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健 《老年教育》2006,(7):55-55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冠心病、脑血栓的发生主要是由血液的粘稠凝聚和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等血管自身病变两方面原因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管痉挛引起,这些原因造成了心脏和大脑的血液供应减少或者中断。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溶栓治疗在临床上的应用愈来愈广,主要用于急性心肌梗塞(AMI),其次是脑血栓形成、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第一代溶栓药尿激酶(UK),链激酶(SK)。第二代溶栓药有组织血浆蛋白原激活物(t-PA)和分高血浆蛋白原链激酶激活复合物(APSAC)1治疗目的溶栓治疗是应用溶栓药物溶解已形成的血栓并使其血管再通的一种疗法,药物溶解血栓的效果与血栓新鲜的程度有密切关系。所以,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及早应用溶栓治疗可以使闭塞早期的冠状动脉再通,从而达到血液的再灌注,挽救缺血的心肌,改善心脏功能,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脑卒中(Stoke),又称中风或脑血管意外(Care-brovaseular accodent),是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脑卒中是中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亦为临床上常见的急重症,普遍采用综合性治疗,其中脱水疗法是主要措施之一,有时甚至成为抢救的重要手段;而甘露醇作为渗透性脱水利尿药,有降低颅内压、改善脑水肿及清除自由基的作用,常用于急性脑卒中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心健 《老年教育》2007,(2):63-63
心脑血管疾病是中老年人最多见、也是对健康威胁最严重的疾病。在中国,每年大约有260万人死于心脑血管病,面对这类疾病对人类的挑战,医学专家指出:心脑血管病治疗必须多点协同抗击,从预防治疗全面入手。  相似文献   

5.
近五年来我们采用药物加频谱治疗褥疮达到了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过程简介如下: 一、临床资料 我们总结的五十例患者均为住院病人,男35例,女15例,年龄在60~80岁,入院伴有褥疮36例,入院后发生褥疮14例,患者均为长期卧床不起且生活不能自理的脑血管意外的病人,如脑血栓、脑梗塞、脑血栓后遗症等,褥疮溃疡面积大小不等。  相似文献   

6.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是在脑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的血栓形成所致.开展高血压病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防治,积极治疗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糖尿病、高血压病、心血管病等,能有效地降低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和致残率.目前尤其要重视“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消栓灵系由白眉蝮蛇毒中提取的蛋白酶类抗凝血药,临床用于脑血栓、心肌梗塞的溶栓治疗。文献报道副作用偶有肢体酸痛、出汗、多眠等,但致药物性皮炎少见,现将1例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8.
双嘧达莫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防止及治疗心肌梗塞、预防血栓形成和局部溶栓治疗等。近年来,随着对该药的深入研究,发现此药对多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1 治疗小儿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每日口服双嘧达莫3-5mg/kg,分2-3次服,连服3天能使病儿体温迅速下降,病程缩短,临床症状减轻。  相似文献   

9.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临床常见的急重症之一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溶栓治疗作为缺血性卒中急救的主要手段 ,近年来已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文章就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溶栓药的用法、治疗时窗及其影响因素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0.
2838例老年高血压护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是常见的临床综合征,亦可说其是以收缩和舒张压增高,常伴有心脑、肾等器官功能或器质改变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该病可由多种发病因素和复杂的发病机制所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体液内泌遗传,肾脑血管压力感受器的功能异常,以及细胞膜离子转运异常等均可导致高血压病。它最大的危害在于对全身血管造成长期超极限的额外压力,导致血管的脆性损伤,最终引起血管的破裂、堵塞,可以说高血压病是导致中老年人死亡的罪魁祸首之一。更为严重的是高血压还与高血糖、高血粘、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脑血管病(CVD)发病率非常高的国家之一,每年至少有200万新的CVD疾病病例[1].脑血管意外大多发生在中老年人,其致残率甚高,据统计约为86.5%,对社会和家庭造成很大负担[2].因偏瘫病人长期卧床,患者易产生暴躁、感情脆弱、焦虑、紧张等心理变化,导致其就医过程中依从性差,从而影响病人的康复.现通过对53例脑血管偏瘫病人的护理,分析其依从性差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如脑梗死、脑血栓形成等是老年人常见病和多发病,死亡率高.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后,可使某些器官功能损伤甚至衰竭,甚至发生多个器官功能损伤、衰竭.各器官功能衰竭加重原有脑部病灶的损伤,并可使机体各器官进一步受累,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导致死亡.因此开展脑缺血再灌注多器官损伤防治作用的研究,具有重大医学价值和社会意义.该文就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肺、肝、肾、胃肠、脾等器官损伤和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肢体功能障碍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并提出“双向式”的科学研究概念.  相似文献   

13.
通常雾霾可以穿过鼻腔中的鼻纤毛的阻挡直接进入肺部,并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有害物质溶解在血液中,对血管内皮直接造成缓慢、持续的损伤,促使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斑块,以及斑块破裂和急性血栓形成,不仅会引起胸闷、气短、心慌、头晕等症状,还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血栓,使原有心脑血管疾病病情复发或恶化,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非常大。当然,空气污染并不是疾病传播,只要心血管病患者能以正确心态面对,合理方式处理,就能安然度过雾霾季节。  相似文献   

14.
脑血栓形成、梗塞、闭塞性动脉硬化等类疾病大多由于动脉硬化,血管内壁粗糙、狭窄形成血栓或栓塞造成阻塞,相应组织缺血缺氧,营养障碍,发生一系列疾病。 本文自1986年至今,以蝮蛇抗栓酶溶栓,配以活血化瘀扩张血管,加强营养,治疗此类疾病12例,均获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本文了脑血管意外时心脏病变的临床表现,脑血管意外的部位、性质、病损范围大小与心电图改变的相关性,脑血管意外合并心脏病变的发病机理,以及脑血管意外合并心脏病变的治疗等内容,阐明了脑源性心肌缺血的相互关联。对正确判断、提早预防、治疗脑血管意外后心脏病变的出现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疾病成了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且病死率高,敢残率高和复发率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中年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病死对社会是一大损失,中老年人致残成了社会和家庭的负担。倡导护理走向社区走向家庭,开展宣传教育,加强预防,消除或减少脑血管疾病的发病因素,防病于未然,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7.
中风就是急性脑血管病,它与心血管病、癌症共同构成当今世界上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三大疾病。中风多发生于中老年人。教师是脑力劳动者,如何预防脑血管病显得更为重要。 引起中风的主要原因是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因此,积极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预防  相似文献   

18.
心健 《老年教育》2006,(8):55-55
如何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世界医学界一致的观点是在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同时,将药物干预放在重要的位置。药物干预最为关键的是要对血液和血管病变同时治疗。改善血液病变主要是降低血脂、血液粘稠度,抗血小板聚集,使血栓不容易在心脑血管内形成。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性痴呆(Vascular clementia VD)是由于脑血管病直接引起的痴呆,是老年人痴呆的重要原因之一。诊断要点在于首先存在痴呆,且与脑血管病相关联。大量研究表明,VD是唯一可预防和治疗的,治疗VD的新进展包括预防性治疗,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治疗。  相似文献   

20.
本组6例,4例为肾病综合征Ⅱ型,1例为全身淀粉样变性,1例为糖尿病性肾病。其中3例经头颅CT证实并发脑血栓形成,1例肾静脉造影示左肾静脉血栓形成。发病开始均用强地松60mg/日等综合治疗,有浮肿时加服利尿剂,常规长期口服潘生丁225m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