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阳 《家教世界》2013,(2):107-108
通过现实和艺术呈现从张爱玲支离破碎的家庭,以及身处的那变革的时代讲述了作家的传奇人生;又从其对文字天生的敏感,对美的热切追求与向往,童年所受的良好熏陶,几方面阐述了其文学创作的禀赋;还从语言风格、叙事风格、描写技巧等角度概述了其小说的艺术风格。通过文本细读分析了张爱玲对女性的关注,对人性阴暗面的深刻揭示,以及其小说永恒的悲剧意识.才女张爱玲的传奇人生造就了其传奇的作品。  相似文献   

2.
现代作家废名在创作过程中坚持自己的个性,执著于幼时故乡的影子去编制自己梦的世界,找寻自己精神得以回归的家固和艺术寄托的方式,这种主体精神和艺术追求在他的小说中显而易见。他的小说呈现出田园牧歌式的风格,但这种风格常被人们认为是作家“逃避现实”,然而社会现实人生却深蕴其中,并非真正“逃避现实”,实是一种变相反映和有意的精神艺术超越。  相似文献   

3.
张爱玲是一位自觉追求悲剧美的作家,她的小说中充满了强烈的悲剧意识。其作品不仅展示了人的生存欲望与生存困境之间的悲剧性冲突,而且还揭示了这种人生悲剧性的根源。她的悲剧意识是以人本主义为出发点的,与叔本华的悲剧理论有着某种程度的契合。她的悲剧意识是个人与时代的偶然与必然的结合造成的。  相似文献   

4.
克莱特是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的小说《美国的悲剧》中的主人公,他为了追求美国的生活方式,从一个普通的天真少年,逐步走向堕落,犯罪和毁灭,通过分析克莱特短暂人生的悲剧性变化,总结造成其悲剧的原因,揭示出克莱特的悲剧根源就是美国的社会制度。  相似文献   

5.
张爱玲小说中的女性人物形象颓废而又毫无出路,挣扎来去,摆脱不了道德与金钱的双重枷锁,难以避免情感的悲剧。张爱玲小说的主题也是女性文学的永恒主题——无非金钱与爱情。张爱玲与当代女性作家都没有解决女性的出路问题。  相似文献   

6.
汪曾祺小说恬静温馨的和谐之美中凝聚着儒道佛相互渗透的传统文化意识,体现了他所追求的熔铸了中和主义审美观的审美境界。同时,作家的人道主义情怀和现实生活赋予作家的切身体验又最终挣脱了作家的主观控制,沉重地表达出他对苦难人生的审美体验,呈现出难以抹去的悲剧色彩,从而构成了其小说文化内涵的两重性。  相似文献   

7.
王青伟的《村庄秘史》具有悲剧的"酒神精神"本质。小说述写一幕幕几近癫狂的情景,通过悲剧的丰富呈现,展示"酒神精神"的本质——直视人生悲剧,不回避人生痛苦,向往超脱和永恒。小说因而达到"形而上的慰藉"的悲剧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普遍追求思想,追逐深刻的当代,曹轩却半注美感,倾心雅致,并通过其对少年独特题材与视角的准确把握,对美好人性与商尚情操的永恒追求,充满忧郁但却优雅的审美情怀,以及其对古典美学意境的深刻感悟,充分展现了他在创作方面的美学追求,同时这些也构成了作家丰厚的创作实绩,本将通过地曹轩小说中关于“成长小说”,“悲剧意识”,“儿童视角”,“审美意境”等问题的探讨,进一步阐释曹杆小说独特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红楼梦》继承了诗体文学中的落花意象传统并把它作为小说的中心意象,具有深厚的美学意蕴。它以“花魂”、“落花”寄寓理想人格美的追求和作者的人生悲剧意识,以葬“落花”加深死亡的悲剧意识并表达永恒的灵魂自守,标示着小说美学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堀辰雄是日本昭和时代新心理主义派的代表作家。他的作品秉承了日本文学历来对“生”与“死”这个主题的讨论。作家擅长用细腻的手法刻画人物,从主人公的心理描写入手,讨论人物对于生死的选择转变。在作家致力终身的代表作《菜穗子》中,他用鲜明的对比成功地描写了三村、黑川两家两代人的不同命运,成功地塑造了女主人公——菜穗子——这个旧时代的知识女性形象。在小说当中,菜穗子的生死选择几经变化。她也曾逃避现实,选择孤寂落寞的避世生活。然而童年玩伴的人生悲剧和丈夫的转变最终使她选择了勇敢地面对现实。她对于“新生”的追求犹如凤凰涅柴,冲破了小说中现实环境的桎梏,展示了堀氏小说主题从“死”到“生”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