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方位词是人类认识和感知世界,并用以表达空间经验的基本概念,其中"上"是人类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最早确立的方位之一。本文从认知角度出发,对"上"进行语义分析并作出分类。大致分为6类,包括空间义类,品级义类,时间义类,位移义类等。  相似文献   

3.
隐喻是语义引申的重要方式,是由物理概念向心智概念的跨认知域的映射.这种映射反映在语言层面,则是通过语法化的规律产生新词义的过程.这样的过程最终以一词多义的话语结构得以体现.尝试借隐喻理论来探悉动词概念“起来”的语义变化,并通过例句解释其从物理概念跨入心智概念的语义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4.
临时量词是现代汉语量词系统中的一个小类,本文以丰富的语言事实为基础,对现代汉语临时物量词的语法功能、语义特征,名词临时借用为物量词的语义条件,临时物量词与名词的语义选择等问题进行了细致、全面的分析,并试图从认知语言学角度作出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5.
介词"为"在汉语中大量使用,具有特定语义。本文依据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对对象类介词"为"在汉语句子中的用法进行语义分析,探讨其英译方法。以期引起人们对对象类介词"为"的语义的重视,保证汉英对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在隐喻的认知观与翻译的认知观基础上,从英汉相同、相似和空缺的概念隐喻三个方面探讨隐喻翻译的认知过程,最后得出结论:在隐喻翻译过程中,译者翻译的是隐喻表达,而不是概念隐喻,所有的隐喻的理解与表达都受到概念隐喻的制约。  相似文献   

7.
隐喻从最初被人们视作的一种修辞手段,直到现在国内外学者都认识到隐喻是一种基本的人类认知方式。在翻译中,处理好隐喻的翻译可以向目的语读者准确地传递原语中隐喻要表达的语义特征和认知方式。通过回顾隐喻研究及隐喻翻译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和变化以及其在国内的影响进行概述,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出发,将认知语义学下的四种隐喻意义结构为基点,试图提出认知语义结构下的隐喻翻译策略,以期对隐喻翻译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日语动词"クウ",其义项已远远超出"吃"这一原始含义。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可将"クウ"的常用义项分为一次元语义和二次元语义。前者包括其语义原型;后者则主要是通过隐喻和转喻手法形成的各扩张语义,大部分语义都凸显了"吃"这一脚本中包含的某一个步骤。  相似文献   

9.
习语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浓缩了的语言,具有极强的表达力。本文介绍了习语的定义和来源,并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运用概念隐喻分析了习语的形成机制,论证了习语的意义是有理据性的,习语并非"死域"。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隐喻这一认知机制为工具,对汉语中"足"族词中以"足"为构词语素组成的词、惯用语以及成语进行初步的分类和解释,从而揭示其词义的隐喻衍生过程。  相似文献   

11.
认知语义网络与词典释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语义理论与词典释义一直以来都有着密切的关系。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认知语言学越来越受到关注。认知语义学的发展为词典释义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认知语义网络与词典释义的结合必然使词典学理论获得极大丰富,新的词典释义模式也会使词典编纂更加科学化。  相似文献   

12.
卿红梅 《职大学报》2010,(2):103-105
日语中以身体部位名词「腹」为主要构成成分的惯用语数量庞多,语义繁杂。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身体部位名词「腹」从基本义到惯用义的扩展过程发现,这些惯用语的语义扩展都是基于「腹」的基本生理特征通过"隐喻"、"转喻"这两种认知机制来实现的,明显表现出三个层面的不同范畴:身体现象、精神现象和情感现象。  相似文献   

13.
隐喻作为一种认知模式,是人们认知世界的重要手段。隐喻具有独特的认知机制,本文试就相似性原理、互动论、映射论、合成空间论、语义偏离、双重影像等几个方面来研究隐喻的认知机制,这对于更好地了解隐喻的生成、运行、语义解释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从认知语义学的角度解说英语习语的含义和语义,认为语言受到人类的认知环境、生活环境、认知能力、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有理据和动因的.习语的语义是有理据性的,而理解习语特殊意义的两个重要的认知机制就是隐喻概念和转喻概念.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分析和举例,对概念隐喻和转喻的定义、分类、理解方式、产生原因及应用加以简要地综述说明。概念隐喻和转喻并非修辞手法,其本质是一种认知现象,是将抽象、不熟悉的事物具体化的过程。概念隐喻可分为两类:常规隐喻和创新隐喻,常规隐喻分为结构隐喻、方位隐喻和实体隐喻;而转喻一般为整体—部分关系。概念隐喻的理解过程分两步:隐喻的辨认和隐喻意义的判断,其产生原因包括互动理论、映射理论和合成理论,在教学中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翻译理论体系中,需要通过对不同语言之间进行系统对比才能形成相应的翻译技巧,但是这种方式很难促进学习者形成相应的思维模式。本文通过对翻译技巧的深入了解和全面研究,对语言认知展开了系统探讨,并从这一角度系统分析了翻译技巧中的关键内容,并分析了语义认知背景下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17.
利用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隐喻理论以及原型范畴理论,就英语方位词BEYOND的语义生成、拓展及其认知理据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方位词BEYOND的空间语义源于人们对生活的直接体验,空间隐喻构成其向非空间语义拓展的理据性.BEYOND的多个义项连接则构成一个规则的语义网络,进而形成一个以其空间语义为原型的原型范畴.  相似文献   

18.
由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国际交流的日益频繁,外来词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汉语.外来词的翻译应该顺应一定的认知规律.感官感知和隐喻是认知语义学的重要内容,以此二者为认知理据翻译外来词,译者可选择更符合中国人认知特点的汉译,从而使引进的外来词更易被理解和传播.  相似文献   

19.
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下,运用认知语言学中的三个重要理论:原型范畴理论、概念隐喻和概念转喻理论以及框架语义理论,探讨英语多义词的认知本质以及认知机制,旨在构建英语多义词的多维认知观和拓展多义词的认知视角研究,以期对多义词的习得和教学产生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首先讨论语法隐喻与概念隐喻二者之间的关系,重点论述二者的异同,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认为语法隐喻与概念隐喻在运作机制上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进一步借助相关语料分析,揭示了原形人物在英语空间性状概念隐喻中的认知理据,由此形成的概念隐喻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语法隐喻模糊了图形与背景的界限,缩短了两者的距离,从而形成了最经济的表达形式,是较高层级的心理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