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想像,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在诗歌中,诗人把头脑中原有的各种印象、图景、经验等调动联系起来,根据主题思想的需要,通过分析、比较,进行剪裁、取舍,重新加以组织,渗入自己的真挚感情,注入自己的主观见解,而创造出新的形象和意境的过程便是想像。它既是诗人对生活深刻理解与思索的结果,是形象思维的飞翔,是感情的升华,也是诗歌的主要特征。正如诗人艾青说:“没有想像就没有诗。”那么如何体会诗歌的想像呢?一、利用现代教学设备,精心设计朗读,认识诗歌中的想像我们在朗读诗歌时,…  相似文献   

2.
想像篇心理学上讲,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就是想像。写作需要想像,离开了想像,就写不出好的文章。想像文章是作者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把生活艺术地夸张,创造出超越现实生活的文章。  相似文献   

3.
想像为学生的思想安插了腾飞的羽翼,让时空没有阻隔,让人们勇于探索与创造,能够不断采撷希望的硕果.因此,没有想像就没有新的突破和收获.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文学家、艺术家还是科学家。在他们的创造过程中都渗透着丰富的想像和创造。如果没有想像,一切智力活动就会失去起飞的翅膀。而4、5岁的幼儿富于幻想。创造萌芽刚刚绽露,十分脆弱。教育要提供一个友善的和有奖赏的环境。从而保证让幼儿的想像和创造力得以繁荣发展。那么。幼儿教育应如何培养其想像和创造力呢?  相似文献   

5.
小学生想像以再造想像为主,创造想像力还处于逐步发展之中。在教学中,教师必须把教材本身提供的形象传递给学生,予以启发引导,给学生提供想像的机会,促进创造想像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想像是创造性思维的基础。没有想像就没有艺术 ,没有想像就没有创造和发明。试想 ,历史上的哪一项创造发明离开过科学家、发明家丰富的想像?因此 ,我们认为美术教师在传授给学生绘画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应重视学生想像力的培养。一、丰富表象 ,鼓励学生多想想像是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建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由此可见 ,表象是想像的基础。因此 ,美术教师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获得感性材料 ,积累丰富的表象。1.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和事物。因为培养学生观察力是美术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 ,所以 ,生活中教师应随时给学…  相似文献   

7.
想像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想像的过程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的语言说,就是“寂然凝虑,思接干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的功夫。语言描述的形象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想像和联想来实现,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没有想像与联想,也就没有语感。  相似文献   

8.
想像是创造的前提,没有丰富的想像就没有大胆的创造。孩提时代是天真烂漫、充满梦幻的时代。在孩子眼里,世界的一切都富有生命,富有活力,它是那么神秘、那么诱人。在儿童时代,想像会使孩子插上翱翔蓝天的翅膀,乘上穿越时空的飞碟,登上周游星际的飞船……根据孩子们充满幻想、富于想像的特点,进行想像放飞型作文,不仅可解决学生作文无话可说、有话难说的问题,而且可以提高语言能力和创造能力。一、精心命题,激发学生情趣想像虽能冲破时空限制,进入上下几千年、纵横数千里的广阔时空,但它并不是超越客观现实的奇思妙想,而是以人…  相似文献   

9.
任焱平 《甘肃教育》2003,(10):47-48
王朝闻先生曾说:“没有想像就没有创作,没有想像也没有艺术欣赏。”想像和审美的关系,犹如航船和航线那样密切。想像的突出特征是它的创造性,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为了形容黄河浩浩荡荡的气势,把所感受到的黄河,在想像的世界里进行一番改造,才吟出“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样的千古妙句。想像和艺术创造有着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因此在美术课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0.
徐佳 《双语学习》2007,(5M):36-36
富有想像力的学生一般创造性也较强,历史上大凡有成就的科学家、发明家、艺术家在学生的时候都极富想像与创造性,然而,这种想像与创造又常常以稀奇古怪的问题出现。开发学生的想像力是十分必要的。想像力应用到实际中去的多少,也是评价一个人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世界上凡是具有创造力的活动,都是想像的结晶。没有想像,人类就没有预见也就没有发明创造,没有艺术创作。人类在实践生活中,会不断遇到新的问题,产生新的需要,而想像是解决这些问题和需要的非常必要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想像是指人在头脑中对表象进行加工,从而产生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在想像过程中,不仅可以创造出未知的事物形象,而且可以创造出未曾存在过的事物形象,它是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开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中要求:“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激发想像力和  相似文献   

