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易理论以促进学习者学习为目的,主要内容包括审辨、学习内容、关键特征与变易图式等,作为一种教学理论,可以为"教育研究方法"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支撑。文章以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为例,得到相应启示:变易理论的主要观点对于"教育研究方法"教学内容的学理认知及其设计具有重要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意义;教师对教学内容把握后在处理上表现出三种重要的变易,即预设的、实践的以及体验到的;在教学中不仅应重塑教学观,突出学习内容的关键特征,而且应重塑设计观,设计出适切的变易图式,利用变易特征指导教学,同时应重塑活动观,准确定位学习起点,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相似文献   

2.
变易理论是瑞典马飞龙教授提出的以学习内容及其关键特征为中心的学习理论,有对照、类合、区分、融合四种变易图式。变易理论提出没有变易就没有学习,强调学习是对事物的某种属性进行审辨,要审辨就要经历变易。对照图式在物理教学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在教学中利用对照图式,可以较好地简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3.
香港地区关于朗读教学的研究不多,教师难以得到专业上的有力支持。香港一所中学的教师凭借"课堂学习研究"这个平台,与香港教育学院协作,在初中三年级进行了一次有关朗读教学的研究。研究由诊断学生朗读中的困难开始,继而找出学习内容及关键特征,并运用变易学习理论设计教学。三个循环的课堂实践不但让学生普遍掌握了朗读的技巧,而且让教师认识到学生学习成果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以变易学习理论为基础的香港课例研究在实践操作过程中要经过研究小组的成立及培训、选取课题拟定学习内容、确定关键特征、开展教学设计、课堂实践和教学评估六个步骤。以变易学习为理论内核,以“学习内容”为研究起点,以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协调发展为目标是香港课例研究的主要特征。借鉴香港课例研究的经验,在促进内地课例研究的发展中要做到:澄清概念、深入本土化研究;引入科学测评机制提高课例研究科学性;关注课例研究的长期目标和课例研究的连续性:构建多面向的课例研究小组。  相似文献   

5.
翁丹芳 《考试周刊》2015,(11):170-171
变易理论是针对学习者如何掌握学习内容的一种教学理论。本文结合职高会计教学实践,运用变易理论,就"明确‘教学要让学生学什么’"、"注重学情调研和分析"、"合理选用典型例证"等方面提出探索与思考。  相似文献   

6.
围绕“变易学习理论”的基本架构,香港课例研究的实践模式体现为互动协调的六个步骤:研究小组的成立及培训、选取课题拟定学习内容、确定关键特征、开展教学设计、课堂实践和教学评估。以变易学习理论为理论内核,以学习内容为研究起点,以学生、教师、学校协调发展为目标是其主要特征。对内地而言,借鉴香港课例研究实践模式关键要注重课例研究活动的连续性、构建多重资源支持系统、深入课例研究的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7.
变易理论关注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及变易图式的呈现,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述变易理论在生物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变易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由瑞典著名学者马飞龙教授提出之后,被广泛应用于香港课堂学习研究,作为教学设计和课堂分析的策略。本文介绍变易理论的精髓思想,并结合香港英语科课堂学习研究的经验,探讨该理论对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变易理论自20世纪90年代由瑞典著名学者马飞龙教授提出之后,被广泛应用于香港课堂学习研究,作为教学设计和课堂分析的策略。本文介绍变易理论的精髓思想,并结合香港英语科课堂学习研究的经验,探讨该理论对中国中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变易理论指出,要正确认识某事物,就应该分离出该事物的关键特征,运用变易图式加以对比,可以有效达到对关键属性的辨析。以"变易理论"作为大学数学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可以有效改善教与学,照顾学习差异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内容,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黄志军 《全球教育展望》2014,(11):121-128,100
“变易理论”是瑞典教育学者马飞龙(Ference Marton)等人在现象图式学基础上提出的一套学习理论,具有深厚的实证基础,在香港的中文课堂教学改进方面发挥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变易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让事物的某些方面同时保持变与不变,使其关键特征凸显出来并被学习者审辨到,可以带出四种变易图式:对照、类合、区分、融合。利用“变易理论”分析课堂,可以给中小学语文教学优化带来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虞远振 《广西教育》2012,(30):13+92-13,92
变易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个体与世界的内在关系”,学生作为学习者,只有与学习内容直接接触,才能形成对事物的直观和深刻的认识。变易学习理论提供了一种认识枯燥理论、复杂问题的思考框架。《思想品德》是新课程体系中的一门综合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它不同于其他课程的地方在于它从生活现象出发,不但追求客观世界中事物的本质,更注重在人的主观世界中建构个人的价值体系。将变易学习理论引入思想品德教学,有助于学生的学习与发展。为此,我们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研究如何在变易学习理论指导下进行主题单元设计。  相似文献   

