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写文章,要有强烈的思想感情。很难设想一篇没有感情的文章能打动人。如果把作文的材料比作黄砂、石子,那么感情就如水泥,黄沙、石子与水泥结合才能凝固,材料与感情结合,才能铸就美妙的文章。通讯写作中,我常常被先进人物的思  相似文献   

2.
“蒙太奇”本是法文名词的译音,是建筑学上的一个术语,其意是将材料结构和装配起来。借用到电影上,就是把许多个别的镜头,按照一个总的计划,像建筑工人根据图纸用一块块构件盖成楼房一样,分别加以处理而把它们组装在一起,使它发挥出比原来更大的作用。就是说,“蒙太奇”是一种电影手法,是指镜头的组合和连接方法。它把一个个镜头合乎逻辑地组起来,使之产生连贯、对比、联想等效果,从而成为一部完整的影片。这种方法,完全适用于通讯结构。有些通讯作品,就是采用“蒙太奇”手法来结构材料的。有的通讯结构,戏剧式地一幕幕闪现,…  相似文献   

3.
如果说,主题是一个人的“灵魂”,情节、细节是他的“血肉”,那么结构就是他的“骨骼”。通讯的结构就是这种新闻体裁的内部组织构造,是受主题思想的制约、支配的;是表现通讯内容、体现通讯主题思想的重要艺术手段。结构的严密、紧凑、巧妙,或平庸、松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一篇通讯的质量。清代戏剧家、文学理论家李渔(笠翁,1611—约1679),把文章的结构技巧比作“工师之建宅”,指出:“基址初平,间架未立,先筹何处建厅,何方开户,栋需何木,梁用何材,必俟成局了然,始可挥斤运斧”,又快  相似文献   

4.
在采写人物通讯时,为什么有的作者写得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有的作者却写得平淡如水,无滋无味?除了采访缺乏功夫,不能捕捉具有典型意义的情节和细节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材料的处理,不能从意蕴上下功夫。也就是说,开掘不够。成功的人物通讯,却不是这样,请看通讯《车向高原行》中的一段描写:  相似文献   

5.
通讯是新闻报道中的主要文体,因此,人们常常形象地把通讯和消息比作新闻的两个“车轮”。通讯能够详细、生动地报道客观事物和典型人物,富有生命力和表现力,题材、风格丰富多彩。当前,在通讯写作中,还存在着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把通讯写成了“鉴定表”。所以,充分认识通讯写作的要领,是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6.
新闻炒作之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炒作,很简单的比喻,把炒作比作是“炒饭炒菜”,那么望文生义,炒作就是反复炒动,添油加醋,任意配置材料,注意烹调火候,讲究色香味型,还要尽量让食客满意。  相似文献   

7.
有人把新闻标题比作新闻的“眼睛”,我看很有道理,因为一般人读报先读题目,题目吸引人,然后才会使人有兴趣往下读。特别别是那些会议新闻、政治要闻,你四平八稳地标标题,与抓住新闻的核心来标标题效果是大不一样的。先举一例,今年4月30日各报刊登了新华社发来的几则有关李鹏总理访问中亚四国之行的最后一站——蒙古之行的新闻,其中有的是中蒙两国总理会谈  相似文献   

8.
本文标题的产生,在我脑子里“策划”了有些时日了。平时阅读本报和其他报纸,当加以对照比较时,脑海里不时萦绕着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有的报纸办得好,有的就不如人意呢?为什么有的重大宣传战役打得很漂亮,有的就不能实现预期的宣传效果呢?这里面有什么“秘密武器”或者有什么规律可以探寻吗?毋庸置疑,“秘密武器”或者规律自然是有的,其中之一就是:新闻宣传的整体策划。现在,关注新闻策划的人多起来了,这是可喜的。新闻策划是一个大的概念,它理应包括着若干子概念小概念。如果把新闻策划比作一棵大树,那么它还有若干分支,比…  相似文献   

9.
如果把新闻记者比作厨师,那么能否做出人人爱吃的美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采买到新鲜、优质的原料。发现新闻线索和挖掘新闻源的过程就好像采买原料的过程,具体到个体,因为记者的综合素质不同,工作质量也不同,有的人仿佛自己家有一座新闻富"矿",有价值的新闻线索源源不断,而有的人"踏破铁鞋"也难觅好新闻  相似文献   

10.
航船     
人们习惯于把时间比作长河,培根则把时间比作大海。在时间的长河里,人的生命实在过于短暂;在时间的大海边,人类也许只能望洋兴叹。  相似文献   

11.
通讯的结构,就是指通讯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 当作者在现实生活中采访到了材料,从中提炼出了主题后,接着,就要考虑如何组织和安排这些材料。如何开头?怎样转接?分几部分?其先后顺序如何?哪些是要突出之“主干”?哪些是用以渲染的“枝叶”?于何处伏笔?在哪里呼应?什么地方铺叙?何处综合?如何点题?怎样结尾?……诸如这些问题,如果不精心构思好,便无法动笔写作成文。此类问题,人们往往称之为“谋篇”、“布局”,也就是通讯的“结构”。 通讯结构问题是通讯写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说主题是通讯的“灵魂”、材料(包括细节)是通讯的“血肉”的话,那么,结构就是通讯的“骨骼”。只有具备了坚实匀称的骨骼,血肉和灵魂才能有所依附、有所寄托,并从而结合为一个活生生的能够站立行走的真人;只有找到了恰当完美的结构形式,才能把通讯的观点和材料、叙述与议论、情节  相似文献   