12.
赵可嘉 《山东教育》2003,(21):64-64
创造离不开想像,想像是创造的灵魂。想像是智力活动富有创造力的一个重要条件,它是人时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性思维自始至终伴随着想像。巴甫洛夫在《给青年们的一封信》中指出:“鸟儿要飞翔,必须借助空气与翅膀;科学家要有所创造,则必须占有事实和展开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创新与想像又像一对孪生姐妹,二者不可分隔。有人把想像比做思维的翅膀,可以说没有想像也就没有创新,没有创造。作文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的主渠道,是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方面。本文将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来谈谈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对学生想像能力的培养。一、确立想像意识我们所认为的想像意识是指在作文教学中,以想像为纽带,使想像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应该说,想像意识在文学创作中是极其重要的,大闹天宫的孙悟空,嫉恶如仇的花和尚,智慧…  相似文献   

14.
想像是对已有经验进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形象的过程。在想像中,人类的思想自由地驰骋,进行一个又一个奇妙而独特的创造。学前期是想像迅速发展的时期,它几乎贯穿于孩子的所有活动之中,如游戏、语言活动、音乐、美术,乃至实际生活中都充满了孩子们的想像。想像不但对个体经验的掌握和巩固,以及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有积极的影响,而且是创造力发展的基础。在如今这个强调个性和创造的社会中,相信很多父母已经开始注意保护和发展孩子的想像力。0岁~2岁想像发生时期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想像必须依靠头脑中已有的形象和经验。刚出生的宝…  相似文献   

15.
联 想 和 想 像 在 作 文 教 学 中 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新课程标准关于作 文 教学 的 目 标也 注 重 联想 和 想像。怎样教学生运用联想和想像写作,我们深入课堂,进行探讨,颇有体会。 一、 在生活中积累素材 郭沫若如果不了解现实生活中的街市、街灯及街上各种货物的陈列,如果没有关于牛郎织女等神话故事的积累,他就不可能在短短的16 行诗中,想像出一幅幅真切动人的画面,创造出一个个美丽感人、寓意深刻的形象。罗娟老师设计的一堂 联想、想像作文”课,充分利用学 “生生活中的素材,引导他们联想、想像,效果很好。她首先出示作文题《梦中…  相似文献   

16.
王新丽 《教育探索》2004,(10):73-73
想像,是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过程中,对已感知的事物进行加工创造。产生一种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我国古代文艺评论家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中指出:“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意思是说,作家写作时的构思过程就是一种艺术想像活动。没有想像,就没有作品,更没有传世佳作。 阅读欣赏文艺作品也需要想像,因此想像也便自然成为学生学习和运用语文知识的一个重要条件。 从语文教学的目的和任务而言,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想像也是极其重要的。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有四个区域:感觉区、储存区、判断区和想像区。前三区分别起着接受、整理和评价外来信息的作用,想像区则把新旧信息用特殊方式联系起来,创造出新的东西。可见,想像区具有把知  相似文献   

17.
想像是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想像力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脑的思维加工,创造出新的形象的能力。如果没有积极的想像活动,学生要顺利有效地完成一门学科的学习任务是一句空话。经验证明,想像对语文学习的作用尤其重要。想像可以使学生根据阅读文本的描写、教师的讲述,打破个人已有经验的狭小圈子,把在不同时间、地点获得的知识多方面联系起来;可以使学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从文本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引出自己脑海里栩栩如生的画面和形象,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思维能力,发展智力。  相似文献   

18.
[概述] 想像是在已有的感性材料基础上,经过新的组合创造出新形象的思维过程,具有虚构性特点;想像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想像的目的是创新。情境本指亲身经历的某种具体场合的情景、境地。作文命题中的情境一般都是命题者依据某种目的而创设的。情境想像作文指界定了特有的情境,要靠想像才  相似文献   

19.
作文离不开想像,整个构思写作始终伴随着想像思维。这是因为想像是人脑对记忆中的表象改造并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像是思维延伸的先导,只要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想像可以提高审美能力,丰富知识视野,想像可以全面地认识事物,辩证地分析问题。大胆合理的想像能为塑造作品形象、表现主题思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下面我们以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为例来分析想像对作文  相似文献   

20.
高考语文的阅读鉴赏从2 0 0 1年起新增了“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这一能力点,所谓的“推断”,就是由此及彼的联想、推理、判断。可见,联想是进行推断的前提,没有一定的联想,推断就无从下手。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要善于联想和想像。事实上,联想和想像始终贯穿在阅读的全过程中,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联想和想像就没有严格意义上的阅读。高考新增这一能力点,既是对阅读本质的回归,又反映出考试要求的提高。我们知道,阅读鉴赏是一个由感受形象———到审美判断———再到体味欣赏的由易到难的过程,或者说,是一个由语言符号———到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