13.
课堂学习研究缘起于现象图析学,以变易理论作为"内核",是教研人员与中小学教师共同参与的一种行动研究,是以改善课堂教与学为目标的教研活动。课堂学习研究的理论框架包括学生理解学习内容方式的变易,教师理解和处理教学内容方式的变易,应用变易作为教学设计的指导原则。具体步骤包括选择学习内容、明确学生的前期理解、设计并实施课例、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与反思、记录并汇报研究结果。两种重要类型包括(准)实验类型和循环研究类型。课堂学习研究已经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存在重形式轻实效,忽视深入分析学习内容的倾向。本研究尝试运用内容为主的变易理论指导科学课堂教学设计,从“聚焦概念”“厘清属性”“整理错误” “变易式”四个方面精细化解构“透镜”教学内容,设计基于变易理论的“透镜”课时教学设计,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陈俊霞 《教师》2016,(5):21
变易理论是在理论研究与教学实践研究中发展起来的理论,研究目的旨在帮助学生审辨学习内容及其关键属性。文章首先对变易理论进行概述,接着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第一课时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围绕对乘法分配律本质属性的认识,设计相关变易图式,在变与不变的环境中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香港地区关于朗读教学的研究不多,教师难以得到专业上的有力支持。香港一所中学的教师凭借“课堂学习研究”这个平台,与香港教育学院协作,在初中三年级进行了一次有关朗读教学的研究。研究由诊断学生朗读中的困难开始,继而找出学习内容及关键特征,并运用变易学习理论设计教学。三个循环的课堂实践不但让学生普遍掌握了朗读的技巧,而且让教师认识到学生学习成果与课堂教学的关系,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变易学习理论是解释学习中差异的理论,在当代学习研究中受到重视。其方法论基础是现象描述分析学;其涵义体现在认为学习即是意识到了学习内容的重要方面,学习者经验或理解事物的方式依赖于意识到并能进行区分的那些方面;而其实践形式是课堂学习研究,即以变易学习理论为依据,教师及同伴进行课堂学习研究,以支持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重要方面的识别。从而,可以理解到变易学习理论对有效的课堂教学、学习评价以及校本课程开发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飞龙(Ference Marton),变易理论创始人。曾任瑞典哥德堡大学教育和教育研究系教授、哥德堡大学名誉副校长。现任香港教育学院教授、香港大学教育学院荣誉教授。获瑞典教师联合会为对教育理论和实践作出突出贡献者颁发的国家FridtjuvBerg奖(2006)、欧洲学习和教学研究协会为对学习和教学科学作出突出贡献者颁发的Oeuvre奖(2007)。  相似文献   

19.
水彩画是建筑学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传统的建筑学专业水彩画课程面临着学生美术基础薄弱、不重视美术课,课程时间紧、内容多等突出问题。变易理论是一种关于学习方法的理论,它能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水平。为了提升建筑学专业水彩课教学有效性,从变易理论视角出发研究对策,提出了强化课堂纪律、明确学习目标、培养审美兴趣、简化静物与风景写生中的造型因素、交替进行写生、临摹与默写等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20.
学习内容是学生学习的对象,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要研究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并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关键属性的审视和识别,通过变易实现教学目标的达成.以《形变与弹力》学习内容为载体,就如何实现学习内容关键属性的对比、分离、类合和融合4种变易图式给出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