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两年来,一些媒体报道:某某教师英年早逝,某某教师突然倒在讲台上,某某教师身患重病仍坚守在讲台上……这样的消息让人悲哀、让人深思。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教师的工作量越来越重,心理压力越来越大,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严,家长对教师的期  相似文献   

2.
董长茂 《陕西教育》2006,(12):11-11
近两年来,不少媒体纷纷报道:某某教师英年早逝,某某教师突然倒在讲台上,某某教师身患重病仍坚持在讲台上……听起来的确让人有些悲哀。且不说每次体检有多少教师查出疾病,或是有多少教师吝惜几个有限的钞票。有问题拖着未查,至今仍不知自己身体的“内情”;也不说究竟有多少教师患有目前尚未引起人们重视的心理隐疾。总之,一个不争的事实告诉我们:教师的整体身心素质正在慢慢下滑。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三尺讲台"是教师职业的象征.讲台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场所,是教师工作的平台.提及讲台就容易想到传统意义上教师的定位:"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俨然是一个"传教士".笔者认为,给教师这样的界定是不全面的.尤其是随着社会时代发展与进步,教师角色的内涵将越来越博大、丰富.未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将越来越高,教师将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三尺讲台"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平台,应该是教师施展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人生舞台.因此,时代呼唤"三尺讲台"改为"人生舞台".  相似文献   

4.
最近,教育界的“民主平等”气氛可谓越来越浓,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砸掉讲台”的学校越来越多,君不见各个媒体对各地第一个砸掉讲台的学校作为“民主平等”的典型报道已让人数不胜数。仅砸掉一个讲台,就成为改革的先行者,成为民主平等的典范,如此好事,何乐而不为?只是笔者愚昧:不知讲台何罪之有?有人痛述讲台罪状如下:“教师对于学生历来是权威的象征,教师是站着的,学生是坐着的,学生本已矮了半头,教师本已高高在上,还要凭空增加三寸讲台的高度,似乎有种强调师道尊严的意味。讲台的高度无形中给了教师一种使命感,一种高贵感,他无法再去倾…  相似文献   

5.
当第一天走上讲台时,我对自己说:不要做自己憎恶的人!那一天,我明确了自己对自身教师生涯的定位:我希望自己能通过内在的努力,做一个与众不同的教师,一个真正的教师。十年来,这句内心深处的话成为我的道德律令,让我在讲台上一路踉跄着走来,辛酸而沉重。  相似文献   

6.
在当今课堂上,众多教师不再呆板地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走下了讲台。应该说,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是件好事。至少,教师走到了学生中间,便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相对于以讲台作“阵地”、以讲桌作“扶手”的呈现“师道尊严”的教学,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然而,当我们在看过了许多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情景之后,就会觉得,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令人称道,也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让人忧虑。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三尺讲台”是教师职业的象征。讲台是教师工作的重要场所,是教师工作的平台。提及讲台就容易想到传统意义上教师的定位:“传道,授业,解惑也”。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俨然是一个“传教士”。笔者认为,给教师这样的界定是不全面的。尤其是随着社会时代发展与进步,教师角色的内涵将越来越博大、丰富。未来社会对教师的要求将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8.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众多教师不再呆板地站在讲台上讲课,而是走下了讲台。从一定程度上说,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是件好事。至少,教师走到了学生中间,便于进行交流和合作。相对于以讲台作“阵地”,以讲桌作“扶手”的呈现“师道尊严”的教学,是一种历史的进步。然而,当我们在听课时看过了许多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之后,就会觉得,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令人称道,也有些教师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让人忧虑。因此,值得我们思考和讨论的是,教师走下讲台做什么?  相似文献   

9.
讲台,在传统的课堂里,它是教师的权威之地。教师总在用“固守三尺讲台”来阐述自己对事业的追求,对教师职业的热爱,表达自己“固守贫寒”之心。学生们也大多会描述教师站在讲台上的孜孜不倦的形象,用以表达崇敬之情。然而今天,当我把讲台交给学生的时候,我才真正领略了站在讲台上的学生那种释放出来的亮丽色彩。其实,学生走上讲台并不希奇,因为我们常会让学生上黑板演算或答题,让学生上台演讲或朗诵。但是,倘若让学生登上讲台讲授课文,进行真正的语文教学,那是需要胆量的,也是难能可贵的。什么时候,我们敢于让学生的独特感受走进我们教师的…  相似文献   

10.
曹娟 《考试周刊》2014,(84):187-187
在中等职校课堂教学中,教师遭遇越来越多的尴尬──坐在讲台下的学生越来越不愿学,越来越不会学,越来越学不会。为了激活这"沉睡"的课堂,作者在《机械制图》课堂上做了探索和实践:积极创设情境吸引学生,让学生的眼睛亮起来;给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学生的口张开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的手动起来;给学生思考时间,让学生的脑动起来。  相似文献   

