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随着我国迈入"互联网+"时代、网络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普遍应用,大数据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大数据的应用与发展是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增强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举措.因此在进行研究时通过对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美好机遇的把握,响应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网络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挑战,最后提出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2.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新问题新挑战。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风险防范,有利于深化高校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机制改革,有利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发展,有利于维护国家和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大数据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渗透风险、引领风险和认同风险,需要从以下方面防范:一是增强内容供给,防范渗透风险;二是加强价值引导,防范引领风险;三是强化网络治理,防范认同风险。  相似文献   

3.
4.
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目前总体上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态势,但在多元意识形态对话与对抗并存、交融与消融共在的背景下,高校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依然面临着严峻挑战。因此,高校要不断强化党委领导,坚持并巩固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充分借助大数据优势,创新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模式,增进高校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同时不断推动意识形态教育制度化,从而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观念,坚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5.
在大数据时代,谁拥有数据话语权就意味着占据了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将大数据嵌入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是维护高校正确发展方向、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维护国家安全的必由之路。为此,要在明晰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内在意蕴、战略价值以及通晓大数据为其带来的发展机遇之上,通过搭建队伍、健全机制、加强防控等方面的有效探索,确保大数据时代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6.
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不仅在帮助打造智慧政府、激发内需增量、变革商业模式、打破社会结构的"马赛克化"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意识形态领域也产生了一系列革命性影响。西方国家利用其在大数据方面的技术优势,对外进行意识形态渗透。为维护国家数据主权和意识形态安全,必须实施好国家大数据工程。  相似文献   

7.
大数据时代,网络意识形态建设机遇与挑战并存。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我们必须树立大数据思维,引领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必须依托大数据技术,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探索网络意识形态建设规律;必须构建保障体系,夯实网络意识形态建设基础。  相似文献   

8.
吴楠 《中国德育》2022,(18):25-29
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是在信息化发展的最新阶段,深入挖掘大数据价值功用,科学分析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现实境遇,运用大数据有计划地进行教育的活动及过程。面对教育者与教育对象间的情境化互动构建、数字化生存下思想观念与价值取向多元、主导意识形态与异质意识形态同构共存以及教育环境的技术社会文化融合发展趋势,需以“内容—对象—技术—队伍”的策略逻辑,筑牢基于大数据的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理论阵地,深化对学生认知特点和接受规律的科学化认识,构建资源共享风险防御教育评价的大数据平台,促进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队伍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社会各领域提供了创新驱动力,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意识形态方面的安全风险,在此背景下,明确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制定切实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大数据鸿沟造成的意识形态风险主要体现在政治安全、社会安全、文化安全三个方面。为了应对大数据鸿沟所带来的意识形态风险,政府部门需要借助法律治理的手段,针对不同主体采取相应的立法措施,在充分发挥大数据优势的同时,有力地降低和防范意识形态安全风险。  相似文献   

10.
大数据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带来巨大的变革。这种变革给意识形态教育创新带来了机会,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意识形态教育应围绕时代特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四方面入手:第一,依据大数据特点,意识形态教育要注重用数据来说话;第二,针对大数据时代中非结构化数据比重大特点,在意识形态教育中注重理论多元可视化的呈现;第三,大数据时代数据量大、价值密度低,在意识形态教育中要注重对数据价值的"提纯";第四,开放和互动是大数据时代的特点,要求意识形态教育模式必须从说教式"独白"转换为运用数据进行交流与互动。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和云计算的不断深入发展,大数据助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在方法、内容、方式等方面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大数据产生的隐私危机、茧房效应、信息碎片和虚假信息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新的挑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应转变主体思维为科学引领,建设数据分析中心链接高校服务平台,利用智能技术建立数据分析模型,培养一专多能的人才优化教师队伍,推动高校实现意识形态教育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从制度建设视角为提升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提出立体、全面的顶层设计,是新时代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在价值维度上,制度建设引领着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方向、保障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运行、落实高校意识形态治理的实效。在现实维度上,高校意识形态制度建设受师生需求变化、西方社会思潮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制约和挑战。在实践维度上,可通过搭建系统完备的管理制度、建构科学规范的教育制度和施行有效的传播制度予以回应。  相似文献   

13.
在大数据时代,高校内部的党建工作也在其影响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与创新,不仅在大数据技术的融合下实现党建工作的高效化发展,更使得高校党建工作深入人心,实现民主化、人性化发展。基于此,站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提出我国高校在党建工作创新建设的具体路径,从高校党建工作创新路径的内在含义以及具体的评价内容着手分析,进而探讨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建设的实际意义,并且探析具体的创新建设实践方法,以期为后续该方面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网络已经成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主战场,牢牢把握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做好网上舆论工作刻不容缓。正视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的现实困境,正确分析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面临的契机,从强化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及加强内部监管等方面,切实加强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治理工作,打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形成清朗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环境。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对于高校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具有独特价值,能够实现意识形态风险识别的可视化、风险评估的科学化、风险预测的精准化、风险预警的智能化。从意识形态风险分析框架来看,网络空间危害信息的数据化传播易造成危害信息隐蔽化,新媒体的去中心化和关联化传播易造成风险的病毒式传播,部分大学生的“群体极化”观念和消极社会心态易造成受众的易感性增强,高校大数据应用的滞后易造成网络意识形态传播管理能力不足。高校应利用大数据,加强网络意识形态风险源的智能化识别和可视化呈现,增强网络意识形态传播路径管控,及时掌握和引导大学生社会心态,提升网络意识形态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新形势背景下,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工作要与时俱进创新改革,掌握大数据时代特点,树立起大数据意识和思维,拓展就业指导教育的途径,构建互动性的就业指导平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就业指导教育服务,以达到促进学生就业、创业的目的。本文简单介绍了大数据的概念,阐述了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应用大数据的重要性,分析了高校就业指导中大数据的使用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创新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文章首先阐述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大数据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包括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加大大数据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创建力度。  相似文献   

18.
教学改革如何适应大数据时代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大数据时代为背景,提出了大数据时代教学改革的路径选择,主要包括:学习借鉴国外的新型教学模式,新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融合,确立并不断完善科学的教学决策和教学评价机制与方法。将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学校学习和班级授课优点与大数据时代下新型教学模式相结合,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方式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文章首先简述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面临的挑战,然后分析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的路径,包括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队伍建设;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改善网络意识形态话语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20.
在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着诸多严峻挑战,如何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成为我国意识形态建设的重大课题。这一问题处理的得当与否,不仅影响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也至关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