联系。《古代巴蜀与南亚的文化互动和融合》就古蜀文化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为我们提供了旧材料研用之“新”门径。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中国文化‘活的精神生命’之存在”、“儒家心性之学在中国文化中的价值和地位”、“中国文化与科学技术”三个方面阐释了《为中国文化敬告世界人士宣言》一书的精华,肯定了此书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