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一) 【评议论文】潘新和《叶圣陶论文学鉴赏》(原栽《语文建设》2006年第6期) 【原文提要】培养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一以贯之的要求。如何上好文学鉴赏课,提高学生的文学审美和鉴赏能力?叶圣陶所提供的关于鉴赏的含义、态度、主体、预备、途径、凭借、参考等7个方面的思想给我们提供了丰富而有益的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文学教育热”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学教育从80年代起就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1997年冬,由学界在《北京学》引发的波及社会各界的语教学大讨论,使学教育问题再次凸现,成为讨论的热点。“学教育热”的兴起,与当今社会人精神的困境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3.
21世纪是科技与人才的世纪,面对着这样的现实,人们对目前的教育不断进行反思。人们普遍认为,目前教育体制中最大的遗憾就是人教育的缺失,对科学技术的高度重视,使很多教育淡忘了这项“心灵工程”。为弥补这一缺憾,在中学语教学的课堂上,通过学教育来实现人教育,成为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而被人们日益重视的一个课题。广大语教师应树立学教育的思想,以此来推动语教学改革的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4.
打开百度,搜索“反思”,可以带出几万条信息.而且几乎都与教育有关。可想而知,“反思”对于教育来说,已经热到什么程度了。有人说,它已成为一种教育时尚。  相似文献   

5.
学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语言字教学或章教学,它是在教师引领下的一种学鉴赏活动。因此,它不仅是语教学的重要任务,而且有其特定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当前,传统"无人化"教育已陷入发展困境。探讨教育"无人化"的弊端,反思教育"无人化",是为了寻找更好地解决当前我国教育困境的突破口。只有教育再次回归"真人化",坚持以生为本,共建和谐师生关系,创新教育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才能实现困境突围。  相似文献   

7.
新课程标准下的文学教育纵横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语课程标准明确了学教育的地位与作用。学生是学鉴赏的主体,在鉴赏过程中,应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重视对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的评价。并遵循整体把握原则,注重积累、培养语感,提高学生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新的语文教学大纲的实施和语文新教材的使用,促使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和社会有关人士将目光聚集到了文学教育上。一个以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学生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为主的语文教学改革热潮正在涌动。然而,面对这个新的形势,许多第一线语文教师,对如何理解文学教育的地位、作用,如何切实有效地进行文学教育等诸多问题的认识还不够清晰。  相似文献   

9.
从新时期“伤痕”、“反思”小说中所塑造的知识分子的形象可以看出,政治话语对主体意识的剥夺,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以及西方文化参照的缺失,都使得在粉碎“四人帮”后相当长的一段创作时期内,作家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并非人们所认为的是社会批判者和反思者,也即现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而是中国传统文化熏陶下的“士”的精神的体现者,他们更多地表现为“道德受难者”的形象。  相似文献   

10.
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中学语教学应走出传统教学误区,注重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将美育的形象性,情感性,愉悦性贯穿于学作品的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育反思”在“百度”引擎上搜索,可以找到258万条信息,可见,教育反思已经成为当今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成为教师的工作方式。  相似文献   

12.
当前中国的现实,以及在未来20年内即将出现的态势,引起了我们对教育如何贯彻“三个面向”问题的反思:我们只有清楚地认识到科学和教育在推进中国社会经济腾飞中的决定性作用;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有关社会生产力理论的科学内涵,即科学技术和劳动者是决定生产力发展的最主要因素;准确地理解和全面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有关教育的性质、地位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即教育既是上层建筑,又是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才能实现教育的“三个面向”。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新时期反思文学的再反思,讨论了这段时期有没有悲剧以及对其悲剧特点的再认识。与以往同类主题评论文章的区别在于:1、明确将反思文学的悲剧性与人道主义的重新崛起联系在一起作为这一文学思潮的一大特点。2、力求挖掘此阶段文学的悲剧性与人道主义精神的独特价值。3、将相关有代表性的多篇作品作了整体分析。本文结论:新时期反思文学是一个反映人道主义沦丧、呼唤人性归来的悲剧浪潮。  相似文献   

14.
学生未来的职业成长需要经过长期不懈的自我修炼,在这一修炼过程中,“反思”成了催化剂,因此培养学生的反思思维能力就摆在了职业学校教育的议事日程上。教师在培养学生反思思维能力方面应做到以下几点: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教会学生反思方法,建立课堂反思的教师示范机制,进行一定的反思思维训练,及在考评方式上要做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15.
审美教育是培养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审美创造力以及形成良好品德的核心内容.本文论述了中等职校语文教育的特点及审美教育的意义,并对审美教育的实施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有些人,承认语学科的“工具性”,而又反对在语教学活动中进行“训练”;承认语教学的重要目的是要使学生“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各种语能力,而又反对在语教学活动中进行“训练”……违背常理,不合逻辑。为什么?其妙莫名。  相似文献   

17.
当前,许多语类读物和中学生报刊常开辟“学鉴赏”专栏,主要刊登一些学作品(尤其是古典诗词和现当代散诗歌)的赏析章。许多章选例经典,分析精当,对学生积累阅读知识,培养阅读习惯,提高审美鉴赏能力以及配合课堂阅读教学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毋庸讳言,也有一些鉴赏章,由于这样那样的一些弊病,不受中学生欢迎,不少学生表示,订购来的书报,这些栏目往往是“一跃而过”。这固然与学生的个人爱好和自身的学素养有关,但与这些章的“冗长、古板、僵化”(学生语),引不起阅读兴趣,难以产生共鸣不无关系。归纳起来,这类章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弊病。  相似文献   

18.
"陌生人社会"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出现的一个社会现象。伴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中国逐步由"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转型。这种转型体现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我们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冷漠、信任缺失、道德滑坡等问题。面对"陌生人社会"中的种种问题,文学作为人类精神建设的重要维度,应当提升文学教育的诗性境界,张扬文学经典的精神价值,发挥其制衡性、补充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其原因虽然复杂,但文学教育功能的缺失是一个最重要的因素。虽然,国家颁布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学的性质表述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从本源上为语文教学明确了方向,似乎可以解决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但是,现状又是如何呢?笔者由于工作的关系,在各地听了不少的课,从中得到的体会是教师们的课堂教学虽有新的形式,但实质还是一如既往。同教师们交流发现,他们也了解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精神,但具体实施起来却难以把握。其实,这是对课程标准中的“人文性”理解不深,不知如何落实与实现的具体表现。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突破,实现语文教学的审美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在课堂上必须渗透文学教育。下面就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文学概论"课程教改的关键在课堂,课堂教改的关键在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关键在教学理念,教学理念的关键在于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面对信息化的挑战,"文学概论"课堂教学改革要借助MOOC教学理念与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内容与形式两方面同步进行。一方面运用互联网思维工具将理论内容节点化,节点知识图像化、直观化;另一方面运用网络多媒体课件将学习内容信息化,以便学习方式自主化、交互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