12.
体验新闻     
体验新闻,这本不是个问题。新闻是用脚跑出来的,新闻是用眼睛发现的……我们不乏这方面的传统。然而不能不看到,随着电脑的普及、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在瞬间捕捉大量新信息的同时,一些好的新闻传统也被丢掉了:有的人直接下载网上的信息,有的人根据网上信息攒通讯,有的人把网上的文章切头取尾加几句话就变成了自己的言论……这样做的结果,往往导致新闻没有新意,通讯多属于综述且越写越长,评论也留下了很浓的抄袭痕迹,新闻界的文风每况愈下。  相似文献   

13.
任整个博物馆活动中,宣教工作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过去,大家常常把宣教工作比作博物馆的窗口,认为它是博物馆联系观众的桥梁和纽带,鉴于近年来博物馆宣教工作份量不断加重,作用不断加大,甚至有的人根据博物馆收藏,研究、陈列三大性质推论,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广播电视消息的写作弱化,消息的主体地位在削弱。主要表现为:重通讯轻消息写作的人越来越多,写消息的人越来越少;消息的整体质量差,远远比不上通讯和新闻专稿,见诸于广播电视大量的是内容平淡、手法陈旧的平庸之作,精品佳作少,严重影响了新闻宣传的社会效果。为什么消息的写作会出现这种状况?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认识上存在误区。有的认为“消息没有份量”。不如通讯和新闻专稿有份量,有影响,有的认为“写消息没有水平”,容易写得很,不能反映水平,有失自己的身份。二是作风上存在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出现…  相似文献   

15.
二月十日人民日报发表的《大寨之路》(作者是新华社记者莎荫、范银怀),是一篇十分感人的通讯。这篇通讯运用大量的材料,把大寨人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移山填海的革命气魄,活生生地在我们面前展现出来了。人们读过这篇通讯,并不感到这仅只是七  相似文献   

16.
在多年的经济报道实践中,我采写了大量的经济人物通讯。在此,我想谈谈我写经济人物通讯的一点心得体会。经济人物通讯主要写经济活动中的先进人物。在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力度加大的年代,各条战线,各个地区和单位,每天都不断涌现出大量的先进人物,有的开拓创新,发明创造,有的舍小家为大家。有的带领群众共同致富。有的默默奉献,无怨无悔……作为一个战斗在经济报道领域的新闻工作者,就是要不断地把大量涌现的先进  相似文献   

17.
纲举目张     
给报刊写稿,不论是写新闻、通讯、文章、言论,都会遇到一个主题的问题。主题,就是作者在作品中提出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中心思想。可以说,主题是作品的灵魂。有人把主题比作“纲”,把题材比作“目”,这个比喻是有一定道理的。唐朝人杜牧说:“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明末王夫之也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夕堂永日绪论》)。古人说的“意”,就是我们今天说的主题。这些话的意思是明白的:主题是统帅,材料、辞句都是兵,没有帅的兵是乌合之众,自然不能算军队,是  相似文献   

18.
写出先进人物的闪光点,是人物通讯感人、引人的关键所在。闪光点是时代精神在先进人物身上的折射,是先进人物精神世界中最能给人以方向、信心和力量的基点。如果把先进人物的一系列行为比作一串彩灯,那么,闪光点是彩灯中的跳泡,跳泡通电闪光,  相似文献   

19.
新闻评奖之后陈祖甲很荣幸,年初参加了一家报社的好新闻作品的评审工作。百余件材料,有消息、通讯、言论、标题、精编稿件和版式,品种齐全。评审会开了一天,评委们各抒己见,,总算有个结果。有的评了奖,有的报送上一级评奖。这一趟真不虚行,为同行们做了一点应该做...  相似文献   

20.
细节在人物通讯的地位注意运用细节是人物通讯是否成功的关键。通讯中的人物,总是要说话,有神态动作,有了几个能代替广泛描写的细节,人物的形象就鲜明突出了,人物就可以“站”起来。为什么有的人绞尽脑汁,把人物的事迹描绘一大堆,而文章还是干巴巴的,就是只注意罗列叙述性的情节,而没有反映人物本质的细节,由此可见细节在人物通讯中的地位。细节在人物通讯中的作用细节在人物通讯中到底有哪些作用呢? 1、细节能起到以少胜多,以一当十的作用。2、细节能生动地揭示人物的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