11.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弘扬传统文化就是要把中华民族精神道德的精髓植入每个人的心里.然而越来越多的孩子热衷于外来文化,却很少主动了解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史正面临断链的危险.站在时代的讲台,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历史使命:充分发挥语文学科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特殊功能,让学生在祖国的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弋,让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  相似文献   

12.
讲台上的教师形象 一次听课,有位青年教师把手抄在裤兜里就进了教室,手也不拿出来就开始讲课。看上去他对教材相当熟悉了,但我们听课的人坐在下边怎么看怎么不顺眼。难道这种形象就表示老师很有学问吗?这不能不让我们想说,一位教师是不是也应该注意他在讲台上的形象呢?  相似文献   

13.
热恋与智商     
在媒体上看到某某学校某某教师打了学生。最终,教师被处分。圈内人说可惜,一辈子教书,竟是这样的结局。圈外人惊呼:师德师风沦落,教育让人担忧。教师不该打学生,这是人所共知的。教师打学生之后果,也为教师深知。且不说此类事只发生在极少数教师身上,不能推而谓之“教师队伍”之问题,更何况就是犯了此类错误的教师,处理是理所当然,但也并非都是由“师德师风沦落”所致。当然,极个别混迹于教师队伍中的道德恶劣者则另当别论。  相似文献   

14.
在学校组织的公开课上,笔者听了某教师上的一堂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丰富多样的情绪》。一进教室,教师就对学生说要先做游戏。游戏一[抢凳子]:教师让五个学生拿着凳子到讲台上来,又让一个学生空着手走到讲台上。然后,要求让这六个学生抢五只凳子。结果,自然有一个学生没能抢到凳子。然后,教师又安排另外一个学生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  相似文献   

15.
冬去春来,花谢花开,转眼站在讲台上快十个年头了,在令人难忘的从教中,品味了酸甜苦辣,感受了喜怒哀乐.作为教师,我的目标并不远大,只是想做一个自己快乐并让学生快乐的人. 与学生一起探求知识,我快乐.在课堂上,学生总是提出新颖而有趣的问题:老师,头发是射线吗?  相似文献   

16.
当第一天走上讲台时,我对自己说:不要做自己憎恶的人!那一天,我明确了自己对自身教师生涯的定位:我希望自己能通过内在的努力,做一个与众不同的教师,一个真正的教师。十年来,这句内心深处的话成为我的道德律令,让我在讲台上一路踉跄着走来,辛酸而沉重。  相似文献   

17.
正"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是我毕生的职业追求。日夜轮回,在三尺讲台上,我送走了25个春夏秋冬。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就是辛勤付出不图回报的人;教师就是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人……我们教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也不是故做清高,更不是甘愿固守清贫。只因为我们热爱教师这个崇高的称号,热爱自己选择的事业,热爱天真烂漫的学生,才让我们在教师这个岗位上踏实工作,无怨无悔!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我分外珍重"教师"这个称谓,不肯让它染有半点瑕疵。  相似文献   

18.
李振华 《辅导员》2014,(15):66-66
<正>"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是我毕生的职业追求。日夜轮回,在三尺讲台上,我送走了25个春夏秋冬。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就是辛勤付出不图回报的人;教师就是甘于寂寞,淡泊名利的人……我们教师不是不食人间烟火,也不是故做清高,更不是甘愿固守清贫。只因为我们热爱教师这个崇高的称号,热爱自己选择的事业,热爱天真烂漫的学生,才让我们在教师这个岗位上踏实工作,无怨无悔!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我分外珍重"教师"这个称谓,不肯让它染有半点瑕疵。  相似文献   

19.
老师,请您走下讲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最近的数次听课中,发现一个现象:过去讲课时脚步很少离开讲台的教师,有一部分已经非常自然地从讲台上走下来,把腰弯下来和学生说话或者跟学生讨论,学生上讲台的次数明显比以前多了.但是也发现,仍有一部分教师还是独霸着讲台,高高在上,对学生"发号施令".认真分析一下这一现象,会从中看出当今教育转型过程中不同教师的不同心态.  相似文献   

20.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以下情况:也许因为不是上公开课,没有外人听课,有的教师就习惯了“今天把书翻到某某页”的导语方式;也许是因为没有人督促,没有人“相逼”,有的教师也就习惯了掂着书走进教室,今天讲什么到讲台上再想;也许是因为教学工作的平凡与琐碎,容易引起疲劳与懈怠,于是有些教师便没有了激情,不再去精心备课,在课堂上就照本宣科,什么创造性、新课改之类的都放在了脑后。可是这些习惯一旦形成了,将积重难返。我们的语文课会走向哪里?语文课的生命力将靠什么来维持?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这样一句话:“教师若不能设法使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