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研发过程的知识创造和知识转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文章首先区分了研发的不同,把研发划分为五个阶段,建立了基于研发过程的知识价值链模型和知识转移模型,详细论述了研发中的知识创造和转移过程以及知识转移通道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如何实现知识创新增值已经成为企业是否能够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在对相关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根据知识价值增值在于实现知识创造与转移的基本规律,初步分析了虚拟研发组织的知识流动与整合机制,并针对我国虚拟研发组织的发展实际,从政府角度提出了实现我国虚拟研发组织跨越式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虚拟研发组织的知识转移机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从虚拟研发组织内部治理结构出发,着力探讨其中的知识转移机制,力求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述,理清虚拟研发组织知识转移理论的研究脉络,展示虚拟研发组织中知识转移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其研究重点与难点并给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竞争战略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在比较企业竞争战略思维发展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顾客价值空间创造的企业竞争战略思路,探讨了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机理、战略逻辑及其制定过程与模式。  相似文献   

5.
LON为物流企业的技术和管理创新提供了知识资源共享平台,使其能突破软件、硬件等资源瓶颈的束缚,提升其价值创造的能力和水平.通过探究LON视角下物流企业价值创造的机理,阐释知识资源共享中现代物流企业价值创造的新途径,降低运营成本、提高服务质量,抗衡经济危机给物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知识价值的企业隐性知识转移激励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传统知识分类的基础上,以知识转移中知识对知识源的价值为切入点,提出新的知识分类方法,并结合基于知识自身属性的分类方法,分析各种特征的隐性知识的知识转移难度;从隐性知识转移的利益相关者着眼,探讨隐性知识转移的激励模式,并分析不同特征的隐性知识的激励模式选择问题。  相似文献   

7.
集群企业的知识异构造成了企业间认知模式的不同.提出了企业认知模式的三元结构,阐述了企业认知模式的特点;对集群认知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进行了研究,认为认知资源在集群中呈阶梯状分布;构建了基于认知模式的集群知识转移框架,提出了知识转移的三种方式:同阶转移、临阶转移和跨阶转移.  相似文献   

