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唐廷以逾于常时的军赏奖酬军功,加速了"安史之乱"的平定。其后,唐廷为了在藩镇林立的政治局面下维护统治权威,将与复杂政治、军事局面密切关联的军赏拓展为经济利益输送的工具,利用军赏着力建设中央嫡系武装——神策军,并在以"两税法"削弱了地方财权后,倚之加强对藩镇军政的控制。此外,唐廷还尝试以军赏配合政治运作绥靖河朔骄藩,并在强藩坐大时,以其维护朝廷的安全。  相似文献   

2.
天宝十四年(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十二月,安史乱军渡过黄河,攻陷东京洛阳,建立大燕政权;次年六月,又攻下西京长安。唐中央虽广募军队,又有回纥、西域等少数民族军队出兵相助,但安史之乱仍持续8年之久。安史乱军之所以如此迅速地攻陷两京以及安史之乱之所以持续如此之久,一般史书只谈到“由于唐朝政治腐败,军备废弛”。或认为,唐玄宗“新募的兵士缺乏训练,唐朝统治集团内部又矛盾重重,指挥失宜,唐军抵挡不住安禄山的进攻”。这些观点若仅从唐朝单方面看,是有道理的,但如果从乱军方面考察,我认为,还有如下三个因素是安史乱军迅速攻陷两京及安史之乱持续之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郭子仪(697—781),汉族,祖籍山西汾阳,生于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唐代著名的军事家。武举出身,高七尺三寸,勇武不凡。安史之乱时任朔方节度使,在河北打败史思明。后联盟回纥收复洛阳、长安两京,功居平乱之首,晋为中书令,封汾阳郡王。代宗时,叛将仆固怀恩勾引吐蕃、回纥进犯关中地区,郭子仪正确地采取了结盟回纥,打击吐蕃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郭子仪(公元697年-公元781年),中唐名将,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他一生经历了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在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将。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收复洛阳长安两京、智退吐蕃回纥的战斗中有  相似文献   

5.
河朔问题自安史之乱以后一直是唐廷感到最为棘手的问题。然而,在武宗朝,唐廷和河朔的紧张关系却曾一度出现罕见的缓解局面。其原因即在李德裕对河朔政策的成功。河朔自形成对唐中央集权的威胁之后,由于它在整个藩镇格局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而一直受到唐廷的特别关注。因此,宪宗即位之初,对付河朔割据问题就成为当时裁抑藩镇方针的重心。其政策主要是:企图革除河朔节帅传袭制,或者通过折镇割州等手段削  相似文献   

6.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是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最后两句。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十月,官军进克东京(洛阳),次年春,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历时九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基本平定。时杜甫正流寓剑南的梓州(今四川三台县),忽听到这个重大的胜利消息,心情十分激动,奋笔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  相似文献   

7.
唐朝天宝十四年(755年),为唐玄宗所一贯宠信的“镇边重臣”安禄山举兵反叛朝廷,爆发了持续九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这场封建皇朝中央政权势力与地方军阀割据的争夺战,给广大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也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一个转折点.此后,唐王朝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日益激烈,长期战乱不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日趋尖锐.《石壕吏》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后的第五个年头(759年).当时,安禄山已被他的儿子安庆绪所杀,长安、洛阳先后被唐军收复,唐朝大将郭子仪等九节度使率领大军包围安庆绪于邺城,形势对唐非常有利.但由于统治者的昏庸,诸军不设统帅,而以宦官鱼朝恩为观军容宣慰使,军队由于没有统一的指挥,结果大败溃散,郭子仪退守洛阳,洛阳  相似文献   

8.
马守信 《新高考》2010,(7):77-77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广州、海南岛,逼近香港。在当时的条件下,人民解放军完全有能力收复香港。但是新中国政府经过慎重考虑,对香港采取了“长期打算,充分利用”的政策,维护了香港作为自由港的地位。那么,当年新中国政府为何没有乘胜收复香港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与日伪合流,军事上抢占战略要地的同时,在经济上则派大批官员到收复区接收敌伪产业,抢劫人民财产。他们在发“国难财”之后又大发“胜利财”。天津是敌伪产业较为集中的城市,国民党政府接收天津敌伪产业的过程,不仅体现了其对收复区人民的掠夺政策以及各接收机构、接收人员贪污腐败行为,而且进一步暴露出以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国民党统治政权的反动性、腐朽性,加速了其反动统治的崩溃。  相似文献   

10.
李富春在解放战争初期即把发展经济作为支援战争和巩固根据地的物质基础。东北野战军收复吉林、鞍山等工业城市后,他认为由乡村到城市的转变在东北的时机和条件已经成熟。为了迎接这一战略性转变,他对工作重心转移、城市接管、工商业政策、经济建设和作风转变等重要问题,从理论到实践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和创造,形成了较为系统、具有特色的经济思想和政策:他的经济思想与实践具有时代特点和与时俱进的品格,为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策工作重心从乡村到城市的转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古诗两首》包括《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示儿》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绝笔,诗中作者以遗嘱的口吻,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洗雪国耻、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前人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主要表现了诗人听到“安史之乱”被彻底平息,河南河北先后被官军收复这一胜利喜讯后无比激动和喜悦的心情。  相似文献   

