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发现,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存在着"教师一讲就懂,自己一做就错"的现象.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产生呢?通过观察与分析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成绩的下降固然有智力方面的原因,更多的是学生在思维方式上与教师所期望的思维方式方法有较大的差异.归结起来,有  相似文献   

2.
张苏伟 《中学数学研究》2017,(1):F0002-F0002
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常常会发现一个现象,有不少在小学阶段数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在进入初一后却告别了昨日的“辉煌”,数学成绩出现比较大的滑坡,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丧失了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数学成绩跌人谷底.究其原因,是因为小学和初中数学在教材内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上出现了严重的脱节,小学和初中数学教学的“...  相似文献   

3.
每次考试后,总听到学生这样的反映:"数学上课听得懂,课后不会做","平时练习尚可,考试却一做就错".这种现象可以说是我们数学教学中的"流行风",它严重影响到我们数学教学的质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学生自身的素质问题,但更主要的是与我们教师课堂教学的启发思维的程序有关.那么课堂教学中应贯彻怎样的思维走向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笔者结合自己教学实践,谈谈以下的看法,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4.
俞琼 《考试周刊》2009,(25):212-213
成绩波动是中学化学教学中常见的现象,本文分析了产生成绩波动的原因,并指出,在学生出现成绩波动时,教师和家长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化压力为动力,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5.
步入初中以后,学生学习的数学知识变多、变难。这就造成了很多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产生厌烦心理,面对这种现象,教师需要在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学生具有数学思维对他们的学习生活都有很大的帮助。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利用"变式训练"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课程标准把数学基本活动经验作为"四基"之一,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是"生长"数学素养的重要"土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植学生的经验"土壤",帮助他们"生长"数学素养。基于此背景,对唤醒生活经验,提升数学策略;串联零散经验,引导数学概括;整合点状经验,提升数学思维的策略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达到一定的借鉴效果。  相似文献   

7.
李晓清 《教育文汇》2004,(10):42-43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有些学生的成绩很不稳定,忽高忽低。有些学生在小学阶段成绩一直很好,上了中学成绩却表现为一条曲线,而且呈下滑趋势。这便是令家长、老师头痛不已的学生“学习波动”现象。现代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凶有多种。本文仅从影响学生学习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等方面原因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8.
在数学高考复习的过程中 ,我们教师常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 ,即经过了第一轮的知识梳理和归纳 ,以及一定量典型问题的剖析和习题训练 ,也经过了第二轮专题复习的拓宽加深 ,满以为学生在第二轮复习后解题会得心应手 ,运用自如 .然而事实往往并不如人们所愿 .在第二轮复习后 ,还是会经常出现部分学生的解题能力或数学水平出现停顿 ,甚至倒退的现象 ,这使得不少教师感到困惑不解 .其实出现这样的现象很正常 ,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高原现象”.所谓“高原现象”是指在复杂技能形成的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成绩暂时停顿的现象 ,它在练习曲线上表现为两次上…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当新课即将结束时,教师会这样提问:"同学们还有什么问题吗?"全班同学无人举手或齐答"没有问题"。对于这种现象,教师与学生都已习以为常,而在这种"无问题假象"中,学生慢  相似文献   

10.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经常出现"伪思维"现象,"伪思维"的出现,容易使学生的计算经验、操作经验、认知经验被忽视,因此,小学数学课堂要时刻警惕学生在课堂中的"伪思维"现象,要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出发,从学生的思维现实出发,有效避免学生课堂上"伪思维"的产生,继而让学生在充满"真思维"的数学课堂上实现知识与能力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学习到了一定程度后,成绩就会徘徊不前,有时甚至出现倒退的现象,心理学中,把学习中出现的进步暂时停顿的现象称作学习的"高原现象",其主要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作业出错率较高,成绩徘徊不前。那么,如何帮助学生克服数学学习中的"高原现象",使其向更高的知识巅峰攀登呢?一、激发学习兴趣,唤起学习热情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出现"高  相似文献   

12.
<正>数学教育中存在这样的一种现象:不少学生对已学知识"不懂装懂,似懂非懂,说懂了但不会解题".我们称之为"伪懂"现象.这是由师生两方面造成的.一、"伪懂"的成因(一)教师方面1.课前准备备课时不备学生,脱离学生实际,教师洋洋洒洒地说完了一节课,部分学生则迷迷迷糊糊地听了一节课.  相似文献   

13.
一、对数学教学的再认识我国传统的数学教学,不同程度地呈现出"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了算,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教师灌输,学生死记硬背、机械模仿"的现象。"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中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远未发挥,在这样的模仿与被动接受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数学教育界普遍认为,"动态数学观"最为直接的教育含义就在于:数学教育不应唯一集中于作为数学活动最终产物的知识性成  相似文献   

14.
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满堂灌"的做法,发挥主导作用,由"讲"变"导",引领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文章重点探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授之以渔"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15.
科学探究要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在学生探究活动过程中,数据是学生解释现象和得出结论的重要支撑。在我多次参与的教研活动中,发现许多科学探究活动需要让学生收集数据,不少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是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简单地分析,不善于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维来分析,学生缺乏思辨的过程。究其原因,是老师对学生数据的采集与分析缺乏深度思考。  相似文献   

16.
通过数学活动,可以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在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数学活动中,通过问题或任务引领学生全程参与相对完整的实践过程,展现思考过程,交流收获体会,积累活动经验,激发创造潜能,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积累"案例",丰富对"数学活动经验"的感性认识,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使之转化为"数学活动经验",通过追问概念的内涵,提升对"数学活动经验"的理性认识。引导学生去粗取精、分类整理,或丰富己有的经验,构建正确的数学活动经验,修正原来有误的经验,或淘汰先前错误的经验,从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17.
动手操作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因其形象直观,所以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和解决数学问题。许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不少学生参与的操作活动,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但也有一部分教师,一味地追求动手操作,经常出现为操作而操作的现象,学生的操作是教师指令下的行为。因此,不知为何而操作的学生大有人在,使得操作活动流于形式,课堂上出现了“操作”的错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李亚新 《天津教育》2012,(12):48-49
数学在学生形成理性思维的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许多在小学、初中时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进入高中阶段,会感到不适应,继而成绩下降。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初、高中数学教与学衔接不好,来自家庭和学校的无形压力、青春期的困惑,不重视基础、学不得法,存在数学思维障碍,等等。那么,用何方法能有效解决呢?笔者根据本人的高中数学教学经验和对大量的学生情况调研得出一些方法。一、教师要转变教学模式教师要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由原来教师只研究书本知识走向研究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不能采用填鸭  相似文献   

19.
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是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动手操作经验的积累,而真正数学活动与经验积累常常发生在学生思考之中.文章以"三角形的中位线"为例,教师创设让学生探究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在经历三角形中位线的形成、发生、验证和应用的探究全过程,既引发学生的思维,又揭示了数学本质.  相似文献   

20.
特级教师朱乐平在一次全国小学数学教学观摩活动中指出,我们需要"安静的数学课堂"。数学课堂是学生用心思考的地方,数学课堂需要适当的"静"。一、静思,让课堂充满智慧课堂上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提出一个问题以后,马上就让学生起来回答。学生回答得十分流畅,要么问题太简单,没有思考的价值;要么演练了很多次,学生早已熟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