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发展”一词出现在人类文明的词典后,发展便注定成为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研究主题。本文把发展观演变与发展经济学理论发展揉和起来,围绕发展观的三次演变,在发展观演变与发展经济学二者之间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分别是:传统发展观和结构主义学派;协调发展观和新古典主义发展理论;可持续发展观、自由发展观与发展经济学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姜少敏 《教学与研究》2005,12(12):81-87
发展观的演变既是发展经济学理论发展的过程,也是发展中国家实践发展的过程。随着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发展理论必将得到进一步的丰富。本文认为,没有一个适合于所有国家的发展模式,每个国家都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资源禀赋探索适合于本国的发展理论和模式,也许没有共识就是最好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发展经济学以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经济学学科在引进、介绍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基础上,结合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实践和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经验,致力于创立中国发展经济学学科的理论体系.新时代中国发展经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必要性体现在:发展经济学是理论经济学学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西方发展经济学理论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创立中国发展经济学是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急需发展经济学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为了促进新时代中国发展经济学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在我国学科目录内增设发展经济学为理论经济学二级学科;着力把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伟大实践提炼升华为国际主流发展经济学理论;加强对微观发展经济学和随机实地实验方法的研究;重视对发展中国家国别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经济发展理论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从本世纪40—70年代,逐渐演变而成的“增长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两个新分支,就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理论,有不少是值得借鉴的东西。但是作者从研究对象、思想材料、研究方法等方面,指出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的特点和优点;然而它毕竟处在创建阶段。本文依据《资本论》的原理指出:社会主义发展经济学的开端是以企业为物质基元的“实体篇”;在其“结构篇”中,西方发展经济理论中的“二元结构”问题将得到全新的处理;在其“现象篇”中,处理国际、国内城乡经济的对立运动。  相似文献   

5.
从近代史人类社会发展的实践历程到发展理论的演变,从传统的发展观、综合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的不断反思、矫正、拓展和深化,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对以往发展观的"扬弃",是我党对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理论不仅解决了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方向、动力、目标、战略和途径等问题,而且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观,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理论,结合中国国情对发展理论的哲学研究、发展社会学、发展政治学、发展经济学等相关学科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7.
当代发展观演变的哲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纵观当代发展观演变历程,发展观先后经历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发展观、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为肇始的综合发展观到可持续发展观三个主要阶段。发展观这种演变的推动力就是以有限发展观为哲学依据的思维理念,以有限发展观为理论底蕴的思维理念,既是可持续发展观的组成部分,又是可持续发展观得以实现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构架。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指明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观点和重大的战略思想,分析了发展观的实质及其意义,探讨了国际上发展观的演变发展情况,回顾了我们党在发展观问题上的艰辛探索,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观的性质和形成与发展的特点,提出要把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9.
国际上关于发展问题的研究兴起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展观的演变也同样肇始于此。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演变大致经历了四代不同的发展观: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经济增长与社会变革的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通过发展观的历史演替脉络,可以清楚地看出人本化趋向是当代发展观演进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观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力 《教学与研究》2005,9(9):23-31
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观的演进自建国以来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建国前后以《共同纲领》为代表的新民主主义发展观;1953—1977年以两个“总路线”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发展观;1978—1996年以“发展是硬道理”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观;1997年以来的以“新型工业化”和“以人为本”为代表的科学发展观。这种认识和理论的演变,既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国情认识的深化和与时俱进的品质,也反映出中国现代化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体现了发展问题上的合规律性与合目性的统一;科学的发展观是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的发展观,体现了发展问题上的普遍联系原则和系统优化理论;科学的发展观是可持续的发展观,体现了发展过程中的公平性与功利性的统一;科学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发展观,是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和发展内容的辩证性相统一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国情构建中国发展经济学适逢其时.构建中国发展经济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其理论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思想,其研究对象是具有发展中经济、中等收入经济、大国开放经济、转型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五大特征的当代中国经济.新发展理念涵盖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是设计中国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指南,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和制度变迁构成中国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13.
在发展学中,发展观的含义实际上经历了多次变革,这一变化的过程可以简单地描述为:经济增长一经济发展一经济发展+社会变革一经济发展+社会变革+环境保护一人的发展。与这种发展观相对应,世界高等教育自二战后也走了一条由忽视高等教育自身发展,强调培养“工具”的人到重视高等教育整体协调发展再到强调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的演变过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观的演变相对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观的演变有一个历史“错期”,大致经历了培养“政治人”到培养“经济人”再到强调人自身的全面发展的过程。通过对高等教育发展观动因与趋势的分析,不难看出今后高等教育发展和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关于党的发展观研究,有三个明显的发展趋势:一是更加重视党的发展观的历史演变研究;二是更加关注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主义、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发展思想的关系研究;三是更加侧重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及相关重大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有其形成,发展与创新的历史演变过程,本文对中国共产党发展观进行纵向分析,提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的形成,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江泽民和胡锦涛对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的创新,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的一脉相承和转化超越。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发展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张建立以中国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的发展经济学.中国发展经济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发展经济学、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发展经济学、西方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成果和研究方法.中国发展经济学的主题是作为农业国的中国如何实现工业化.中国发展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包括:工业化的动力、工业化的发动者、资源配置机制、工业化资金筹措、产业结构转换、就业结构转换、工业化发展战略、城市化、地区二元结构、对外开放等.这些理论问题组成一个结构严密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论述很多 ,主要集中在发展经济学、环境科学、生态学等领域。从教育的角度分析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需要有千百万的可持续发展观的人才作为推动力 ,而地理教育则是促进可持续发展观人才形成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都是与时俱进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 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在当代中国发展 的最新形态,是我党全新的科学的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的理论品 格,集中表现在它从三个方面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认识的最新境界:科学的发展观,对发展本质的认 识达到了最新境界;对发展根本内容的认识达到了最新境界;对发展根本方法与途径的认识达到了最新境 界。  相似文献   

19.
从发展经济学理论的视角,分析经济增长与金融之间关系,通过对各种发展经济学理论、战略、经济体制和对策进行比较研究,探索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发展经济学理论的研究对象主要是不发达国家,其理论内核同样适用于一国中的欠发达地区,因此,运用发展经济学理论研究毕节试验区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持问题,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两个必然”、“两种生产理论”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分别是革命与战争、和平与发展年代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科学发展观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理论成果,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