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小学自然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想象力。我在自然教学中是怎样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呢? (一)用形象的语言,诱发学生想象教师的语言是启发儿童想象的重要因素。语言越形象、越生动,就越容易诱发学生想象力。在自然教材中,有些课文缺乏感性材料作为想象的基础。因此,必须凭借学生已有的经验及教师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口头描述,来帮助学生确切地领会课文内容,诱发学生想象力。如何使语言生动形象呢?其一,在讲述时要多打“比方”。例如,在向学生讲述地球位置  相似文献   

2.
既然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我们的课堂就不要强求他们的想法做派是一模一样的,要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贯穿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每一个孩子心中都充盈着想象的激情,蓄积着创造的欲望,活跃着探索的精神,如何在音乐课上,培养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做法:一、通过欣赏教学发挥想象力我曾经看过一段教育随笔,这样写道:"学习音  相似文献   

3.
叶圣陶先生曾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运用各种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教学手段,创没情境,把学生引入作者所描绘的情景中去,让学生既有所知,又有所感,这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深刻理解课文内容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既然孩子的个性千差万别,我们的课堂就不要强求他们的想法做派是一模一样的,要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贯穿在教学各个环节中.每一个孩子心中都充盈着想象的激情,蓄积着创造的欲望,活跃着探索的精神,如何在音乐课上,培养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呢?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我的做法: 一、通过欣赏教学发挥想象力 我曾经看过一段教育随笔,这样写道:"学习音乐必须从童年开始,音乐是心灵与神的对话.  相似文献   

5.
《浪花》一课,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看图学词学句课文。作者通过比拟手法。写出浪花在不同情况下的特点。文中插图的景物很美,可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观察,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加深对重点词句的理解。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对《浪花》一课的教学注重抓了以下几个环节。一、指导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浪花》中的插图,可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教学开始,引导学生围绕“我”和“浪花”进行观察。我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当浪花涌向沙滩.搔痒我的小脚丫时,我的心情怎样?我看到沙滩有各种各样的贝壳、小虾等,我会怎么想?怎么做?如果是我们来到这美丽的沙滩,看到眼前这一切,会有什么表现?通过观察、想象,学生既了解了图上的内容,又有助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指导背诵的板书设计江苏江都黄思中心小学顾太忠指导学生背诵,以直观形象的板书信号进行提示,用形象识记促进意义识记,学生就能背得快、记得牢。我常设计下面几种板书,有效地指导学生背诵。一、摘词法。低年级要求背诵的课文内容虽然很短,但对人学不久句段训练还不扎...  相似文献   

7.
左小玲 《江西教育》2003,(15):28-28
一、读前预测法:课文的标题往往体现文章的主旨,课文中的插图一般能对课文内容提供直观的线索。因此,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标题和插图等,结合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地推断或预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用下列内容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预测课文中可能会谈到的内容。1.Whatdoyouthinkthispassageismainlyaboutaccordingtothetitleandthepicture?2.Whatwouldyouliketoknowaboutfromthispassage?二、读中巧问法:在指导学生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我通过巧设开放性问题使学生…  相似文献   

8.
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呢?我在教学实践里有以下几点体会:一、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受美。古语说:“无情不成文”。“情”包蕴在课文内容中,“境”即是课文内容所构成的画面。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生动的讲述,精彩的画面,直观形象的表演,以及电教设备的运用,创造出一种审美意境,引起学生心灵上的共鸣,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掌握语言艺术、领会文章意境的欲望。例如教《观潮》一课,我就是通过形象的录相,把钱塘江大潮来时汹涌澎湃、气壮山河的宏伟气势逼真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急切地想探知课文内容,想知道课文的精彩描…  相似文献   

9.
根据《大纲》对三年级学生提出“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要求,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到“租讲一篇,精讲一段”。在教学《大雪山》这篇读讲课文时,我就抓重点段第六段,指导学生分析理解,其做法是:一、从词句入手,理解每句话是怎么写的。我在引导学生能达到说出“这一段由四句话组成,第一句写风,第二句写冰雹,第三句写雨,第四句写积雪”这个基本要求后,接着告诉学生,这段写“风、冰雹、雨、雪”的话都突出个“大”字,我们先看课文,写风是怎样写的?学生回答:“风卷着雪花,万马奔腾似的,从山顶上呼啸而来,把战士们吹得摇摇摆摆,站不住脚。”对学生这样的回答我不满  相似文献   