1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著名大诗人杜甫的“生平第一首快诗”,写于公元763年。延续了七年之久的“安史之乱”被平息,沦陷的河南河北等地被相继收复,诗人的流离生活即将结束,破碎的祖国可望重归统一……正是在这样的时刻,诗人研墨挥毫,在极度兴奋中,一改过去沉郁顿挫、含蓄蕴藉的诗风,以轻快活泼、爽朗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  相似文献   

13.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李鹏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下决心采取重大措施和政策,积极改善知识分子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中央领导同志的讲话,为做好“尊师重教”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1991年7月,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和原市高教局根据中央和市领导的有关指示,对在京的72所高校的教师住房状况,特别是中、青年教师的住房困难问题进行了专题调查,并向市委、市  相似文献   

14.
以“空间定位”和“扶持最弱”为联合特征的“补丁政策”是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实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主要政策选择,对于提高受援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该项政策实施同时出现的城乡、地区和学校之间差距扩大的现象表明,单独实施此类政策在缩小教育发展差距方面难以取得持续改进的成果。因此,有必要对现行政策进行深刻反思,在“教育公平”的基础上重新确认“教育均衡发展”政策的真实政策目标,转变目前“空间本位”的“分享型教育公平”的政策设计思想,确立“权利本位”的“共享型教育公平”的政策设计思想,在继续完善“补丁政策”的同时,以“自由选择”为核心重建实现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框架。  相似文献   

15.
唐僧圆静,在唐宪宗元和十年八十余岁时,因谋划血洗洛阳被捕,兹由50余年前安史之乱时他对唐廷积恨所致。他与安禄山同族,属粟特胡,是史思明的得力护卫。在史朝义发动的政变中,其家属受到牵连,无奈之下削发为僧,并在此身份遮掩下伺机复仇。透过对圆静身份的考察,亦可见唐廷与藩镇的关系,表面虽或平静,内里却暗流涌动,危机四伏。  相似文献   

16.
安史之乱中,安禄山强迫郑虔任伪职,郑求为摄市令,秘密为肃宗搜集传送洛阳叛军情报,后得间逃至长安,肃宗收复长安后,给郑虔定次三等罪,远贬台州,杜甫深为郑虔抱不平,为之辩护,杜甫的辩护是公正合理的。  相似文献   

17.
一维吾尔族,是祖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中,文化比较先进的成员之一。在历史上,先后有袁纥、韦纥、乌获、乌纥、回纥、回鹘、畏兀儿等不同的称呼。远在嗢昆水(鄂尔浑河)游牧时代(744—840),就一直与中原地区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保持比较密切的联系。他们曾两次帮助唐朝平定安史之乱,收复两京(长安、洛阳)和河北大片失地;唐朝中央也多次敕封他们的首领,维持和亲关系。在经济上,茶、丝、绢、马、贸迁有无。公元840年左右,回鹘汗国在鄂尔浑河流域因畜牧经济的崩溃,加上内乱和外受黠戛斯的进攻,于是西向分三支迁徙。其中一支——元代畏兀儿人的直系祖先——  相似文献   

18.
陕州地处长安与洛阳之间,扼守崤山、函谷关,为黄河漕运要冲,具有特殊的经济地位。黄河漕运是影响陕州政区沿革和政治地理格局变迁的关键因素,漕运兴则关中兴,唐廷稳固长安洛阳两京、保障粮食供应才成为可能;漕运废则关中衰,唐廷对河南乃至全国的控制力都会减弱,政治、军事状况皆受陕州地区的黄河漕运所影响,陕州行政区划屡变也是当时政治地理格局变动的外显。陕州围绕黄河漕运所产生的一系列政治地理地位变化,体现出唐前期“关中本位”的丧失、唐中期政治格局走向保守内倾与中央集权衰落、唐后期彻底走向政治分裂的政治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19.
一八七四年底至一八七五年初的“海防”与“塞防”之争,左宗棠等人力主收复新疆论虽然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但对于收复新疆战役究竟进行到何处终止,即要不要继续收复新疆南路,依旧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向持放弃新疆论的李鸿章自不待说,就连支持过左宗棠的文祥,在北疆收复之后,也认为战争应以收复乌鲁木齐为终结,“乌垣既克之后,宜赶紧收束,乘得胜之威,将南八城及北路之地应酌量分封……慎勿因好大喜功,铺张过甚,致堕全功。”同时,国际因素亦很复杂,英国出面干涉中国继续收复南疆,致使清政府一些中央和地方大员也对收复新疆南路提出质疑。尽管清军在新疆北线收复十分顺利,但要挥戈南下,部队的饷源是面临着困境的。一八七七年六月二十日,清政府密谕左宗棠,要其“统筹全局,直抒己见”。七月二十六日,左宗棠复奏清廷,对舍弃南疆的主张坚决回击,“收复旧疆,兵以义动”,不怕英俄干涉;认为天山南路富绕过于北路,解决新疆饷源的关键是收  相似文献   

20.
王维,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字摩诘,原籍太原祈(今山西祈县)人,其父迁于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九年(721)进士,任太乐丞,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贬济州司库参军。后得张九龄提拔,任右拾遗,累迁至给事中。曾一度奉使出塞。安禄山陷长安后,被迫任伪职。两京收复,他虽未定罪,却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王维早年向往开明政治,思想比较积极。自李林甫执政以后,王维思想日趋消沉,徘徊于仕隐之间。安史之乱以前,隐居辋川,“与道友裴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