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熵值法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评价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提高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管理水平,建立涵盖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以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2010年安徽省统计数据,对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用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雷达图进行相关分析与趋势分析.结果表明:安徽省地级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存在显著差异,经济因素、资源因素与承载能力相关性高,经济发达程度和资源环境保护较好的地区承载力高,资源型城市承载力较低.这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决策支持系统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2.
创业环境研究是整体分析企业的外部环境,对于推动创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GEM研究框架,选取了关于创业环境评价的27项指标,运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同时运用专家咨询确定城市在评判集中的隶属度,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法评价城市的创业环境优劣,有效地将权重确定过程中的纵向偏差与隶属度确定过程中的横向偏差相结合,从而提供更有效地城市创业环境评价.为各个城市改善创业环境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于创业者的投资决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熵值法在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个复合系统,其核心就是在保证城市经济效率和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使自然资源的消费和环境污染最小化,使社会、经济、环境与资源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与信息得到高效利用,保持生态良性循环持续发展.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将城市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成经济、社会、环境和支撑四个子系统,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镇江市城市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实证评价研究。研究表明当前镇江正处于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向强可持续发展阶段过渡的关键时期.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加快各子系统的快速协调发展.从而使城市发展取得质的飞越。  相似文献   

4.
5.
文章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作为研究的基本单元,从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智慧旅游经济发展、智慧旅游科技创新、智慧旅游环境支撑和智慧旅游硬件支撑这五个维度构建了智慧旅游城市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观权重确定的G1法与客观权重确定的熵值法分别确定各指标的主客观权重,根据综合权重的确定方法计算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分别利用每一个城市标准化处理后的各指标数据值乘各指标的综合权重,通过求和得到每个城市的智慧旅游发展潜力综合得分。结果显示:河南省智慧旅游发展潜力的综合得分及五个维度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处于潜力强区的有郑州、洛阳,处于潜力较强区的有新乡、开封、安阳、南阳、焦作,处于潜力较弱区的有许昌、平顶山、周口、信阳、驻马店、商丘,处于潜力弱区的有三门峡、濮阳、漯河、济源、鹤壁。各省辖市智慧旅游发展的优劣势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各省辖市今后的工作重点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济逐渐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其中环境对经济的持续发展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探索如何促进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定环境-经济耦合模型,利用熵值法对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经济与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建立合理的环境-经济系统指标体系,对全国各地区环境经济两系统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判断出各地区所处的耦合度等级,最终确定二者关系。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特别是西南及东北地区,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工作上存在提升空间;各地区的协调发展能力具有明显差异;经济、环境核心指标对耦合结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首先建立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简单线性加权法对2010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区域自主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明确各地区自主创新能力的优势和劣势。评价结果表明中国省级区域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地域差异化明显,就总体排名来看,呈现东部地区强、西部地区弱特征,由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逐渐递减。东部地区的区域自主创新能力最强,其次是东北地区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较弱。  相似文献   

8.
熵值法与战略选择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战略选择中通常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存在过于依赖人为给予的指标权重的缺陷,我们引入熵值法应用于战略选择的优化,通过对比得出了具有实际意义的结论。认为熵值法这种客观赋权方法是一种在实际应用中可行的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从集成化供应链角度出发,分析先进制造技术投资对供应链整体绩效的影响,构建先进制造技术投资对供应链整体绩效影响的评价指标,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供应链整体绩效的熵值评价模型,提出指标体系中各级指标的熵值及其权重的计算方法,并通过数值例说明如何评估先进制造技术投资供应链绩效的影响,为决策者进行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杨志平 《林区教学》2012,(12):95-97
城市综合承载力大小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依据,城市综合承载力的不断提高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不仅有助于城市的发展,也有助于城市周边区域的整体进步。提高南通县域城市综合承载力,可以促进南通的可持续发展,早日实现"崛起苏东,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的目标。通过设计合理的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南通县域城市综合承载力进行分析评价,并根据综合承载力得分的高低提出如何提高南通县域城市综合承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根据2000--2011年的合肥市投入、产出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构建C2R和BC2模型对合肥市综合承载力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合肥市城市综合承载力效率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在一定的社会经济产出下能够承受更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增大资源、环境投入要素的规模,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城市综合承载力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最后提出进一步提高合肥市综合承载力效率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2.
根据淮北市经济发展和水资源使用现状,建立淮北市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淮北市各县区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结果表明:淮北市水资源承载力接近饱和,整体开发利用的潜力较小,其中相山区水资源承载力综合评分值最小,开发潜力最小,水资源供需矛盾将日益突出,濉溪县综合评分值高于其他各区,水资源还具有一定开发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综合承载力是一个区域土地经济承载力、社会承载力以及生态承载力的综合能力的反映.在回顾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其研究方法不够多样化、研究区域具有层次性但研究内容不够全面、研究对象较单一等特点,指出通过构建指标体系的方法是评价土地综合承载力的主流方法,并提出了提高土地综合承载力的方法,对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进行了展望,认为"定性"与"定量"结合、拓宽研究范围等将成为研究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镇综合承载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界定了新型城镇化和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内涵。分析得出了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基本框架即包括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社会承载力,在此基础上,遵循既定的指标选取原则,构建了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这对于评价和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延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评测模型,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对研究区的土地资源承载力进行动态测评与时空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在2000年到2010年间,各个区县土地资源承载力都呈现出两级分化的趋势,虽然两级分化的程度有所差异,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说明研究区整体土地资源承载力水平下降,需要借助于高效合理、科学的土地优化配置来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对于整个研究区两极分化的情况,应当保证在土地资源承载力富余地区经济稳定发展的情况下,将富余地区的粮食外调给土地资源承载力超载的地区,实现整个区域的土地资源承载力平衡。  相似文献   

16.
在对现有的教师评价方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模糊数学、信息熵、多目标决策相关理论提出一种基于改进的TOPSIS法的教师综合评价方法。文章用模糊数学的方法量化了具有模糊性的属性值,运用信息熵权法确定属性权重,较好地解决了权重分配受主观偏好影响的这一问题,最后结合多目标决策中的TOPSIS法对教师综合评价这一问题进行了求解。通过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能较好地体现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7.
在对泉州市土地承载状况分析的基础上,设计出土地综合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包括人口压力、资源支撑、技术支撑、经济支撑以及区际交流支撑等系统指标.用均方差决策法求出各指标的权重和各县(市、区)土地综合承载力的评价值,最后根据评价值,对该市土地综合承载力进行等级划分,并指出土地承载状况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自然资源承载力评价是自然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为自然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规划提供重要依据.本文针对影响自然资源承载力的因素特点,建立了自然资源承载力评价的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并应用于安徽省阜阳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结果表明,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由于综合考虑了评价因素的层次性和模糊性,其结果较一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19.
德城区区域承载力的状态空间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状态空间法研究了德城区的资源环境综合承载力状况,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耕地资源具有一定的优势,但由于主导产业农业水平较低,经济总量小,区域综合实力弱,目前资源环境处于超载状态.最后探讨了提高区域承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