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关于《马氏文通》的版本,何容在1937年6月24日天津《益世报》的《马氏文通的版本》中介绍了四种。但版本收集不齐,且出版日期、版面情况缺乏介绍。现根据上海市图书馆和部分高校藏书,系统补充介绍如下:(1)最早的版本是竹纸铅排线装,十卷分装十册,每卷自编页码,书面题《文通》,前六卷题“光绪二十四年孟冬”,后四卷题“光绪二十五年季冬”,即公历1898—1899年出齐,上海商务印书馆印行。(2)绍兴府学堂教科书,光绪壬寅年(1902年)正月依马氏原书排印本锓木印刷。扉页题《文通》,封面写《马氏文通》,竹纸木印线装,十卷分装十册,每卷自编页码。(3)第三种甲辰年(1904年)十二月初版(后来再版的本子有写光绪三十年即1904年  相似文献   

2.
<正>一般说来,任何一个体系在它最初建立起来的时候总是不十分完善的,其中往往存在着某些顾此失彼、自相矛盾的现象。《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著作,它第一次建立起了较为完整的汉语语法体系,自然也就免不了有自相抵牾的现象存在,本文就其中某些情形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正>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为《文通》),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语法学著作。但它“不愿意把自己局限在严格意义的语法范围之内,常常要涉及修辞。”因为语法和修辞有密切的联系,语法规律的形成,“原是以修辞的需要为出发点的。”如果不注意语法和修辞的密切联系,其结果,“则语法是语法,恐怕无论讲得如何周密,还是不适合于实用的。”马建忠著《文通》,力求“抉前人作文之奥,开后人琢句之门”,就是将语法和修辞结合起  相似文献   

4.
《马氏文通》中的“句”和“读”,是全书中“矛盾最多,最不容易弄清”的部分。究竟什么是“句”,什么是“读”,历来是众说纷纭,常令人莫衷一是。如果只看马氏给“句”和“读”下的界说,二者的界限本来是很清楚的:  相似文献   

5.
《马氏文通》发表一百年来,不时遭到各种非议。然而,用历史的观点来看,如果没有《马氏文通》,中国的语法体系不会建立这么快,即使建立起来,也不会象今天这么发展。  相似文献   

6.
《马氏文通》从1898年发表以来,至今九十年了。在纪念《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发表九十周年的时候,回顾九十年来《文通》在汉语语法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对当前的语法研究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7.
《马氏文通》句读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氏通》在中国语法史上具有开拓之功,其中很多术语成了后人研究的重点。句与读的关系一直是研究关注的焦点。《马氏通》句读观的缺点、句与读的关系、句与句的关系等问题是以往研究的薄弱环节。  相似文献   

8.
《马氏通》在感叹句研究领域取得的成就:一、关于感叹句的概念、归类和分类。二、关于感叹句的句式。三、与感叹句有关的语气词研究。四、叹词的研究。《马氏通》为后人研究感叹句开辟了许多新领域,并提供了一些好的研究视角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一 从《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问世到今年的九十年里,虽然先后出版了不少汉语语法专著,但是就古代汉语的语法专著来说,无论是从提出问题的广度深度以及解决问题的程度来说,还是从著作的规模和收例的丰富来说,至今还没有哪一部著作能完全取代《马氏文通》。这是多数语言学家所共同持有的看法。这个历史事实已足以说明《马氏文通》在中国语法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了。  相似文献   

10.
陈月明同志的《〈马氏文通〉虚字学说》在揭示本意、释文解疑、察辨源流等方面对《马氏文通》虚字理论进行了开拓性的、富于启示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马建忠先生出版《马氏文通》以前,汉语没有名、代、形、动等词类名称。马氏之代字者,代词也。《马氏文通》代字章之“发语者”、“与语者”,“所为语者”,即分别指今天的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本文试就马氏“与语者”(第二人称代词)作一简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马氏文通》中的“转词”在句中的位置、所表示的意义,转词与动字、止词、状语、状辞、司词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探讨,指出了转词与止词及与状语、状辞发生混淆等问题,并对《马氏文通》转词范围的界定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从《马氏通》的界说和阐释出发,分析马氏在给动字分类时所采用的施受事、语态、动向等意义标淮;分类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不符合逻辑上的分类过程,引起分类错误。  相似文献   

14.
梁永雪 《文教资料》2007,(25):74-76
《马氏文通》是我国第一部成系统的汉语语法著作,其"代字章"首次提出"代字"这一语法概念,并将其独立为类,按意义划分为指名代字、接读代字、询问代字、指示代字四大类。此后,语法学家就此作了深入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1.对《马氏文通》"代字"词类地位的认识;2.对《马氏文通》"代字"分类体系的继承与发展;3.对《马氏文通》代字章的"个案"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马氏文通》(以下简称《文通》)对静字定语的处理,语法学界普遍认为马建忠是完全模仿了拉丁语法。其实并非完全如此,因为:一方面,马氏明确地将静字定语与偏次关联了起来;另一方面,《文通》中无迹象表明马氏将静字定语与其中心语视为同次。由此可见,马氏在处理静字定语的问题上注意到并有意识地顾及了汉语的实际。《文通》中的“顿”是因语气停顿而表现出的语音节奏单位,不是语法结构单位。另外《文通》中接读代字“其”与指名代字“其”的区分是不必要的,但马建忠能从修辞的角度阐析两者的细微差别是难能可贵的。  相似文献   

17.
古代汉语的第二人称代词多至八个:尔、汝、女、而、乃、若、戎、子。列举书证说明“子”是对称代词,澄清学术界的一些误解。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加上古代汉语假借字、通假字的活跃,作家使用汉字的习惯和任意性,造成了古代汉语第二人称代词多至八个。  相似文献   

18.
古代汉语的第二人称代词多至八个:尔、汝、女、而、乃、若、戎、子.列举书证说明"子"是对称代词,澄清学术界的一些误解.由于受方言的影响,加上古代汉语假借字、通假字的活跃,作家使用汉字的习惯和任意性,造成了古代汉语第二人称代词多至八个.  相似文献   

19.
《马氏通》的转词较为复杂,在形式上可以从“所系动字之类为别”、“转词所处先后之位”、“有介、无介之别”等三个方面来考察。《马氏通》所论的转词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句法平面上考察了<战国策>双宾语结构(共319例)构成成分的词类和<战国策>双宾语结构的格式这两种情况.在此基础上,文章还归纳了<战国策>双宾语结构的句法上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