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利 《华章》2011,(21)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具体体现,它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的奇迹;四渡赤水之战开辟了中央红军进军云南,巧渡金沙江,北渡入川的道路,从此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粉碎了敌人企图围歼红军于川、滇、黔边境的阴谋,为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七十多年过去了,回顾历史,在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中四渡赤水之战同样留给我们无穷的思考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俗话说"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你若没读过《地球的红飘带》就难以体会长征的艰苦卓绝。小说细致地描写了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由赣经云贵川抵达陕北的过程,沿途险象环生,包括恶劣的环境,少数民族的误解和地方军阀的围追堵截。全书共七十五章,由四渡赤水、雪山草地和遵义会议等故事组成。除了再现历史记录,作家魏巍还在小说中塑造了金雨来、杜铁锤等普通革命者的形象。有人说长征是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其实更深的意义正如毛泽东所说的"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  相似文献   

3.
1935年2月11日,红军发起遵义战役,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蒋介石连忙飞抵贵阳坐镇,督师围剿红军。杨成武率红四团占领了霓儿关,佯攻贵阳飞机场,掩护红军主力从贵阳向云南省境内急进。[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A.对十余年来有关遵义会议研究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和新的进展进行述评,主要是:遵义会议与中共独立自主的开端问题;遵义会议与中国革命历史转折及中共政治路线的转孪问题;遵义会议与红军的军事转折问题;张闻天、毛泽东、周恩来“转折”中的作用及其在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早期格局中的地位问题;遵义会议与扎西会议的关系问题,其他重要问题。B.对十余年来遵义会议研究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5.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张闻天在遵义会议前从“左”倾路线中分离出来,在促成遵义会议的如开,确立毛泽东思想地位,配合毛泽东完成遵义会议后军事战略转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毛泽东思想从形成到展开提供了宝贵的内容,探讨其转变的内在因素,学习革命先辈的优秀品质,以高尚的精神塑造自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6.
一般认为红军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起因是“左”倾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不得已作大规模的战略转移,以另择革命根据地,极少把红军长征与震惊中外的华北事变联系起来。本文作者认为华北事变是促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历史大转折的催化剂,是促使红军北上抗日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7.
8.
1932年4月,中央苏区红军东征漳州取得辉煌的胜利。这次战役,是中国革命史上两位伟大革命家、军事家--毛泽东与周恩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取得重大胜利的首个战役。毛泽东力主东征福建、决战漳州,其历史功绩已为世人所知;而周恩来在支持毛泽东作出东征漳州的战略决策,参与制定红军进漳的方略,领导漳州战役的支前和后方工作等方面,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漳州战役的发动过程,是周恩来认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工程,红军东征漳州是周恩来同毛泽东密切合作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新课堂应是兴趣的课堂。然而兴趣不是天生的,如何打造兴趣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历史教学应本着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原则,尤其要善于挖掘教材的隐性知识,让学生对要研讨的知识感兴趣,由此展开讨论,在讨论中体验乐趣,在讨论中提升能力。文章以《红军不怕远征难》一课为例,谈谈如何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  相似文献   

10.
1932年4月,中央苏区红军东征漳州取得辉煌的胜利。这次战役,是中国革命史上两位伟大革命家、军事家——毛泽东与周恩来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取得重大胜利的首个战役。毛泽东力主东征福建、决战漳州,其历史功绩已为世人所知;而周恩来在支持毛泽东作出东征漳州的战略决策,参与制定红军进漳的方略,领导漳州战役的支前和后方工作等方面,也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漳州战役的发动过程,是周恩来认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一个重要过程,红军东征漳州是周恩来同毛泽东密切合作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长征是中华民族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毛泽东为这一壮举的完成做出了重大贡献,奠定了其胜利的组织基础、政治基础、军事基础和思想基础。探讨毛泽东与红军长征胜利的关系,对于弘扬长征精神,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土城战役是1935年1月下旬红军长征途中所发生的一场恶仗。在此战役中,毛泽东同志根据具体情况,作出不同的指挥,最后使红军脱离了川军的追击、西渡赤水河,为赢得长征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乌江南岸,一哭贵州“干人” 1934年湘江血战后,中央红军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锐减为5万人。在危急时刻,毛泽东力挽狂澜,指挥主力红军避实击虚,向敌人兵力空虚的贵州开进。  相似文献   

14.
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通过说理启迪法、行为指导法、实践锻炼法、意见沟通法、制度保障法等方法对红军官兵进行教育,培养出大批党和红军的干部.  相似文献   

15.
16.
毛泽东说四渡赤水是他一生中的“得意之笔”。于是,人们产生误解,以为“四渡赤水”就是指当年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其实毛泽东指的是“第四次渡赤水”。事实上,前三次也没有值得得意的地方。一渡赤水由于情报失误,导致土城之战失利,毛当时虽然连个正式的指挥头衔都没有,但也一再检讨。  相似文献   

17.
1935年9月20日,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纵队和彭德怀的红三军团,人困马乏地到达甘肃南部的宕昌县哈达铺。 9月21日,在哈达铺关帝庙前的空地上,召开了陕甘支队团以上干部大会。毛泽东在会上说:“我们要感谢国民党的报纸,为我们提供了陕北红军的消息。那里不但有刘志丹的红军,还有徐海东的红军,  相似文献   

18.
红军长征是一部雄伟的历史画卷,也是一座永不枯竭的精神富矿。将为中华民族历史前进,为培养公民崇高的理想信念,奋发向上的道德情操,尤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提供巨大的动力支持和理论依据。尊重红军长征的历史事实,深入发掘红军长征的历史内涵,尤其红军血战突破湘江,是改变中国革命命运的历史转折点,是促成遵义会议召开的重要原因,也是中国共产党和工农红军摆脱困境走向新生的开端。因此,客观评价红军突破湘江的历史作用,给予红军血战湘江应有的历史评判高度,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并以此缅怀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广大红军将士,慰藉为革命献出生命的英灵。这是我们研究与宣传红军长征伟大历史意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1933年5月.蒋介石政权动用近100万军队第五次“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农村根据地,并以50万兵力重点进攻中央苏区。前四次“围剿”中,由于红军贯彻实施了毛泽东的运动战方针,国民党军队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均以撤退告终。而这一次,由于毛泽东失去领导权,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采纳德国军事顾问李德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中央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以后的严重情况下,党中央及军委开始进行了退出根据地的直接准备工作,1934年8月初,军委命令红六军团退出湘赣根据地,向湘西转移,与二军团会合,作为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长征的先遣队。据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回忆:准备“在华南舶湘黔两省交界地区创建一太片新的苏维埃根据地”^[1],这段回忆与李维汉同志的回忆:“1934年7、8月间,博古把我找去,指着地图对我说:现在中央红军要转移了,到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