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平广记》收录“梦”类小说共七卷,可分为四类,即“梦休征”“梦咎征”“鬼神”“梦游”。这些小说是不同时代的创作者根据传闻改编、杜撰的作品,带有创作者的主观意愿和时代观念,具有一定的社会功用。《太平广记》中唐代之前的“梦”类小说甚至不能称之为小说,更像是故事梗概。而唐代之后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更加关注个体生命和个体情感,文学价值极高,具有愉悦性情的功用,有“始有意为小说”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太平广记》异僧小说整体上代表了晋唐时期僧传文学的叙事成就,有着宗教性、史传性和审美性三位一体的叙事特征。其神异叙事善于融通佛教哲思和启悟佛性体认;史传叙事注重烘托神异观念和突出宗教真实;审美叙事重视刻画僧人形象和描绘宗教神奇。  相似文献   

3.
《太平广记》是宋人编撰的小说故事集,以唐代的作品居多。其中,虎类精怪故事占据了八卷的篇幅,本文主要对《太平广记》中的虎类故事进行解读,试图分析此类故事中蕴含的文化内涵,以期对虎类精怪故事的解读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龙--作为一种传说中的生物,从原始社会起,就是人们的图腾崇拜物。宋代李昉等人所编的《太平广记》,记载了大量与龙相关的故事,其中有不少故事显示出巫术活动的痕迹。在这些以龙为对象的巫术活动中,大致可分为咒语巫术、模拟巫术、接触巫术三类,反映出当时社会中龙文化与巫文化交融沟通、互相影响的痕迹。  相似文献   

5.
龙是神话小说中呼风唤雨的神灵,也是中国人心目中的精神象征。龙宫,作为龙的住所,在《太平广记》中被塑造成遍地珠宝、气势恢宏的圣地,引发人们进入龙宫获取宝物的无尽遐想。究其缘由,主要是与印度佛教的传入和人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及文人对现实生活不满而产生的遐想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6.
7.
《太平广记》中关于龙的记载与我国传统文化中通常为人所知的龙的形象存在明显差异,主要表现为非祥瑞性、等级低、与蛇无明显区别等,与佛教中的龙有诸多相似之处。这些特殊性主要是由于受到佛教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8.
《太平广记》是北宋官修的四大书之一,广泛采择汉至五代的小说家言,保存了大量古代小说资料。本文主要以《太平广记》中有关龙的资料为主,对其中所涉及到的"龙珠"、"龙食"惟胡人识之,龙的颜色多五色俱备等问题,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进一步拓展古代文化、民俗文学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9.
《太平广记》符命小说基本上是唐五代时期的文学作品,是探讨唐五代天命观念的重要文献资料。由于命数天定的导向,符命小说不仅有特定的文学主题,折射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所在,而且有相对固定的书写程式,展示出独特的叙事特征。符命小说宣扬命数天定观念,属于民间世俗文化的小传统,虽然与儒家文化大传统有一定差异,甚至悖离,却是精英文化不可或缺的有益补充和必要存在。  相似文献   

10.
《太平广记》作为宋初官修四大书之一,在保存前人的笔记小说上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即以其关于龙的记载为基本依据,选取其中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对前人的研究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11.
《太平广记》作为宋初官修四大书之一,在保存前人的笔记小说上占有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本文即以其关于龙的记载为基本依据,选取其中几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以期对前人的研究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12.
《太平广记》引用《唐摭言》一共一百三十二条,大部分条目都比较遵照原文,且更加简洁明了。但是仍有一些异文存在,需要探讨。辨明这些异文,不仅对《太平广记》和《唐摭言》的校勘有重大作用,而且对有利于史实真相的探明。  相似文献   

13.
《太平广记》中概数词“可”和“许”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和“许”是中古时期两个表示概数之词。“可”产生比“许”早。“可”最早在《韩非子·外储说左篇》中首次出现。可在晋时已应用。“可”在句中主要有两种位置:主要一种直接位于数量词后,另一种位于数量词之后表示年龄、长度等。“许”字也有两种格式:一是“数字+量词+名词+许”;另一种是“数词+许+名词/量词”。  相似文献   

14.
宋初《太平广记》的类目划分与编排具有特定的时代特点,包含着编者的小说审美心理、文化民俗信仰和所处时代背景相关的文献信息。研究《太平广记》的类目特点对了解全书价值乃至中国古代小说题材分类学具有先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太平广记》中收入昆虫类,凡七卷,在动物类中仅次于狐、龙、虎等类。昆虫一类在汉魏以来志怪小说的流变上具有代表性,故而本文以此为例,探讨《太平广记》中昆虫类的特征、流变及其在唐代的特殊表现。  相似文献   

16.
《太平广记》人鬼遇合故事按其主题可分为婚配型和偶合型两种亚类型,每种类型又可分为若干次生类型。这些故事蕴含了冥婚习俗、世俗情爱和阴阳哲学等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7.
《太平广记》人神遇合故事的文化生成当源于农耕生产的人牲祭祀文化,是焚巫(暴巫)和沉人的祭祀仪式世俗化发展的结果.由于阴阳配对的巫术思维,人们认为人牲祭祀是给神送去婚配对象,以此娱神祈神,保证农耕生产风调雨顺.后来这种娱神观念逐渐脱离宗教祭祀的原始内涵而演变为世俗化的人神遇合故事.  相似文献   

18.
<太平广记>是北宋时期编纂的一部大型类书,书中内容丰富,体式复杂.本文主要从该书人与鬼相恋的故事着手,分析人鬼故事的主要类型,同时探讨一下此类故事的成因以及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9.
《太平广记》"神"类故事中有很多神女形象,这些神女形象具有不同的身份,上至天后,下到侍女,等级森严。神女一般都具有超能力,或驾驭风雨,或报恩复仇,或妙手除病。关于神女的婚姻,也很有时代特色,体现了唐代的社会习俗特点。  相似文献   

20.
<太平广记>小说里出现了很多舟船意象,这里主要以前七十卷为文本对象,从舟船的神异功能,民间信仰背景以及叙事功能等几个方面,探讨舟船作为沟通神人的媒介所体现出来的超越意义和探索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