8.
探讨了企业研发联盟中知识创新的内涵、企业研发联盟中知识创新的机理,构建了企业研发联盟知识创新的体系,针对如何促进知识在企业研发联盟中的创新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9.
隐性知识与企业核心能力:案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江 《科学学研究》2010,28(4):566-570
随着知识经济的日益崛起,企业的经营和持续发展不再主要依赖资本、自然资源、劳动力等传统资源,而是更多地依赖专业知识、想法和洞察力这些智慧资产。就知识而言,由于显性知识容易沟通和共享,也极易被竞争对手复制和模仿,所以,显性知识显然难以形成企业持续的经营优势。案例研究表明,企业中,经验、技能、心智模式和组织惯例等这些隐性知识由于其巨大的客户价值性、稀缺性、不易模仿性和难以复制性,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将其看成企业的战略资源。而能否发掘企业中的隐性知识,充分发挥这些隐性知识的作用,便成为了获取和保持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企业嵌入于网络,网络结构特征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建立,同时受到企业知识转移能力的影响。构建网络结构特征、知识转移能力和企业竞争优势的理论模型,检验网络稳定性、网络中心位置和联系强度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以及知识转移能力的调节作用。基于164份问卷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网络稳定性正向影响企业竞争优势,联系强度与企业竞争优势是一种U型关系。吸收能力正向调节网络稳定性、网络中心性与企业竞争优势的关系。扩散能力增强网络中心性对企业竞争优势的正向影响,而减弱网络稳定性对企业竞争优势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校的知识转移已经成为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载体,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知识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将知识供应链与高校知识转移价值增值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知识供应链的高校知识转移价值增值过程模型,进而对高校知识转移价值增值进行机理分析,最后运用实例说明高校知识转移价值增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根据理论文献分析,按照强度关系和聚合结构,将知识网络分为4种联结模式.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知识网络联结模式的企业知识转移路径模型,认为在各种联结模式的作用下,知识按照3个维度、沿着两条非线性路径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竞争时代,企业如何提高研发团队的创新绩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议题。尽管部分理论研究者已经认识到知识转移在组织结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检验这三者之间关系的经验研究迄今还不多见。知识转移渠道被认为是知识接受者与发送者之间进行转移的媒介与路径。本研究将组织结构、知识转移渠道、研发团队创新绩效整合在一个理论模型中对77家高新技术企业458个研发团队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知识转移渠道在集权程度、反馈速度与团队创新绩效的关系之间具有部分中介效用;在部门整合能力与团队创新绩效之间具有完全的中介效用。本研究在推进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也为企业研发团队创新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构建知识管理-机制创新的二维分析框架,对传统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4种企业组织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影响企业长期成长的因素及原因,得出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研究发现:(1)传统企业以获取短期盈利为目标,依靠规模化生产、降低运营成本来获取市场份额,内生创新动力不强,在成长性上不如研发型企业;(2)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是研发型企业最优组织形态,既能发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知识管理优势,也能融合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的体制优势;(3)构建开放型嵌入式知识网络管理系统,采用低成本、开放式、共享化的资源配置机制,实施柔性化的人才引培机制是企业类新型研发机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企业合作创新中知识粘性与知识转移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燕  高山行 《科学学研究》2010,28(10):1530-1539
提出了导致合作创新中知识粘性的因素有知识复杂性、合作伙伴对知识的保护、企业的吸收能力、合作交流等,通过对270家参与合作创新的企业之间技术/过程知识转移情况的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合作伙伴对知识的保护、合作交流对于知识粘性有显著影响。统计结果还发现,知识粘性与知识转移存在显著负向相关关系;知识粘性及合作伙伴对知识的保护、合作交流同时显著影响知识转移,知识粘性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最后基于中国转型经济的背景,对研究结果与西方情境下的不一致,给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6.
知识以及创造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是企业持续竞争力的最重要源泉.基于超循环理论研究企业的知识创造活动,分析了企业知识创造超循环的反应循环、催化循环和超循环结构,并探讨了企业知识创造的超循环特性,为揭示企业知识创造的原理和过程,构造自组织的知识创造环境提供了一个崭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机制是产业界和理论界普遍关心的问题。目前,产业界和理论界已就“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追寻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知识是企业未来的价值所在,知识管理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竞争利器”等观点达成共识。但是,知识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相互关系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1)知识管理为什么能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2)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式如何构建?(3)知识管理如何在企业核心竞争力领域实施?不解决这些问题,无论是知识管理还是核心竞争力理论,都将在企业的实践应用中缺乏足够的吸引力。针对这些问题,本论文在分析企业竞争优势的研究背景的前提下,通过对该领域的文献综述进行回顾、评价,深入、祥实地分析了知识管理和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现状,从研究领域和性质上界定了论文的研究重点,提出了核心竞争力的知识观和知识管理的目标观分析,以此形成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机理,从而提出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与发展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式。在此基础上,把形成的理论应用在产品开发领域,并把知识管理系统模式具体细化为产品开发领域广泛应用的知识管理解决方案-协同产品商务(CPC)系统。然后对一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运用典型的案例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说明和修正,最后总结研究结论、展望该领域的研究趋势。本文主要在以下方面作了创新尝试:(1)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相互作用的理论。从核心竞争力的知识观和知识管理的目标观分析,来深刻认识并提出知识管理和核心竞争力这两个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2)根据知识管理的目标观提出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与发展的知识管理系统模式。(3)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机制形成的理论在产品开发领域的应用;协同产品商务(CPC)知识管理解决方案在企业中的开发和实施。  相似文献   

18.
知识转移是使产业集群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促进集群核心企业与外围企业间的知识转移,可以提升知识价值,使集群由低成本集群向创新型集群演进,使集群企业共同获取竞争优势。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重新界定了知识转移的概念,分析了核型集群知识转移的前提条件、过程和特征,并提出了核型集群知识转移影响因素模型及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不同合作创新模式与隐性知识转移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军杰  李新功  李超 《科学学研究》2009,27(12):1914-1919
 合作创新是企业获得隐性知识的一种重要途径,已有的研究很少涉及不同合作创新模式下隐性知识的组织间转移。文章以企业为研究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了研究,对比了不同合作创新模式下隐性知识组织间转移的影响因素和途径,认为产学研合作和水平型合作中隐性知识的转移较强且途径比较丰富,但后者受到竞争关系的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20.
晏双生  章仁俊 《情报杂志》2006,25(5):87-88,91
在审视“隐性知识”思想发展简史并指出其不足之后,根据“巴尼标准”提出企业“优势知识资源”范畴,并进一步阐释了基于持续性竞争优势基础的企业优势知识资源系统的构成及其特点、作用和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