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能以学习为快乐之事,这是教育的职责,所以教育应该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归纳了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征,并针对这些心理特征就单亲学生的学校教育这一热点问题,介绍了作者在教育实践中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3.
"双减"是对教育本真的呼唤,是极具辩证思维的教育智慧.教育历来是在"减"与"增"中不断磨砺和前行的,学生作业负担过重必然要做减法,但减作业负担不能降低教育质量,这就需要增教师育人能力、增教研的内容和质量、增制度的约束和监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教育科研”这门课的教学目的不只是要教给学生搞科研的基本方法,还有其它四个方面不容忽视,即,一,激发学生对教育研究的热爱;二,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授予学生一双敏锐的、善于发现的眼睛;三,将“研究”培养成学生的一种习惯;四,塑造学生良好的学术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5.
前不久颁布的《规定》指出:“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这一规定,乍一听让人有些哭笑不得,甚至有些老师觉得这是班主任的悲哀。老师批评学生和父母养育儿女一样,本来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呀!为什么要把这一条规定郑重其事地提出来呢?那一定是因为在实际教育工作中有的班主任不敢批评教育学生。  相似文献   

6.
学生负担过重这一问题实质上是儿童生命的物化,教育本身的异化.儿童的问题是成人世界的危机在儿童生活中的扩散.只有改革物化的思维方式,按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去把握他们,理解他们,纠正教育的片面的功利主义倾向,才能根治学生负担过重这一顽症.  相似文献   

7.
一位小学校长发表过一段高论:“我可以叫学生不要随地吐痰,这是一种教育,但我们更 应该创造一种环境和气氛使学生不好意思随地吐痰;我可以让学生勤奋学习,我们更应该创 造一种氛围使学生置身其间不学好觉得愧对老师、愧对家长、愧对社会,这是一种更高境界 的教育。”肺腑之言精彩绝伦。如果真能像这位校长所说,不满足于让学生总觉得老师“要 我……”,而创造条件让他们自觉追求“我要……”,那教育方针的落实,素质教育的推进 ,不都功到事成吗 ?惜乎现实教育中,低水平的现象依然比比皆是。 低水平的教育是不成熟的教育,其教育效…  相似文献   

8.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人本位",即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创设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明确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学生来讲最好的教师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学生视为自己朋友的那种教师。新的语文课标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实现这  相似文献   

9.
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开放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学生又具有不同的特点,这就需要对开放教育的学生进行有效地管理,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当今,"以人为本"几乎成了使用频率最高的用语之一,各行各业只要谈到自身的发展理念几乎都贴上这一标签.语文教育也是如此.然而,对语文教育"人本"的理解,却是含混不清,五花八门:有的说是学生的发展,有的说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也有的说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等等,不一而足.由于这一问题涉及语文教育的"本",实有必要追根问底,正本清源.  相似文献   

11.
"问题学生"转化是高等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命题.如何准确把握"问题学生"的形成原因一直是学界关注的问题.但是仅仅从形成原因入手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促进其转化只是一种被动性的教育方法.如何从更本质的角度促进其转化,减少其人群数量的产生,文章将从"希望教育"这一模态对"问题学生"的转化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一门艺术,掌握好这门艺术,可以让每位受教育者的个性得到尊重,特长得到发展,在和谐平等的环境中健康成长。教师在批评教育学生时,如果什么事情都“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尽在学生预料之中,有时效果不一定很好。教育无痕,教无定法,为了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教师有时不妨打破学生的心理预期,来个“反其道而行之”。  相似文献   

13.
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利用古诗这一传统文化的瑰宝,对学生进行“诗教”,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更能发挥重要的作用。对此,本人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有的学生在升国旗时交头接耳,乱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一个人如果没有健康的心理,没有爱心,没有诚心,不自强不自立,也就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人。可如何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这是每位学生必须思考的重要问题。同样,如何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怎样学会做人,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们班主任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这也正是现代教育家张伯苓所说的“学行合一”的问题。而有的老师为了追求班级的成绩,忽略了对学生这方面的教育,使有的学生往往有了较高的成绩,却没了做人的素质。而在教学生做人方面郭老师就为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15.
西周、春秋时期,与言相关的教育有言教育和言礼教育。言教育培养学生直接陈述自己观点的能力。言礼则是西周、春秋时期的一种政治外交活动。言礼教育建立在言教育的基础上,是对诗书运用于社会实践而进行的教育。这两种教育都贯穿广义的诗、书教育,到了孔子,这两种教育便融于对《诗》《书》《礼》《乐》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校教育应着眼于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夯实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这不仅是具有时代特征的要求,也是新世纪的呼唤和必然,更是目前教育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以教导学,重在"导",有益于教会学生学习,也有利于实现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中等职业教育是否要教学生"为什么"的知识,这是职业教育课程和教学研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从职业技术教育的目标和职校学生特点两个方面对该问题进行辨析,并结合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等职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做,而且要教会学生"为什么",只有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能够吸引学生的,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真正能够适应职业要求的.结合杜威教育思想和现代认知科学的观点,分析了造成这一误区的理论根源和解决途径,提出了相应的教学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究竟应该怎样处理,这直接关系到教育的进展和教育的实效.教师选取一个恰到好处的"距离",也就是在教育之前已经得到了"地利",对学生的教育往往可以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教育的"完美距离",是宽容,是等待,是爱与尊重.  相似文献   

19.
语文学科教材编排讲求"文道结合",以正面的形象对学生进行良好品质教育.因此,在语文课本中安排了许多正面的形象,目的是感受人物的品质,在学生道德认识中注入良好的道德内涵,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但是我从多次听课中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常常把学生放在课文主人公的对立面,让学生与人物进行"反比",我认为这不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降低了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20.
当今教育大力倡导"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似乎惩罚了学生就极大可能违背教育规范,甚至就是违反教育法,这让教育者在实践工作中陷入一种困境:学生犯了错,到底"罚"还是"不罚"?作为教育的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当今教育需要惩罚.那么,如果要罚,应该怎样罚?要实现教育向和谐教育的过渡,"只能惩罚,不能体罚"的观点,究竟应该如何准确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