10.
怎样培养学生的写话兴趣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借助课文插图写好看图写话。首先教学生写好看图写话的要点,即:时间,任务,地点,干什么,结果或心情。写课文插图, 要求可以和课文内容相仿(fang),也可以根  相似文献   

11.
在几年的美术教学实践中,我了解到不少学生的想象力十分丰富,他们能把自己看到的喜欢的东西,通过想象,再用画面表现出来。这样不仅能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发挥,而且也提高了他们对生活的情趣。我们可以把学生的想象力分为两类:一类是简单的保存对事物的形象;另一类是把这些形象通过记忆思考组合成新的意象。后者是积极的想象,是创造性的想象,如何使这种想象在美术教学中得到发展,是培养学生创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我们应该对学生的这种想象力加以爱护和培养。 我们现在的教材是以摹仿性作业为主;创作性作业极少。这样,中小学生的创作能力和鉴赏能力就很难提高。针对教材上的这些不足,我采用补充创作课的教学内容等方法进行教学,提高  相似文献   

12.
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是小学教学中读的基本目标,也是衡量一节语文课任务完成的标准,必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因此,阅读教学尤为重要,它不但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句、段——品读课文,还能使学生走出文本、扩展视野。  相似文献   

13.
正《秋天的怀念》教学即将接近尾声。我问学生:你可读懂了母亲?读懂了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可读懂了作者?读懂了他的怀念?学生真诚的眼神告诉我他们的感动。懂了,就请你把这种内心的感受用文字表达出来,我打出了一张PPT:随文写话。请你结合课文内容,根据下面的句  相似文献   

14.
创新能力的核心是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进行创新教育 ,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亟待探讨、解决的问题。为此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我认为拓展课文内容 ,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一、续编课文 ,在想象中激活创新思维。续编是课文内容的延伸。按过去的做法是让学生根据原文的中心 ,定向地发展 ,把故事继续往下编。而我在教学第四册《骄傲的孔雀》一课后 ,抛给学生这样几个问题 :孔雀听了喜鹊的话后心情怎样 ?会想些什么 ?说些什么 ?会怎样做 ?然后让学生不受约束 ,大胆想象 ,标新立异地把故…  相似文献   

15.
想象是思维的翅膀,富有想象力的语言更有活力,更加形象生动。训练想象力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训练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最为切实便利。一、扩想能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我经常用扩想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所谓扩想,就是对教材文句的内涵作开拓,或将课文故事扩展。如教看图学  相似文献   

16.
单梅 《文教资料》2006,(9):76-77
语文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创新能力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需要训练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发展。那么,什么是想象?什么是想象力?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写道:“想象在心理学上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也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概念告诉我们,“创造新形象”需要想象;反映已有的“不再眼前的事物”也需要想象。作文教学、作文创作和文章阅读都离不开想象。想象力是…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要求,不再限定在培养听说读写的能力上,同时还进一步提出:要在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发展其思维能力,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潜能.那么,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想象力的培养呢?我谈几点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教师如何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呢?一、运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教学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把一些看不到的、抽象的事物直观地演示出来,使人有百闻不如一见之感。如讲《中国  相似文献   

19.
把老师从主角变为导演,将学生由听众变成演员,这是我在探索语文课主体性教学中的一点有利于学生主体性培养的做法。一、引进绘画辅助语文教学把绘画引导语文教学中,就是让学生在阅读课文后,通过自己对课文的理解,把课文内容用绘画形式形象的表现出来,借以培养多种能力。学文绘画相长。在讲课前老师应提前布置练习:画全篇(系列画)或某一段(单张画)。要求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开丰富的联想,把课文的内容形象地再现出来,然后把画贴在教室里,让大家进行评议、评选,从而达到学文、绘画相长的目的。以观画促表达。绘画可…  相似文献   

20.
课堂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主渠道,对学生思维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核心所在,而作为拓展学生思维广度和深度的想象思维,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就自己有关方面的教学探索作如下例谈。一、循意延续式即要求学生凭错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依据课文内容和中心,从结尾句、段切入,展开合理的想象。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抓住结尾句“狐狸叼起肉,钻到洞里去了”激发学生想象:“狐狸把肉叼进洞后,事情又会怎样发展?”这一问,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有的说:“小狐狸看到肉高兴地叫起来:‘妈妈真好!妈妈真好!’”有的说:“乌鸦看到自己窝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